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画印铸芳华

中国画是融绘画、书法、诗文、篆刻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这是中国画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独特传统。它们四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脱离了其中任何一种,中国画都会黯然失色,神韵全无。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一、诗书画印结合的不解因缘

首先说画。“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它主要是指用毛笔蘸水墨、颜彩画在绢帛、宣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由此可见,国画的最大特征是“立心”,国画的独特神韵是“精神”。水墨、颜彩仅是绘画艺术的语言材料、媒介凭借,它的核心是要创造心灵世界,写照人生性格,表现中国文化,凸显中国精神。这就为诗书画印的结合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然后说书。既然国画的特征是立心,那么何不在画面上用文字把自己的“心”写出来?何不在画面上落上自己的姓名字号以表现自己的个性?于是“题”“款”应运而生,书法入画成为必然。

诗书画印在结合的过程中,书法与绘画的结合是最早的。首先,书画同源。汉字是以象形为特征的,象形就是最初始的绘画,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中国的绘画自古以来就是以书法为基础的,连它们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是相同的;在远古时代,中西的绘画都开始于线描,后来西方绘画向以面造型的方向发展,而中国绘画则向以线造型的方向发展。线描的最高艺术体现形式就是书法,古人把草书中的线条所表现的抽象的意义和急就的观念运用在绘画之中,有一笔书便有一笔画了。同时,书法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书法家,他们喜欢把文字跃然纸上,既给画面增光添彩,又表现自己的文化修养,还开阔观赏者的眼界视野。渐渐地,书法就成了画面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最后“无可救药”地进入了绘画领域。中国画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与书法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书法的因素在里面,就谈不上是中国画。

接着说诗。既然文字可以进入画面,那作为最美文字的诗词就成为首选。首先诗词进入画面,可以相互补充,共筑完美。虽然诗和画都能表现事物的形象、绚丽的色彩和体态的变化,但诗词是语言艺术,在描写事物时,不受时空的限制,它可以天上地下、古往今来、东西南北,自由驰骋,容量比画大得多;而绘画属于视觉艺术,它所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便于领略,但它要受时空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的静止状态。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绘画借助诗词,可以使静止的画面灵动起来,使有限的容量扩张起来,而诗也有了形象的凭借、想象的依托。因此,诗词进入画面也就成为必然。

但真正促成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是文人画的兴起。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名人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文人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品评说:“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王维有一首著名的题画诗。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到了宋代,苏轼极力推崇王维的诗画,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当然,苏轼亦为大家,他在诗词文书画印方面成就都极高,是中国艺坛难得的全才。其倡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最后说印。其实,印也是书,它是一种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玺印”就起源于殷商。后官印盛行,慢慢才有了私印。私印为文人所偏好,如果刻文、材质俱佳,那也价值连城。起初,印与画并没有什么关系,直到元代水墨画兴起,黑白成了主色调,画面显得似乎有些沉闷,于是朱文印章开始进入画面。印章进入画面是非常考究的,它要关照整幅画的构图、着色,要起到对比、呼应的作用。到了明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的结合日趋完善。

二、诗书画印结合的不朽成就

诗书画印的结合成就了国画,使国画集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于一身。于是国画就成了真正的国粹,地道的中国印记,正宗的中国符号。

从古到今,国画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比如徐渭,明代徐派传人。徐派又称“徐家野逸”,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传到明代徐渭时已成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徐渭有一幅著名的《墨葡萄图》,是写意花卉的杰作,其题有一诗,是对自己一生的哀叹。

墨葡萄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比如齐白石,他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其在诗书画印诸方面成就都极高。他有一首题画诗,至简至美,妙趣横生。

不倒翁

乌纱白帽俨然官,

不倒原来泥半团。

将汝忽然来打破,

通身何处有心肝?

比如范曾,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他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伟,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其名作《竹林七贤》上有如下“题”“款”,颇耐人寻味。

风云十载再逢迟,正始诸贤到碧墀(chí,台阶)。阮籍遥深吟逸句,嵇康峻切奏雄词。谈玄似欲轻匡世,寄隐何能忘济时。此画奇缘归睿赏,岂同麟阁汗青垂。十年前于巴黎写竹林七贤图,颇抒己怀,壬午重写曷胜今昔之叹。抱冲斋主十翼江东范曾。

唉,写到这里,不禁感慨万千。忽然想起了田七的《诗书画印》,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以诗为魂谱天下华章,以书为骨写山河气壮。

以画为思描法相庄严,以印为想篆金石铿锵。

听风,风儿飘飘入梦乡,闻霜,霜儿霖霖到东方。

观雨,雨儿滴滴落身上,品雪,雪儿茫茫出太阳。

琴瑟一品三笑谁迷茫,琵琶十面埋伏何惆怅。

魑魅几度春秋几断肠,魍魉舞动乾坤舞忧伤。

梦中春,春江月夜长,梦中夏,夏荷玉立赏。

梦中秋,秋波送汉唐,梦中冬,冬梅戏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