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水系 水文

宿迁市境内多为平原坡地,有少量岗丘地,古代淮河在市境南侧由西向东流过,在淮阴会泗水,至涟水接纳沭河,再东流入海。

泗水源于山东泗水县蒙山南麓,流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会汴水,又经下邳会沂水,在宿迁城南纳濉水后东南流,经泗阳至淮阴与淮河会流。沭河源于山东莒县西北沂山南麓,主流南下经沭阳至涟水县入淮河,另一支在宿迁境北会沂河后入泗水。另外与宿迁市有关的还有两条人工河,一条人工运河是沟通黄河、淮河、长江之间的水运,就是战国初期魏国开凿的鸿沟,从郑州东引黄河水,为沟通黄河和颍水的著名水道,向东通济水、泗水、汶水,交通之利达于淮河。另一条是汴河(通济渠),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命左丞相皇甫谊,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河南板渚,引黄河水经万胜、开封与北汴合流。经陈留、杞县、宁陵、商丘,三次穿濉至谷熟,沿蕲水疏浚,经永城、蕲县、夏丘(今泗县)至青阳西下溧河洼,在临淮(盱眙对岸)入淮河。因溧河洼地势低洼,引黄济运水流失过多,加上溧河洼常因岗水爆发,影响航运。于大业三年(607年),又改由青阳,经徐城(泗洪县城头)、临淮头折向南,塞断沥水而入淮,“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既可护岸,又可给牵船人遮阴。现泗洪县青阳镇到临淮头31千米长的汴河道尚存。

宿迁市境内水系变化,是因黄河夺泗夺淮所致,因黄、淮、运均穿境而过,对原水系河湖的破坏,其深度与广度都大于淮河流域其他地区。

金明昌五年(1194年)到明正德三年(1508年),这314年间,水患主要集中在河南。明正德四年至清顺治元年(1644年)的135年中,水患主要移至徐州以下宿迁和淮安地区,因原阔深的泗水河床,逐年淤高,宿迁境内黄河决口次数增多,灾害加重,也严重影响漕运,威胁京师供应。为了保证漕运,在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开辟微山湖以下至骆马湖之间的运河(当时名泇河),以避免黄河航运的风险,这就是现在的韩庄运河的一部分。

清代,黄河已不再向涡河、颍河分流,而是全部经徐州南下经泗水和淮河入海,宿迁成为重灾区。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近160年间,都曾尽力治理黄、淮、运河,特别是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在六次南巡中,每次都到宿迁境内视察水利。康熙十九年(1680年),河臣靳辅开皂河接皂河镇至窑湾泇河,再开由皂河至支河口支河,后又开由支河口至淮阴杨庄的中河,形成了今天由韩庄至杨庄的中运河,改变了由杨庄至徐州利用黄河漕运的艰辛历史。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北徙,结束了黄河夺泗夺淮661年的历史,使宿迁市水系发生了五大变化。

一是沂、泗水进入骆马湖后,由总六塘河东排由灌河入海。沭河入沂河道被塞全由经新沂到沭阳城西北的龙王庙分为两支,一支向北入蔷薇河由临洪口入海,一支入柴米河由灌河入海。

二是形成了2000多平方千米的洪泽湖。

三是使沂、沭、泗河水无出路,侵占市境排涝河道入海,并在沂、泗河的中下游形成了南四湖和骆马湖。

四是豫东、皖北和鲁南、苏北平原地区,大小河道、湖泊多遭黄河洪水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如濉河原是发源于豫东,经皖北至宿迁城南小河口入泗河,是泗河一条重要支流。因黄河在徐州至宿迁段,经常向南决口或泄洪闸分洪,原河终被淤废,濉水逐步向南寻道排水,最后被逼改道入洪泽湖。

五是从河南省的兰考向东,经山东、安徽和江苏省徐州、宿迁、淮安、盐城4市,将原深阔的淮河、泗河、汴河淤成一条高出两岸地面数米至十米以上的废黄河,成为淮河水系与沂沭泗水系的分水岭,把原淮河流域分成淮河与沂沭泗两个水系。

宿迁市水文观测历史悠久,但新中国成立前,一因当局对水文工作不够重视,二因连年战争,造成观测设点稀疏,记录零星亦不连续。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强观测点建设,至21世纪初,市境各水系已布局完整的水文观测站,已搜集和整编了全面而系统的水文观测资料。

一、水系

(一)淮河水系

1.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五河县浮山北抵宿迁市境内,继续东北流,呈“牛轭”形绕道市境泗洪县,淮河在市境内长11.3千米。淮河折向南流至淮安市盱眙县花园嘴东,其下成散流状至盱眙县城北,再东流经龟山西注入洪泽湖。

元、明时期,淮河在龟山以下,由西南向东北斜穿洪泽湖区,当时洪泽湖尚在雏形期,河湖时合时分,流至淮阴区码头镇北会泗水。明代后期,黄河全流夺泗,黄淮合流,经淮阴区杨庄、王营镇,淮安城北、涟水城南,至石湖东云梯关入海。后因河道淤垫,淮河失去入海故道。清咸丰元年(1851年),淮河主流遂南夺三河经宝应湖、高邮湖入长江。

1951年,中央政府批准开挖苏北灌溉总渠,自洪泽湖畔的高良涧进水闸起,向东北至淮安城南与里运河交汇,再东流至盐城市滨海县扁担港入黄海。这是淮河入海一条排灌结合河道。

1998年10月,国务院批准开挖淮河入海水道,西起二河闸下,沿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向东至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千米,排水2270立方米每秒。

2.漴潼河(怀洪新河)

漴潼河是淮河五河以下干支河分流工程项目之一,为了减轻淮河干流排洪压力,改善淮北地区排涝条件,故将淮北浍、沱、漴、潼4条河在五河县城以下汇合成一条河,直入洪泽湖,怀洪新河在宿迁市境长为26.13千米。

3.新汴河

新汴河是淮北分级排水综合利用河道,其主干自安徽省宿县七岭子截引沱河开始,穿过津浦铁路,在东二堡再截引濉河上段,经灵璧西,泗县南穿徐家岗入洪泽湖西溧河洼,新汴河在宿迁市境内长18.65千米。

4.新濉河

濉河原自浍塘沟向东经睢宁县城北至宿迁城南小河入泗水,黄河夺泗后小河口淤废,迫使濉水经五堡减水坝入洪泽湖。1700年濉水再次改道经归仁集东归仁闸入洪泽湖。1725年因黄河宿迁朱家海决口,濉水被迫经谢家沟入老汴河入洪泽湖。1855年黄河北徙后,孟山湖淤成平陆,进入孟山湖之濉水,不再东流,大部由老汴河入洪泽湖。1964年初,经过苏皖两省协商,水电部批准,将濉河上游2606平方千米拉入新汴河,中游3143平方千米高地开挖新汴河入溧河洼排出,泗县北部643平方千米较高地由老濉河与新濉河并行两河三堤入溧河洼,下游1056平方千米洼地由原濉河及汴河直入洪泽湖,实施高低分治措施。新濉河在宿迁市境内19.0千米。

5.徐洪河(安河)

黄河夺淮前安河是一条独立水系,大口子以上分为两股:向西为潼河,向北为罗家河。罗家河以上又分为两股,西股为龙河,东股为沙河,大口子以下称安河,东流入洪泽湖。新中国成立后于1976年,实施徐洪河规划方案,将安河大口子以上,向北开新河,贯穿废黄河,由黄墩湖北接徐州市房亭河。大口子以下沿老安河至洪泽湖农场东侧,分为两支,一支向东经顾勒河口入成子湖,一支南入洪泽湖,为了统一河名,安河改称徐洪河。在宿迁市境内长为55.5千米。

6.入淮其他支河

市境入淮(洪泽湖)支河有老汴河、濉河、安东河、西民便河、古山河、五河、肖河、马化河、朱陈洼河、成子河、高松河、黄码河等。

(二)沂沭泗水系

1.新沂河

新沂河于20世纪40年代末开凿,为“束堤漫滩”式行洪河道,西起宿豫区嶂山闸接骆马湖,东流宿豫区唐坊庄右侧有山东河汇入再东流至沭阳县境佟庄,老沭河在左侧汇入,再东流至沭阳贾拐,右侧有路北河汇入。再东流至沭阳县城西北左侧有岔流新开河汇入,右侧有淮沭河汇入。再东流至小陆湖入连云港市灌云县和灌南县境。新沂河又向东流至二里沟与盐河交汇,再流至灌河口入海,新沂河在宿迁市境内长为77.8千米。

2.淮沭河

淮沭河于1958年开凿,南自洪泽湖畔二河闸起,北经淮阴区武墩,至杨庄与京杭运河、废黄河、盐河、张福河相交,该河段称二河。过淮阴闸称淮沭河,北流至淮阴区韩庄左侧有总六塘河汇入,渠西河、跃进河、淮泗河排水经穿淮沭河六塘河地下涵洞,排水经北六塘河排泄。再北流过钱集闸,进入宿迁市泗阳县和沭阳县境北上,至大王庄北,左侧有泗阳县淮柴河汇入,并建闸控制,右侧有柴塘河渠首闸。淮沭河再北流至沭阳县姜庄,有沭阳闸控制,闸底有穿淮沭河柴米河地涵,承担排西部大涧河水。沭阳闸右侧,南有承担排新沂河桃汛的柴米闸,北有柴沂渠首闸。再北流左侧有柴沂河汇入至沭阳县城西入新沂河。在宿迁市境内,河道长度为31.8千米。

二河、淮沭河实际是一条河,是负责分泄淮河洪水及向北送灌溉水之作用,其中二河段还兼顾由骆马湖调沂、泗水补淮入洪泽湖及淮水进入海水道之作用。淮沭河过新沂河向北到连云港市新浦,承担向连云港送水之用,名为沭新河。由始至末全称为淮沭新河。

3.中运河

中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上起苏鲁边界的黄楼村,东南流至宿迁市境内民便河口,这段河道除承担通航和南水北调送水外,还承泄南四湖和邳仓地区沂、泗排水入骆马湖任务,行洪能力为550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自民便河口南流至皂河枢纽,这里有皂河节制闸、3座船闸、邳洪河闸黄墩湖闸、皂河翻水站等大中型建筑物。中运河在皂河枢纽下游右侧有邳洪河、黄墩湖河汇入,过皂河镇改向东南流,至宿迁水利枢纽,这段河道,左有骆马湖,右有废黄河。宿迁水利枢纽,有宿迁节制闸、3座宿迁船闸,六塘河泄水闸、二干渠船闸、井儿头翻水站等建筑物。

中运河流过宿迁市区,右岸有船行灌区渠首,东南流至刘老涧水利枢纽,这里有刘老涧节制闸、刘老涧新闸、3座船闸、刘老涧翻水站等建筑。中运河再东南流至泗阳水利枢纽,这里有泗阳节制闸、3座船闸、泗阳一站、泗阳二站等建筑物。中运河东南流至淮安市淮阴区蒋集乡竹络坝渠首,出宿迁市泗阳县境,宿迁市境内中运河长度为111.15千米。中运河流至杨庄淮阴船闸,为中运河的终点,过淮阴船闸向下称里运河。古代黄、淮、运在此交汇,是元、明、清各代的治水重点。清代康熙皇帝六次南巡,12次到这里视察水利工程。现代中运河的终点杨庄,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大型水利枢纽,因为这里是二河、淮沭河、里运河、废黄河、盐河、张福河等诸河汇集之处。由淮阴闸,淮沭河船闸,废黄河杨庄活动坝,废黄河水力发电站,盐河船闸,盐河节制闸及发电站,运河1、2、3线船闸,张福河船闸,南水北调淮阴二站,淮涟渠首闸,五河斜拉大桥等大型建筑物,组成门类齐全的大型水利枢纽。

4.老沭河

沭河在市境沭阳与宿豫区交界处汇入新沂河,看起来不重要,实质上对宿迁市在历史上和现在都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河道。它是沭阳县名称的根据,是当代新沂河洪水重要来源之一。

沭河俗名茅河,发源于沂山南麓,南流经山东沂水、莒县、莒南、临沂、临沭、郯城和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徐州市新沂市、宿迁市沭阳县、宿豫区等,全长300千米。

沭河沿线地势北高南低,大官庄以上为山区和丘陵区,下游为平原。沭河是山洪性河道,冬、春两季少水,夏、秋山洪暴发,峰高流急。1974年大水,大官庄站实测流量5400立方米每秒,如加上大官庄以上各处决口滞洪和水库调蓄总量,还原洪峰流量可达11100立方米每秒。1974年8月16日,新沂河沭阳出现洪峰流量6900立方米每秒,老沭河新安镇8月14日出现洪峰流量3320立方米每秒,均超过设计流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进行导沭整沂,在沭河大官庄附近开新沭河,向东至临洪口入海。在大官庄西北筑坝,称人民胜利堰,控制沭河下泄流量,分配原则为:新沭河分洪2800立方米每秒,人民胜利堰分洪老沭河南下1700立方米每秒由新沂河入海。1952年又开辟分沂入沭水道,分泄沂水1000立方米每秒入人民胜利堰下进入老沭河,经新沂河入海,加上区间,人民胜利堰以下老沭河安排行洪3000立方米每秒入新沂河。

老沭河又称总沭河,因原沭河在沭阳县西龙王庙分为两支,一支向北由临洪口入海,称后沭河;一支向东南经沭阳县城南,东南流经灌河入海,名前沭河。沭阳县名则是在沭河北岸而得。老沭河又称总沭河,因老沭河下游又分为两支,故两支以上沭河称总沭河。

5.总六塘河

总六塘河上起骆马湖畔洋河滩闸,向东南流过六塘河闸和壅水闸(现废闸为坝),流经宿豫区、泗阳县、淮安市淮阴区入淮沭河,全长70千米。

总六塘河为明末开凿的拦马河,与骆马湖相连,其下为康熙年间开凿,东南至淮阴区三岔处分为两支,一支是淮安市境的南六塘河,另一支为宿迁市境的北六塘河,总六塘河因排高地水,才直入淮沭河。

6.北六塘河

北六塘河原为总六塘河末尾淮阴三岔分两支,南支为南六塘河,北支称北六塘河,自1958年开挖淮沭河时截断,总六塘河高水直入淮沭河,北六塘河起点为淮沭河东堤穿淮沭河地涵下口,承泄渠西河、跃进河、淮泗河低水经地涵进入北六塘河排入灌河。北六塘河经市境沭阳县钱集、徐码、周集等乡镇后进入淮安市涟水县杨口镇,东流至连云港市灌南县境,过盐河有六塘河闸控制,再东流汇龙沟河、义泽河经灌河出海。

7.柴米河

柴米河源自宿豫区大兴镇西侧,曲折东流,经条河庄、丁长庄入泗阳县境,东北流经沿河、窑湾,折向东南至涧河南,该河段称砂礓河。再折向东北流,经爱园、夹滩入沭阳县境,至湾河南进入过淮沭河柴米河地涵,此段叫大涧河。往下称柴米河,东流至十字、章集等乡镇,至汤沟入连云市灌南县境,至白皂沟有柴南河汇入,东流与盐河交汇,盐河东汇入龙沟河,并有龙沟河闸控制,再东流汇入义泽河入灌河。

8.古泊善后河

原盐河以西由古涟河及泊阳河组成,盐河以东称善后河,为了河名容易叫,改称古泊善后河。该河西起沭阳县沭新河右侧文集附近,东流28千米至西圩乡夹滩庄,再东流进入连云港市灌云县境。东流过盐河至东陬山善后河挡潮闸,全长75千米,过闸后东流由埒子口入黄海,是宿迁市唯一独流入海河道。

9.岔流新开河

岔流新开河上起徐州市新沂市阿湖镇阿湖水库,南流至跃南庄称淋头河,再南流进入市境沭阳县境,称新开河。又南流有虞姬沟汇入,循老后沭河旧道于沭阳县城西北汇入新沂河。

10.新五黄泥蔷薇河

蔷薇河上游称新五河,源于市境沭阳县潼阳镇袁滩村北新开河东侧,东流至刘兴庄有黑泥河汇入,东北流至小吴场又有友谊河汇入,由黑泥河口至友谊河口,这段称黄泥河。友谊河口以下称蔷薇河,沿沭阳县与连云港市东海县边境继续东流,至沭阳县赵集东折向东北流,进入连云港市,达临洪口入海。

11.柴沂河

原名为柴沂截水沟,将沂南地区15.00米高程以上高地雨水截入新沂河排出,减轻沂南地区洼地排涝压力。上起宿豫区大坡墩附近的无通沟,下至沭阳县吴庄附近汇淮沭河入新沂河,全长27.3千米。

12.沂南河

1949年开挖新沂河时,切断了由南向北排水的官田河、港河、东万公河等,为了解决新沂河以南、柴米河以北、盐河以西、沭阳县城以东这块狭长地带排涝之需,新开一条河道,上起沭阳县城,向东至大陆湖村,再向东进入连云港市灌南县境,东流在二里沟村入盐河,过盐河入义泽河,并建义泽河挡潮闸控制。

13.邳洪河

源于徐州市邳州市境内猫儿窝地涵,地涵以上河道称彭河,邳洪河自猫儿窝地涵东南流14.7千米,与民便河相交,再东南流,与中运河并行,进入宿豫区境,长11.3千米,过邳洪河节制闸后,至皂河闸下汇入中运河。该河原计划入洪泽湖,解决邳县中运河以西涝水问题,后因向南拆迁太多,高低地矛盾较大,打乱宿迁废黄河以南排水系统等原因,故改为在皂河闸下入中运河。

(三)废黄河水系

宿迁市境内废黄河,原系泗水河道。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决开黄河,由泗入淮,1194年,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经汴渠合泗夺淮,从此形成黄河夺淮之变。直到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历时661年,使西起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向东南经过河南、山东、安徽、江苏4省境原黄河故道,变成一条高出两岸地面数米的废黄河,因河身及滩地均高于两岸地面,外水无法自由排入,因而形成一条独立水系。

宿迁市境内废黄河,原系泗水入淮河道,泗河发源于蒙山太平顶西麓,西南流经济宁、徐州转向东南流,经宿迁、泗阳至淮阴清口入淮河。黄河夺泗夺淮后,因河床逐渐淤高,泗河在济宁与徐州间潴留成南四湖。经过明、清两代的治理,泗河、南四湖及中运河水系称为泗运水系。

废黄河西起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向东南经兰考、民权两县境,又沿河南省宁陵、商丘、虞城3县,再经山东省东明县、曹县、单县3县边境,入安徽省砀山县境,再沿江苏省丰县和安徽省萧县边界流入江苏省铜山县境,再向东南流经徐州市区、铜山、睢宁县境,至徐洪河进入宿迁市宿豫区境,废黄河向东流至皂河古镇,过皂河向东流至宿迁市区。废黄河达宿迁市城区折向南流,至船行,折向东南流,到达泗阳县城,又东南流至淮泗排水河,进入淮安市淮阴区南吴集乡淮泗村。

废黄河转向东北流至杨庄与二河、淮沭河、中运河、里运河、盐河、张福河相汇。组成大型杨庄枢纽,为了防止废黄河泥沙淤积,筑坝封闭废黄河入二河处,在窑河头建窑河闸控制,改向张福河排水入洪泽湖。废黄河下段自杨庄闸开始东北流,又东流入淮安市区,再东北流至涟水县城。过涟水县城改向东南流,至茭陵折向东流,过朱陈苗圃改向东北流,过石湖镇进入盐城市响水县云梯关,沿阜宁、滨海、响水县边界流至七套到套子口入海,七套以下是1933年改道段,称中山河,尾部建滨海挡潮闸。废黄河全长728.3千米,江苏境内515.3千米,其中:徐州市191.7千米,宿迁市123.9千米,淮安市100.4千米,盐城市99.3千米。

(四)湖泊

宿迁境内,原湖泊众多。黄河夺泗夺淮以前,境内有县东湖、侍丘湖、仓基湖、埠子湖、祠堂湖、安湖、桑墟湖、青伊湖、马浪湖、沧湖、营湖等湖泊。因长期洪水泛滥,逐渐淤为陆地,黄河夺泗、夺淮后,阻塞了泗水、沂水、淮水的出路,逐渐将淮河两岸诸陂塘洼地潴积为洪泽湖;沂、泗水无出路,在宿迁北、马陵山以西的洼地潴积为骆马湖。

1.洪泽湖

洪泽湖位于宿迁市南部,整个湖区分属宿迁市泗洪、泗阳、宿城区及淮安市盱眙、洪泽、淮阴等县(区)。湖区由成子湖、安河洼、溧河洼、淮河湖湾等几个较大的湖湾组成,因此,湖岸几何形状极不规则。

洪泽湖位于淮河中、下游结合部,西承淮河,东通黄海,南注长江,北连沂、泗,又是南水北调调剂水库,属过水性湖泊。湖区承上游15.8万平方千米的来水,入湖河道主要在湖西,有淮河干流、怀洪新河、池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汴河、濉河、徐洪河、西民便河、安东河等。南岸有盱眙境内团结河、维桥河、高桥河汇入。北岸有:宿迁市的古山河、五河、马化河、成子河、高松河、淮泗河及淮安市淮阴区的赵公河、张福河等。

洪泽湖出湖河道都在湖东,主要有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通过二河出水有:淮河入海水道、淮沭河、废黄河(杨庄以下)、盐河等。

2.骆马湖

骆马湖位于沂河、泗水会流处,东侧为马陵山,西有黄墩湖,中运河在两湖之间南流,南界废黄河。中运河在骆马湖南堤与废黄河之间向东流去,每遭沂、泗大洪水,退守宿迁大控制时,湖区则扩大到废黄河堤下。湖区大部分在宿迁市境内,小部分在徐州市新沂市境内。湖底高程一般为18.50~22.00米,死水位20.50米。正常蓄水位23.00米,相应水面积287平方千米,库容为9.18亿立方米。洪水位设计为25.00米,相应水面积为320平方千米,库容为15.95亿立方米。

骆马湖承泄上游5.8万平方千米来水,入湖河道主要为沂河及中运河,出湖河道为新沂河及中运河宿迁闸下河段。沂河经华沂南流至新沂市埝头镇南苗圩入湖。中运河主要排泄邳苍区间及南四湖来水。南四湖来水受韩庄闸、伊家河闸、蔺家坝闸控制。骆马湖洪水主要经嶂山闸下泄,由新沂河入海,另一下泄河道是由皂河闸、宿迁闸控制经中运河下泄,由废黄河杨庄以下段入海,或经二河入洪泽湖。

3.黄墩湖滞洪区

黄墩湖滞洪区,是国家确定的全国76个重点蓄滞洪区之一,主要作用是当沂、泗地区遭遇特大暴雨时,为滞蓄骆马湖超标准洪水之用,以此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黄墩湖滞洪区位于骆马湖西侧,两湖之间有中运河自北向南流过,北界房亭河南堤,西界邳睢公路,南界废黄河左堤。湖区属宿迁、徐州两市的宿豫、睢宁、邳州3县(区、市)7个乡镇,总面积384.58平方千米,人口22.5万人,耕地2.2万公顷,其中:宿迁市面积为86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耕地3907公顷。滞洪区内地面高程一般19.70~20.90米,最低处为19.32米,滞洪后水深约5~6米,滞洪水位26.00米,蓄水量为14.7亿立方米,见表1-1-1。滞洪区内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徐洪河自北向南穿湖而过。

黄墩湖滞洪区原为骆马湖西侧洼地,因长期承受中运河、房亭河溢泄的洪水,在明代就已形成了湖。清代因废黄河河床逐渐抬高,沂、泗水无出路,湖区面积有所扩大,经常淹没在洪水之中,因淹没区中有个黄墩村,故称黄墩湖。

表1-1-1 黄墩湖滞洪高程、面积、库容关系表

注 滞洪区范围为中运河以西、房亭河以南、邳睢公路以东、废黄河以北以及退守宿迁大控制的三角地带,总面积384.58平方千米。因有部分孤山和堤防的高程高于26.00米,故表中26.00米等高线面积小于384.58平方千米。

4.天岗湖

天岗湖又称天井湖,位于泗洪县与安徽省五河县交界处,为泗洪、五河两县共管湖泊,湖区在泗洪县天岗湖乡和上塘乡境内。湖水位在12.50米时,湖面积为20.5平方千米,库容为2600万立方米,见表1-1-2。

表1-1-2 天岗湖水位、面积、库容关系表

二、水文特征

1.降水

宿迁市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性、过渡性等特征。冬季,冷空气入侵,多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春夏之交,暖湿气流北上,冷暖空气团在江淮地区遭遇,常产生锋面低压和静止锋,形成持续阴雨,通称“梅雨”。进入盛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多晴热天气,蒸发量大,常发生局部性暴雨或出现伏旱。夏秋之际,多台风影响,常造成暴雨或大暴雨天气。9月中旬以后,又易出现秋旱或连绵秋雨。宿迁市位于山东泰山和沂蒙山区的南麓,处于夏季西南风和东南风的迎风面,暴雨较多,1974年7月20日,皂河闸30分钟,暴雨量达78.7毫米。

每年6—7月间梅雨期,对降水量年际差异影响较大。梅雨期的长短和降水量受冷暖气流势力强弱和长短的制约,年际变化较大。据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至1987年雨量资料统计:正常年份于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市内多年平均梅雨期为24天,光绪二十二年梅雨期长达65天,1954年和1998年为“空梅”。市境多年平均梅雨值为212毫米,最大梅雨量为1965年6月30日至8月4日,市境洪泽湖周边地区遭遇特大梅雨袭击,梅雨量达878毫米,降雨中心在三河闸,梅雨量1057毫米。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降水特征值见表1-1-3。

2.蒸发

市境各地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000~1100毫米。水面蒸发年内连续最大4个月蒸发量一般发生在5—8月,占年蒸发量的50%左右。最大月蒸发量在7月或8月,多年平均值为110~200毫米,占年蒸发量的12%~18%;最小月蒸发量在1月或2月,多年平均值为25~45毫米,占年蒸发量的2%~4%。

陆地蒸发量,是指陆地表面土壤蒸发、水体蒸发、植物蒸发的总和,市境多年平均在600~800毫米。

3.水位

市境各河湖高水位多出现在6—9月,低水位常出现在冬春季。河湖水位还因受地形影响,高低相差较大。河湖最高水位与暴雨有关,1954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洪泽湖及相关河道大多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974年8月中旬,受12号台风倒槽和冷空气综合影响,沂、沭、泗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致使骆马湖水位高达25.47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位,新沂河、总沭河水位猛涨,洋河滩闸、嶂山闸水位均出现历年最高记录。

表1-1-3 宿迁市降水量特征表 单位:毫米

河湖年最低水位多出现在冬春季枯水期,以12月至次年2月居多,但偏旱年份,水稻栽插期,用水高峰期,河湖水位下降迅速,时有干涸现象。1966年11月11日洪泽湖出现全湖接近干涸现象,蒋坝水位只有9.68米,行人可由湖区北侧步行至湖区南边。1978年大旱,沂、沭河出现干涸,洪泽湖蒋坝水位降至10.27米,二河闸断流15天。

地下水位包括第一隔水层以上的浅层地下水和隔水层以下的深层(或承压层)地下水。市境内平原区浅层水贮存于松散地层孔隙之中,大部分为潜水类型。浅层地下水埋深一般为1~3米,局部地区4~5米。

浅层地下水位的变化与降水关系密切,汛期降水量多,地下水有较大幅度上升,非汛期地下水随之降低。丰水年地下水位增高,干旱年地下水位就降低。对深层地下水,境内农业用地下水开采量较少,其水位仍保持原来水平,但沭阳县城、泗阳县众兴镇、宿城区洋河镇等3城镇有超采地下水现象,分别形成降落漏斗面积为:101.25平方千米、33.75平方千米、35.18平方千米。

4.流量

境内主要河湖流量,除受境内降雨径流影响外,与过境水量关系极大。每年最大流量出现在6—9月,最小一般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丰水年份,上游客水大量下注,洪水流量大,来势猛,持续时间有时较长,当不需要水时,洪水照样入境,干旱年份,上中游节节拦引,要水时则无水下来,造成行洪河道断流。境内河湖洪水流量,还受流域面积、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沂、沭、泗水系,源短流急,洪水陡涨陡落,洪峰流量大。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八年(1730年),沂河上游山东临沂洪峰流量大,后经调查估算,达3万~3.3万立方米每秒。近百年来,临沂站流量大于1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年份有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3年、民国28年和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1957年、1960年、1974年,共7个年份。

淮河水系洪峰流量多发生在6—8月。民国20年7月,淮河流域出现特大洪水,淮河干流蚌埠站入洪泽湖洪峰流量高达26500立方米每秒。1954年8月的特大洪水,进入洪泽湖的洪峰流量达15800立方米每秒。

1978年出现近60年来未遇的大旱,各河上游来水量锐减,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一些河道出现断流,淮河干流蚌埠闸关闸断流长达247天,洪泽湖大部现底。

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主要河湖水位、流量特征值分别见表1-1-4和表1-1-5。

表1-1-4 淮河水系主要河湖水位流量特征值表

表1-1-5 沂沭泗水系主要河湖水位流量特征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