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学中医以来已经快四年,我儿子也五岁半了。
小孩子,特别是三岁以前的小孩子比较容易生病。
西医认为是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中医认为正气不足。
说法不同,本质是差不多的。但是孩子好不好带,容不容易生病也和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父母的育儿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我一朋友家儿子,比我家孩子大半岁。这孩子就经常生病,父亲工作太忙又老不在家,母亲就三天两头跑医院,一般都是感冒、发烧、输液、肺炎、住院,有时听说一个月还要住两次院,当妈妈的简直苦不堪言又无可奈何。
可自从我学中医以后,我家儿子就没去过医院(打疫苗除外),每次有个感冒发烧什么的我就用经方治疗,用六经辨证法诊断处方,效果非常好。
倪师说小孩子的病最好治,因为小孩子的病最简单。小孩子生活简单,饮食简单(没有大鱼大肉),而且小孩最单纯,没有什么欲望,心里非常健康。
所以孩子的病多数是饮食引起的,所谓病从口入,保护脾胃不受伤害最为紧要,也就是不能乱吃东西。
这一点恰恰是很多父母尤其是家有老人带孩子最难控制的。
其实很多发烧都是饮食因素造成的,看到发烧父母就送医院打针输液,往往造成第二次伤害。
孩子乃纯阳之体,也是稚阳之体。稚阳就容易受伤害,就必须爱护。
到医院打针、输液都是用冰冷的液体加上寒性的抗生素等等,对孩子的稚阳伤害很大;
加上医院环境复杂,各种病菌很多,现在世界各地报道的超级细菌基本上就是被医院制造出来的。
对稚阳的伤害造成孩子抵抗力下降,药物又不对症,疗效自然不好。
如果再加上二次感染,孩子由普通饮食引起的感冒发烧呕吐等症状转变成肺炎就非常常见。
一次次地人为伤害对孩子的体质影响太大,所以现在孩子的疑难杂症也越来越多。这都是父母不知医之过。
其实孩子的病用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法很容易,太阳伤寒就用桂枝汤、葛根汤,偶尔会用到麻黄汤;
少阳症就以小柴胡汤为主,很常见,比如上面提到的饮食不当引起的发烧,一般伴随恶心、呕吐等症,我就用小柴胡汤解决问题。
阳明经热的白虎汤症、承气汤症在小孩子很少见;
常见的肚子痛基本上用小建中汤和理中汤就搞定了,非常简单。家里应该常备这些中成药,一有问题及时辨证用药,真的可以做到一剂知、二剂已。
记得我儿子三岁多那年秋季的一天早上,我按时送孩子去幼儿园。
孩子早上看起来精神不错,没有感到异常。
到了幼儿园晨检,量体温,张口检查。校医看了后说孩子今天不能上学了,因为孩子体温偏高,咽峡部有点发红,还有一个小溃疡,怀疑是最近流行的疱疹性咽峡炎。
幼儿园已经有几个小朋友得这个病送医院治疗了,要治好了才能回来上学。
我只好带孩子回家。
西医怎么治疗这个疱症性咽峡炎呢?
西医认为此病为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春秋多发,特别是7岁以下的孩子感染率较高。
治疗以抗病毒药为主。如果咽峡部肿大、溃疡引起发烧、吞咽困难时,西医会用退烧药、抗生素等等药,或者雾化疗法,严重的孩子需要住院治疗,很受罪。没有一两周搞不定。
中医怎么辨证呢?
回家以后我仔细检查他的口腔,确实咽峡部有点红肿,一个溃疡样小白点,舌苔周围淡白,中央有点发红,脉弦细,体温37.5度,总体感觉寒中夹热。
没有马上给药,给他喝点热水,继续观察。中午吃饭时饭菜稍微热点就不愿意吃了,因为吞咽时会有点痛,没吃多少食物,胃口明显不好,体温升到38度,手掌温度偏冷,精神明显不好了,有点闷闷不乐。
我觉得不太像伤寒表症,想起《伤寒论》中关于小柴胡汤主症的描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意思是病邪已经转人少阳之半表半里之间,此时邪正交争,入于阴争则寒,出于阳争则热,阴阳交争则寒热往来。
胸胁为少阳经脉途径之路,热郁少阳,疏泄不利,则胸胁满闷;胆火木郁,气不畅,胆不利,侮及脾胃,则默默然而不欲饮食;胆火扰心则烦逆,胃火上泛则喜呕,治主以小柴胡汤。
倪师在讲解小柴胡汤时说,此少阳主症只要见到有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就可以用小柴胡汤。
此时孩子虽然不见体温之往来寒热,但应该是寒困于外而热郁于内,所以表寒内热;咽喉红肿应该是肝胆之火上炎或胃火上炎之表象;发烧乃正邪相争,阴盛于内、阳热上走之像,因此我判断此病为病邪直入少阳,故不见明显太阳症,乃小柴胡汤症也。
午饭后半小时就给孩子服下小柴胡汤。下午孩子自己玩耍,只喝了点热水,也没怎么吃东西,到了晚饭孩子开始有点胃口,温热的米饭吃了一碗,体温降到37.5度。
饭后继续服一剂小柴胡汤,晚上睡觉时体温已经降到37度。第二天早上起来体温已经正常,36.8度,咽峡部红肿已经消退,小溃疡几乎不见。
继续服一天三剂小柴胡汤,到第三天早上诸症皆除,停药。正好赶上周末又在家呆了两天,周一送幼儿园去,校医看孩子正常很惊讶,问:“这么快就好了,那几个孩子都还没返校呢,你们在哪家医院治疗的?”
我说:“我们看的中医,吃了点中药就好了。”她说:“中医有这么厉害吗?”
我简直无语了,中医本来是很厉害的,只是后人不争气,把老祖宗的宝贝当尿壶了。
这个案例我用小柴胡汤治疗所谓的传染性咽峡炎,以我当时的辨证水平也有点试试的心态,没想到真的是一剂知、二剂已。
中午用第一剂药,晚上就开始有胃口了。这就是倪师经常讲的一剂知啊,老师诚不欺我。
这两年的临床运用我才发现这小柴胡汤真是太好用了,特别是小孩子的常见病,只要是寒热错杂、胃口不好时我都用,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绝对是家庭必备之药。
这几年下来,我儿子的小毛病我基本上家里常备这些中成药,桂枝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小建中汤,小青龙汤,麻黄汤,麻杏石甘汤,从来没去过医院治疗,只要辨证准确,确实效如桴鼓。
只是孩子表达不准确,需要仔细观察辨证而已。
如果再加上倪师的“推天河水”按摩手法,以及外关透内关的针法(可惜我还没机会用到),治疗小孩的高烧不退,基本可以做到家庭儿科无忧了。
我真正体会到古人讲的“不知医不足以为人父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