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太太第一次服我的药,证明有效以后,我的信心大增,学习的劲头更加十足。
三个疗程以后表症全去。
不畏风了,怕冷还有,手脚温度好了不少,但还是不够正常。我开始调整处方。
这期间我在网上买到了四川江油产的生附子,这可是强心脏、祛里寒、扶阳第一要药,不可或缺。
我开始用桂枝汤合四君子汤再加生附子的处方。生附子的量从20克逐渐加到50克,以舌头微麻、头微晕为限,保持剂量。
目的很明确,用桂枝汤加强心脏力量,以四君子汤护住肠胃,用生附子扶阳、加强心脏的摩擦力,同时祛里寒。
读过《伤寒论》的都知道,桂枝汤是伤寒第一方,六成以上的经方都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减演变而来的,因此桂枝汤也称千古第一方。熟练掌握桂枝汤的加减运用是中医的基本功。
桂枝汤组方很简单: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这是《伤寒论》原方剂量,把古代的两先换成钱,每钱换成现在的单位克,大概1钱=3.75克,临床上每钱按4克折算比较方便。
关于剂量的问题说法很多,中医几千年各个时代剂量单位在变化,而且药力、药性、药材质量也在变化,要真正掌握剂量的运用必须从临床着手,从疗效上获得经验,不用在书本上斤斤计较。
倪师常说:“不要那么龟毛!学中医要学到神,而不是学到形”,这是倪师的口头禅。
倪师是这样讲解桂枝汤的:首先,桂枝是阳药,色红味辛,桂枝的形状长得就像人的动脉,它的作用也在动脉,能加强心脏的喷射力量,会使动脉血流速加快,也就是血液循环流出的速度加快;芍药色白酸收,属阴药,它能够加强静脉血液回流的力量;桂枝、芍药等量使用,可以让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但这时候心脏可能受不了会产生心动悸,所以加入炙甘草;甘草味甜,能和能缓,用蜂蜜炙过的甘草味略苦,苦味入心,和缓的能力能护住心脏,不产生动悸;同时甜味的甘草能入脾胃,增加胃部津液;因为桂枝性辛甘发散,会走表发汗,这个汗来源于脾胃津液,所以加入甘草、大枣、生姜护住脾胃,生姜可促进肠胃蠕动,可发阳,阳就是动能,可增润津液;
内经云:脾胃为后天之本。叶天士在《临症指南医案》中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所以中医处方用药首先就要护住脾胃不受伤害,再图建功。
桂枝汤简单的五味药阴阳平衡、攻守兼备,为愧于千古第一方之大名也。
倪师教导我们,人体的动脉和静脉等长,所以桂枝和芍药等量使用则阴阳平衡;如果心脏动力不足,则为阳不足,就要重用桂枝;如果静脉回流力量不够,则为阴不足,则需重用芍药,比如治疗腿上的静脉曲张时要重用芍药;
调整桂枝、芍药的用量就可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人体疾病以阴阳分不外乎阴阳失调而已,因此桂枝汤方变化无数,根据病情灵活加减可治无数疾病。
所以,仲景医圣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创立了整个《伤寒》《金匮》,建立了中医六经辨证论治的治疗基础。
从这里您就能感受到一千多年前的仲景医圣对人体生理生化了解得多么清楚,对药性、药方使用多么熟悉。
一千多年来有无数的医家研究、讲解桂枝汤的方义,我估计没有人像倪师讲得这么清楚明白,能为现代人所理解,容易听懂。
倪师说桂枝汤为阴阳调节第一方。
“阴阳为百病之本,治病必求于本”。
可见桂枝汤的应运范围之广远不止《伤寒》、《金匮》的几十条条辩。
这方面日本做得比我们好,中医在日本叫汉方医学,他们把《伤寒》《金匮》,以及其他一些中医经典如《千金方》、《万病回春》等里面的处方几乎都注册了专利,生产了近7七百个方便饮用的颗粒冲泡剂销售。
日本的汉方医馆如便利店一样普及,年销量二零一六年就达到十一点九亿美金。其中的主力品种就是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