吴向东考察完博鳌后,又直飞新村养殖场。
在这里,吴向东的养殖重点是不同的。在博鳌,养殖的品种,是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贵重品种。例如龙虾、蓝鳍金枪鱼、石斑鱼、鲈趸鱼等。
但在这里,水质比不上博鳌,却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深水养殖场,不过,养殖的主打鱼类,就变成了大黄鱼、金钱鳘、大白鲳、白鳝之类的名贵鱼类。
这里也是施工速度最快的养殖场。除了这里的基建项目都已差不多完工外,就连巨笼的首批安装测试、定位等检验工作都已经在开始进行了。
不过,这个测试检验工作还没完成,而且还有专精的助手在跟踪项目的相关数据,所以吴向东并没有过多干涉具体工作内容。
术业有专攻,并不是说吴向东有了系统的辅助,就是万能通、百晓生。要知道,调取系统图书馆资料学习,是需要支付点数的。一般情况下,有专精助手去解决的方面,吴向东都是能省即省的。
在滩涂地,这里养殖的贝类产品连这批投苗,已经是第三批的产品了。前两批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以稳定的规格和品质,迅速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吴向东在新村,还接见了当地的养殖场厂长。这位厂长是本地人,祖辈渔民,挺憨厚老实的一个中年人。这指的是本性,其实人还是挺有情商的。
晚饭就是在他家解决的。一大家子人,五兄弟都还未分家,胜在热闹。其兄弟还在从事着出海打渔的传统工作,业余时间就在吴向东的滩涂作业打短工。
总的说起来,收入还是很稳定的。而且由于这里是农村,几乎所有的食材,几乎都是附近的村民种植的农家菜。
吴向东一边与他们闲聊,收集着平时难以获得的员工心声与生活状态,一边注意着大家对他的养殖场的真实态度。
好在,由于吴向东的大范围招工,把村民们都绑定在了同一利益阵线上,而且大家都是这个受益群体,所以,真没什么不好的反馈信息递给吴向东。
吴向东在新村的高管宿舍里过了一夜,体验了一把生活,说不上好坏,也谈不上满意或失望。反正条件也就算不错吧。作为长期的工作起居地,吴向东还是觉得挺适合的。
最后一站,是白马井村。白马井村的征地面积,是仅次于博鳌的养殖场。这里,也是吴向东投入巨资改造的地方。
由于白马井是个台风多发地,因此,这里的征地建设规模是最大的。也是吴向东产业集群的中心加工厂。主要工业化设施及大型冷库都部署在这里。
单是大型百万吨级冷库及配套软硬件投入,就耗费了吴向东约五百多万元,且还是剔除了土地成本计算。但这些投资都是值得的。
百万吨级冷库,层高十八,单高八米,占地面积十八亩。按现代化物流体系标准建设、管理。储存仓库除了急冻海鲜品种外,还有蔬果类的保鲜专用仓,专门用于储存海南的蔬果特产。
有了这个专用保鲜仓后,日后海南出产的瓜果,就不再担心丰收价贱的销售问题了。因为,它的巨大容量及保鲜技术,可以提供必要的市场缓冲,甚至反季节销售。因此,这不只是普通的经济投资,还是造福“三农”产业的正治投资。
吴向东重点考察完在建的冷库后,又先后参观了部分完工的加工厂。
这些完工的加工厂,基本属于初级半成品加工环节,后续的现代化工业流水线深加工项目,还未完成建造工程。
不过即使这样,已经吸纳了邻近乡村共八千多工人就业,解决所有的富余劳力全部就业问题。而且,由于对虾产品的季节性初级加工特性,还把各家庭中的妇女、学生都吸收为兼职工人、假期工,令这附近乡村的人均收入,实现了三翻的增长率。
这里,也是吴向东产业的技工培训基地,在吴向东参观的过程中,就看到不下于五百人数规模的班级在正常展开技能培训学习。
看完基本成体系的产业链条,再乘机参观了海上平台的建设工程后,用了前后两天时间,吴向东终于结束了相关的考察工作。
吴向东个人对于白马井村的养殖场及产业加工重要基地,是寄予厚望的。这里的养殖优势明显,虽然台风威胁较大,但在绝对的投入面前,天灾虽然不可避免,但却是可以制服的。
而且未来海南产业集群的经济体量,也是吴向东重要的现金奶牛项目。
当然,这里的环保问题,也是吴向东高度关注的。
不是说吴向东有这个觉悟,而是他的深耕产业链中,对于尾料处理技术很成熟,很难形成真正的排污问题。
水产品加工后产生的鱼鳞、内脏等废弃物,可以作为胶原蛋白、饲料生产的基础原料,提供给各药厂、保健厂、饲料厂作为生产原料。
废水可以通过发酵处理等技术,为淡水养殖项目和果蔬种植项目,提供廉价的肥田、肥水天然有机养份,大规模净化水质,减少废水处理的成本与排放。
通过厂长的一番直观介绍,吴向东坚信,这种循环式的环保生态产业模式,一定可以在后期,产生更可观的经济效益。至少在饲料、药厂领域,绝对是占比较重的原材料供应商地位。
在相关产业链技术升级方面,吴向东首次下达了任务与研发任务。
要求要充分考虑、利用到集团企业的高级研发人才优势,在产业联动方面多沟通、多交流、多发布研发项目招标,把高级研发人才的时间充分调动起来,甚至可以通过这些招标项目,把中低级的研发人才也培养成熟。
而招标项目,可以集中在生产线的精度与准确度方面,例如去鳞、去皮、脱壳、去头、除内脏、剔骨等环节,都很有流水线研发提升空间。可以把大量的人力成本降低,释放大量的低级岗位员工,解决其他岗位的人力短缺困境。
吴向东的这一番要求,可不是无的之谈。要知道,在水产品初加工环节,是最消耗劳力和成本的。依附在这种密集型低级岗位的产业工人,至少有数千人之人,尤其是遇上丰收季节,人数最多时可达万人以上。
如果能够通过低成本的流水线高质量工业化精准操作,这节省下来的成本与单位效益,可就是占比不菲的利润率了。
而且初加工环节节省下来的时间,换算成产品质量的话,那品质和档次、营养价值,又能达到更高的商品档次,销售价格与市场竞争力,又往前跨越了一大步。企业净利润又能提升一大截了。
无论是产业深加工发展还是企业竞争力、企业利润回报等各方面,产业技术的深入研发,都是势在必行的攻坚科目。
在场的高管,都把吴向东的要求和研发联动招标设想,用心记录了下来,因为,这是他们工作疏忽了的一点,或者说是目前还没提前意识到的一方面。
要知道,吴向东可是连3nm光刻机项目都能实现的投资人,相关的工程师团队和科研团队储备力量,是深厚无比的。
对于水产行业这些难度不高的工业流水线,认真来说,研发难度真的不大。之所以一直没有人提及这方面的人才利用,就是各CEO的认识问题。
没有把集团联动这个最大的价值观给利用起来,也是吴向东最近才发现的深层次管理问题。
当然,对于拥有众多助手的吴向东来说,只要这个问题被发现了,那解决就再不存在任何的问题了。
于是,在吴向东回到湛江后,一份集团总裁办起草的相关科研合作、招标操作流程指引文件,就正式下文抵达各事业集群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