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资源定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 秦长海 甘泓 贾玲 张小娟
- 1949字
- 2021-04-16 20:02:58
1.3 本书研究目标和意义
作为一种维系地球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特殊资源,水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系统发展和维持环境系统稳定两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决定了水资源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双重特性;同时,社会用水也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点,水资源的配置必须考虑民生问题。这些因素决定了水资源价格难以通过市场定价。世界各国普遍把政府定价作为水价制定的主要手段,即使通过市场定价,也是在政府严格监管之下实施的。在我国各地区水资源禀赋丰枯差异突出、各类用户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各部门用水产出差异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市场主导、政府指导”的定价模式是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非完全市场调节的资源,政府在指导水资源定价决策过程中,应对市场合理的价格需求有所掌握,而这个过程就需要定价技术等科学手段测算,使水资源价格既要能够体现价格的资源配置作用,同时也要考量水资源供给部门的合理收益以及用水户的承受能力。
本书的目标是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定价方法研究。通过理论剖析,明晰水资源价值的内涵和构成,基于水资源价值理论进一步确定水资源价格分类、组成及形成机制,借助模型手段,并以北京市为试点区研究制定合理水价标准,为我国水价改革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本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完善水资源定价理论体系。水资源价值理论体系是水价制定的理论基础,在非完全水市场条件下,需要通过数学模型方法模拟市场形态,以提高水价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水价调节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水生态、水环境的目的。本书从当前水资源价值理论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系统体系的现状问题出发,基于西方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以及价值理论等对水资源价值进行了拓展性分析,剖析了水资源价值内涵,根据水资源对不同对象、不同用户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提出了水资源的各类价值属性,初步构建了水资源价值理论体系。
目前,我国水资源费的制定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定价标准普遍较低。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形成应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下的市场均衡价格,目前的水价只是基于供给方的成本、费用来制定,对需求方考虑不足,导致价格形成不对称,水价制定不合理,不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本书将对现有水资源价值理论进行完善,为水资源价值理论提供补充,使水资源价值理论更为系统、完整;通过水资源价值理论分析,辨析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价值属性,为我国水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水资源价值属性分析,利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指导科学、合理水价体系的制定。
(2)健全非市场化条件下水价制定方法。水资源利用过程具有正面和负面双效性,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会对水资源、水环境系统形成负面影响,造成水资源耗减和水环境退化问题。目前对水资源利用效用评价主要在正面效用方面,强调用水的经济产出,用水的外部性影响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在水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开展用水外部性研究,促进外部性效果内部化,将用水负面造成的水资源耗减成本和水环境退化成本由用水户承担,对于提高国民经济福利、改善水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终端水价各组成部分中,测算方法较为成熟的是工程水价,即在提取、处理、输送水资源到用户过程中的投入,可以通过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测算。但是水资源费、排污费测算等仍有待完善,同时对于供需交易价格的综合分析也有待提高。本书根据水资源对各类用户所体现出的价值属性,对现有评价方法进行比选分析,提出各类水资源价值属性的评价方法;并针对非市场化条件下水资源市场价格评价方法的不完善问题,研究建立水资源定价模型,评价合理的水资源市场价格,提出合理的价格构成,为我国水价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
(3)促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推进我国水价改革。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积极推动水价改革。在水价改革过程中,价格杠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合理的价格差价、价格比价及价格水平可以调节水资源的分配,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
针对我国目前包括农业水价、城镇水价在内的水资源价格普遍偏低的问题,本书选取北京市作为示范区域进行合理定价研究,提出在供给方和需求方双方可接受范围的合理价格水平,分析不同用户间的差价关系,以指导水价的制定,为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供管理工具。
(4)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本书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负面作用量化,将水资源耗减价值和水环境退化价值反映到水价核算中,明确将水价构成中部分资金用于环境的补偿和治理,以削减水资源利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维持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