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后继之君

乾隆皇帝

1735年,雍正皇帝的儿子乾隆皇帝继位。对这位皇帝,前文已经提及。在乾隆皇帝退位之后,皇位由嘉庆皇帝继承。但嘉庆皇帝显然没有能力统治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嘉庆皇帝萎靡不振,毫无建树,性格柔弱,品行不端。嘉庆皇帝取消了先辈们每年都会举行的围猎活动,然而,正是这些先辈坚守的传统,让满族保持了独特的血性,也让清朝军队充满了勇气与耐力。嘉庆皇帝荒废朝政,压迫人民,横征暴敛。他羞辱、歧视汉人和一切被清朝征服的民族,无法有效地融合征服民族与被征服民族之间的情感。他对六部从未做出过有效调整,使原有的问题日益恶化。于是,全国各地暴乱频发,接连发生起义。一旦朝廷发现某地发生暴乱或起义,往往就会派兵进行残酷的镇压。我们对于清朝内陆省份的历史信息知之甚少,但这些匮乏的信息却足以证明清朝皇帝往往无法适应长期的社会平静,相反,却能够忍受持续的争斗与动荡。海盗在海上集结,对沿岸村镇进行烧杀掠夺,情形就如同郑成功所处的那个时代。我们有一份关于这些海盗的准确记录,这份记录是由在东印度公司服役的令人敬佩的海军军官理查德·格莱斯普尔所做。非常不幸的是,他曾经被这些海盗俘获并长期拘押。

嘉庆皇帝

道光皇帝

嘉庆皇帝的继任者是道光皇帝。与他的父亲相比,道光皇帝在做人和治国方面都表现不错。道光皇帝对他的年号并没有过多的要求,“道光”一词译成英语就是“理性的光辉”。道光皇帝认为国家的贫困衰弱,是清政府对缅甸、交趾支那失败的、不明智的图谋造成的。而这些国家在有胆识的君主的领导下,对中国构成了威胁。这些肇始于前任之君嘉庆皇帝的麻烦,至今仍将持续。西北诸省几乎常年处于动乱状态。揭竿起义之人数以万计,整个陕西荒野千里,衰败不堪。这种情况还有向山西甚至向全国蔓延之势,进而动摇整个国家的根基。这些反抗者最大的诉求就是希望清政府能够遵循祖法,在灾荒之年尽一切手段保境安民。然而,清政府除了关心百姓饥饱,还应关注百姓争取政治自由的呼声。这种呼声尽管之前闻所未闻,但在1810年以后,就变得尽人皆知了。不满现状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些政治团体或秘密团体。这些政治团体或秘密团体拥有一个笼统的名称——白莲教。清政府需耗费大量的精力来镇压这些团体。这些团体的成员曾涌入皇宫试图杀害嘉庆皇帝,而嘉庆皇帝侥幸逃过一劫。清政府规定,只要参加被清政府禁止的组织,就会被判处极刑。以至于在清政府的鼓动和慷慨的回报的诱惑下,告密者和奸细越来越肆无忌惮,在短短几年之中,就有超过一万两千人因参加白莲教而丧命。

道光皇帝继位,大赦天下。然而,道光皇帝的这一举动并没有给自己赢得多少民心,也丝毫没能阻止这些秘密团体和他们革命信条的传播和蔓延。嘉庆皇帝曾经熙熙攘攘的后宫,如今变得令人生厌。那是一处由工于心计的女人统治的地方,现已随着嘉庆皇帝的驾崩而被彻底清除。伶人小丑和后宫嫔妃都纷纷被遣散。道光皇帝决定过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对此,他似乎表现出了极大的决心。然而,仅靠这种合乎道德的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拯救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根据约瑟夫·玛利·加略利和伊万·梅尔奇奥先生的记述:道光皇帝并未能一直信守一夫一妻制,他的皇后是满人,并未裹足,他们夫妻没有子嗣,但他与其他妃嫔生有多子。在中国清代和土耳其,法律对嫡出与庶出的规定并无不同,庶出子女享有与嫡出子女完全相同的权利。——原注道光皇帝对搜刮钱财表现出了一种病态的热情。道光皇帝囤积了大量用来流通的银锭。这一举动给清帝国的货币流通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了国力更进一步的衰退。道光皇帝的固执令人惊讶,他不会放过任何能搜刮的东西。道光皇帝对待自己的仆人极其吝啬,给予他们的俸禄仅能勉强维持生计。道光皇帝甚至向自己的大臣索要大量贡品。这些清朝大臣往往被道光皇帝搜刮得一干二净。如果大臣当中有人让道光皇帝感到不快,道光皇帝首先会查抄他的家产,而不是审问判刑。由于道光皇帝极其贪婪,王公大臣从不敢显露自己的财富,而是将金银细软深埋于地下,避人耳目。因此,越来越多本应进入流通领域的财富消失了,对社会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皇帝将官员罢免,官员又花钱将自己的官职买回,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贪财无度成了政权安稳最大的隐患,而这正是道光皇帝最大的热情所在。

《喜溢秋庭图》中的道光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