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看舌头,查健康

舌诊

“舌诊”即望舌,是中医师诊察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望舌,可以观察舌质的色泽变化、舌苔的干湿厚薄,再结合问诊、闻诊、切诊等诊断方法,可确定疾病所在。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即舌体与肺、心、肝、脾、肾等内脏经络相连。《临证验舌法》指出:“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因此,人体内脏若有病变,首先反映在舌质色泽的变化上,而舌苔的改变,又能推测疾病的轻重和病情深浅转归。由此可知,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人体气血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进退,以及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可以说舌象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察舌质,重在辨内脏之虚实;望舌苔,重在辨病情深浅与胃气的存亡。这就是望舌可知内脏病理变化的依据。

舌体(又称舌质)分为三部分,分别反映不同的脏器状况:舌尖部反应心、肺的变化;舌中部与舌两边反映肝、脾的情况;舌根部提示肾的病变。如舌尖稍红为外感风热症;舌边有瘀斑,提示有瘀血症。舌苔由胃气上蒸而所生,白苔主寒,黄苔主热,腻苔主湿,灰苔主里征,黑苔主病危。如果舌苔由白转黄,由黄转灰,以至出现黑苔,这是疾病恶化、胃气将败的征兆;若舌苔由灰转黄,由黄而退并复生薄白苔,则表示疾病正在逐渐好转。

舌头的种种形态及其可能的生理及病理原因分类汇总如下:

1.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还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2. 舌色过淡:多属血虚、阳虚或寒症。此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3.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此时身体较热,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者可能患了糖尿病。

4. 青紫舌:青紫舌的产生是由于舌面血管内的血液色泽异常。诸如静脉淤血、血液粘稠度增加、流速减慢、回流不畅、缺氧而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等原因,均是促成青紫舌的直接原因,而且病症程度与青紫严重程度成正比。青紫舌偏酸性为多,舌面pH值的改变,与疾病的轻重、口腔内自洁作用的强弱有关。癌症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容易出现青紫舌,且癌症的早、晚期与青紫舌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青紫舌并非癌症患者所独有,诸如肝病、胆道疾患、各类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青年妇女的痛经以及外科手术等病人,都可能出现青紫舌。素来无病,突然出现青紫舌,还是应该引起重视。

5. 光滑舌:表现为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无苔如镜面,舌质淡而无光。多见于恶性贫血、胃酸缺乏症、胃癌、营养吸收不良或糙皮病等患者。

6.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是由于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症。

7. 舌面生芒刺:说明热郁内结,可能源自肺炎及猩红热。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舌体症状。

8. 舌头有瘀血点:有些妇女,特别是更年期的妇女,舌头两侧多见有瘀血点,并伴有情绪急躁。这是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色素沉着所致。此时可服用舒肝理气药物,如加味逍遥丸、舒肝丸等。

9. 伸舌震颤: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神经质者、神经衰弱者和久病体虚者。

10. 活动不灵:舌头活动不灵或歪斜、僵硬,常为脑血管疾病的先兆。

11. 裂纹舌:多见于消耗性疾病及维生素B2缺乏症。

12. 地图舌:舌面出现黄色上皮细胞堆积的隆起部分,边缘不规则,剥脱部分新生乳头而出现舌苔,如地图状,无痛感。这种异形性舌炎可能是维生素B2缺乏所致。

13. 舌头干燥:多由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涎腺分泌抑制、唾液减少引起。中老年人的干燥综合症也常有“口干舌燥”的表现。

14. 黑毛舌:舌头丝状乳头增生和角化过度,加上产生色素的细菌或真菌作用,致使局部色素增加,舌质表面呈黑色或棕灰色,一般无其他并发症状,无需治疗。本病多见于中年人,原因各异,有的与服药有关,如某些抗生素或治疗溃疡病的药物等,有的与吸烟有关。

15. 强直舌:主要是由于舌系带短小使舌的活动范围受限而影响说话,为发育缺陷所致,又称结舌症。如果舌的正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纠正。

16. 巨舌:即舌的体积增大。本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由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等引起的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或淀粉样变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先天发育异常者则不需治疗。

17. 舌头发麻: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很多情况下是脑血管疾病的征兆。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形肥胖者,如出现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麻的情况,多为中风的先兆,常由于暂时性脑缺血引起。例如有些老年人中风后,会突然舌体歪斜或舌头短硬,说话含糊不清,同时往往伴有短暂性脑缺血导致的舌体痉挛,几小时或几天内病情就会迅速加重。如果舌麻同时伴有舌苔厚腻,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所致。出现上述情况,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立即到医院诊治。

18. 舌痛症:和舌灼症、舌热症同属一类,属舌的主观感觉异常,或局部疼痛,或烧灼感,或局部发热,性质和程度不同,以舌尖部最敏感,口腔检查往往无任何异常,常见于中年或老年妇女。疲劳、饮酒或刺激性食物均可增加不适感。本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也可能伴有全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烟酸缺乏等。一方面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全身性疾病;同时要解除患者的顾虑,保持心情舒畅。

上面简述了十几中望舌诊病的判断征兆,还未详细论及舌苔的疾病征兆。殊不知,看舌苔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舌诊功的重头戏,很有必要单独阐述。

舌苔是指舌面上一层薄垢,好像阴暗潮湿的地上生的苔藓一样。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这是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祖国医学认为舌苔的形成是脾胃之气生发的显现。清代名医《察舌辨症歌》的作者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清代另一位医学家章虚谷也说:“舌苔由胃中生气所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也。”《伤寒舌鉴》中说:“邪气入里,其寒热虚实之机必现于舌……唯验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若水鉴,无可遁形。”可见古人认为从舌苔上察知寒热,就像照镜子那样清楚。

1.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但临床上也有热症而见白色舌苔。根据现代舌诊的研究,白苔主要可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白苔除可见于正常无病的人以外,多见于轻病、表症初起、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因为机体内在的病理改变不明显,所以舌苔的变化也接近正常的薄白舌苔。

尽管各种疾病在严重阶段可出现黄苔、黑苔或红降剥舌等,但随着疾病好转,脾胃生发之气恢复,舌苔仍可转为薄白色。

一些仅有主诉症状而无器质性病变的疾患,如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等,舌苔发白而薄腻。

未波及全身的局部病变,如青春期甲状腺肿大、外伤、足癣、梅核气、早期的乳房癌、子宫颈癌等,由于早期缺乏症状或病灶局限,尚未影响全身的气血流通而反映到舌上,所以舌苔仍薄白,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疾病发展,舌苔将会出现变化。

表症初起,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早期等,多见白苔。

第二,白苔也可见各种慢性炎症感染,如慢性肾盂肾炎、慢性盆腔炎、结核性脑膜炎、骨关节结核等。这些患者仅略有低热或无发热表现,由于体内有慢性病灶存在,常使舌苔较正常稍厚,或为薄白腻苔。当体内病变又趋活动或急性发作,例如肾盂肾炎又发高热时,舌苔可迅速由白转黄,或转红绛。

第三,白苔还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如临床上常见某些腹水、胸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

2. 舌苔发黄:中医看来,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发病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黄色舌苔的出现,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发热。发热与黄苔有较密切的关系。因为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转成黄色。有人统计,在100例黄苔患者中,有发热症状的63人。发热症状者中,高热38.5℃以上的有23人,在38.5℃以下低热的40人。发热者最短仅2天即出现黄苔。

第二,炎症感染。临床上各科急性传染病,如流脑、乙脑、钩端螺旋体病、伤寒、白喉及菌痢等的严重阶段,以及重症肺炎、重症肝炎、肠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盆腔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致的败血症、急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宫外孕破裂、溃疡病急性穿孔的中期或晚期、腹膜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等,均可出现黄苔。因为在炎症感染患者的舌粘膜上,容易产生和病灶感染相同的炎症细胞浸润,使舌头本身也有炎症感染存在,舌表面聚集有大量细菌及炎症渗出物。炎症细胞的堆积和口腔菌族中某些细菌急剧增殖,附着于延长的舌丝状乳头而使舌苔转成黄色。

第三,消化道功能紊乱。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肝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可产生二氧化硫等硫化物并沿着消化道上溢,被舌丝状乳头吸附而沉积,使舌苔变黄。此外,消化功能紊乱时唾液PH值改变,酸性度增高,氢离子游离增多,这有利于细胞间隙中正离子与细胞膜表面的负电荷互相吸引,从而增加舌粘膜细胞之间的粘着力,有利于黄苔的形成。

3.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黑苔的色泽,可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黑苔在临床上虽然比较少见,但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现代医学认为,黑苔的出现,应根据疾病的病因,来分析产生的原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因素:

第一,感染高热。

很多病人在发热过程中出现黑苔,有的人在高热退后,黑苔也消退,但至第二次发热时,黑苔又重复出现,证明发热与黑苔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黑苔与发热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在上述病例中,最短的发热4天后就出现黑苔,最长的发热80天后方才出现黑苔。大部分病例在发热2周后,出现黑苔,平均为20天左右,可见发热时间越长,出现黑苔的可能性越大。

在出现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各种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肾盂肾炎、坏疽性阑尾炎、腹膜炎、胆囊炎、下肢静脉炎、化脓性骨髓炎、盆腔炎及败血症等。由于感染,高热、毒素刺激等因素均可使舌丝状乳头增生过长,再加上微生物的染色而成黑色,出现黑苔所特有的棕黑色角化细胞,使舌苔干黄焦黑。

第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由于精神紧张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出现黑毛苔的病例常可遇见,这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产色霉菌的生长而出现黑苔。例如,曾经有一个患者因为食管有吞咽阻塞、不适而去医院作食管钡剂造影,发现食管壁上有一个小结节,怀疑为食管癌,因而精神不振、情绪抑郁,思想负担很重,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不久舌上出现毛刷样黑色舌苔。但以后又经再次食管钡剂造影及摄片,并经各科医生会诊,否定了食管癌的诊断,此人精神恢复正常状态,并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黑毛苔便逐渐消退。

第三,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可能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使胃肠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口腔唾液pH值降低,增加了舌细胞间的粘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跟据临床观察,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伴有恶心、腹胀、便秘、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经药物治疗,如大便得畅而里热退后,黑苔也随之消退;黑苔消退之后,食欲也随之好转。这些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大多见于高热患者。

第四,霉菌感染。人的口腔里(包括舌苔上),滋生有各式各样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它们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对人的健康也没有什么妨碍,也不会使舌苔表现出多彩颜色。如果因为治疗疾病的需要,应用了大量广谱抗生素,那么这些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一些对抗生素比较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相对不怕这些抗生素的霉菌却乘机大量增殖。由于霉菌大都会产生各种颜色,因而就可在舌头上出现从棕色到黑色的各种苔色。

第五,重危病人。某些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体质极度衰弱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黑苔。

舌炎

舌头也是经常发炎的人体器官,你知道舌炎包括哪些类型以及如何防治吗?

由于地图舌、毛舌、沟纹舌、正中菱形舌炎、舌乳头炎、萎缩性舌炎都可能有血管充血、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所以均可包含在舌炎的范畴内。

① 地图舌,如前所述,舌乳头呈片状剥脱,形似地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治疗无特殊方法,若有刺激性痛可作相应的治疗。

② 毛舌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由于舌背上丝状乳头的角化上皮延缓脱落,增生的丝状乳头形成绒毛状而得名。多由于食物、药物、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吸烟等口腔环境改变而致。多发于舌背的后2/3或舌中部,可染色形成红毛舌、黑毛舌,犹如麦浪倒伏,毛长1mm以上,若过长还可刺激软腭,有痒感或恶心。黑毛舌中央部分颜色深而周围较浅。患者无明显不适,舌活动正常,数周内可自行脱落。无特殊方法治疗。尽可能查出病因,对症处理,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戒烟,或局部涂制霉菌素液。

③ 沟纹舌即前述裂纹舌,一般也不需治疗。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对疼痛者先清洗沟纹,再作相应的治疗。

④ 正中菱形舌炎发生于舌盲孔前、舌背中线区(即人字沟前方)的菱形或似菱形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无乳头病损,其直径约1cm左右,颜色微红,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有时局部呈结节状,触之较硬,但基底部较软,不需要治疗,可用洗必泰液漱口。

⑤ 舌乳头有丝状乳头、轮廓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之分。丝状乳头炎即萎缩性舌炎。轮廓乳头炎偶有发生,乳头肿大、发红,局部有肿大不适感。菌状乳头位于舌前方及舌尖部,炎症时菌状乳头充血、红肿,肿大的乳头有灼痛感,尤其是进食过热和辛辣食物时刺激性疼痛明显,其原因不明,与维生素B族缺乏、贫血及局部受到漱口剂、食物、理化等刺激有关。人类的叶状乳头已退化,呈皱褶状位于舌缘两侧,接近咽部,在咽部炎症和尖锐牙尖等刺激影响下可发生炎症,此时叶状乳头皱褶加深、红肿,舌动作时疼痛,可有刺激痛、灼痛,应注意与发生于此的恶性肿瘤鉴别。治疗叶状乳头炎要去除局部刺激,可注射强的松龙混悬液。

⑥ 萎缩性舌炎又名光滑舌,是丝状乳头的慢性炎症。在维生素B族缺乏、贫血、真菌感染或其他全身疾病等情况下丝状乳头萎缩,舌背光滑呈红色,而菌状乳头突出、红肿、肥大。严重者菌状乳头也萎缩,舌面无舌苔,有灼热、灼痛感,对外界刺激敏感,常因受到损伤而有小面积的糜烂或溃疡。

舌叶状乳头炎发生之处可能发生恶性肿瘤,治疗前应先排除恶性肿瘤。正中菱形舌炎、舌轮廓乳头炎常被患者怀疑为肿瘤,应注意区分,必要时取活组织检查以确诊。

舌痛症

除地图舌、沟纹舌、舌乳头炎等舌炎,或三叉神经痛等引起舌痛外,临床上患者主诉舌有疼痛感,而查不出阳性体征,组织病理无特征,舌体柔软度、活动度正常者称为舌痛症,舌部往往有烧灼样痛、钝痛、针刺样痛,但对语言、饮食均无影响。此症在患者集中精力于某一工作时往往可暂时消失。除舌痛外,如果其他口腔粘膜也有烧灼样痛,则称之为灼口综合征。

可能导致舌痛症的因素有许多。全身状况不适,如内分泌、代谢紊乱、维生素B族的缺乏等原因,特别是更年期妇女,常诉有无规律的舌痛,并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不适。当患者怀疑自己咽部有“肿瘤”时,或在某些情况下看到自己红肿肥大的叶状乳头、轮廓乳头时,产生恐惧心理,继而感到舌部不适或疼痛,为仔细观察病情而频繁作伸舌、张口活动,使舌根部肌肉疲劳、不适,从而加重舌的不适感。由于局部的刺激,如尖锐的牙尖,不合适的托牙基板等;或口内同侧两种不同的金属修复体,上下颌相对时产生的微弱电流刺激,也可能引起轻度舌痛。

治疗舌痛症,首先要仔细地检查舌部及整个口腔,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舌痛。对于确未发现阳性体征者,应耐心解释,并定期做检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放下思想包袱,舌痛症状就会解除。必要时可用谷维素10mg,每日3次口服;或用0.5%~1%普鲁卡因液局部封闭。对于伴有更年期症状的妇女,适量服用雌激素,能较好的疗效。

味觉异常与疾病

舌头是人体味觉感受器,舌粘膜是一种特殊分化的粘膜,上面布有若干味觉感觉器——味蕾,具有辨别酸、甜、苦、新、咸、淡等多种味道的功能。如果舌头或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疾病,可导致味蕾感受器对味觉的感知能力下降或消失,而引起一系列的味觉障碍。所以,味觉异常是肌体发生某种疾病的信号,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诊断疾病。

1. 口苦:中医认为,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则认为,口苦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苦味阈降低、甜味阈升高,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2. 口甜:中医认为,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所谓“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

3. 口淡: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病人外科大手术后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

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也常感口淡,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

4. 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即出现口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之故。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 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通宵不眠之后或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患者,唾液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

5. 口酸: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还与胃酸过多有关,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低。

6. 口辣: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7. 口咸: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8. 口腻:多见于伤风感冒,支气管扩张。如果经常食用过量肥肉,糖类等亦影响脾胃消化功能,发生口味变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