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民居实考:2013中国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设计名校实验教学课题
- 王铁主编 彭军 潘召楠 伍新凤 赵宇 曹莉梅副主编
- 4088字
- 2022-08-05 18:29:51
梅探苗寨
摘要:本文通过十多天的对于贵州千户苗寨的实地考察,对于白水河沿岸商业主街印象,苗族人的服饰和穿戴,苗族人的日常生活场景,苗族的辉煌的历史文化,地域建筑的感性体悟。使我们认识到苗族人再次辉煌应该靠智慧,走出过去,重建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以史为始 传承 生活方式
初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是一个充满神秘传奇美好的地方。飞机经过3个多小时飞行、长途巴士3个多小时的辗转,在路途的行进中苗寨的别样风景渐渐的出现在前方,眼前车窗外闪过的美景瞬间让我开始了无限的遐想……自然总是能给人无尽的灵感,环境造就了地域文化,给人们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我不得不折服。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总是能够找到一种最佳的方式
与自然对话。自古以来无论在多么复杂的环境里生活,人类不仅能够解决衣食问题,还能够把居所建造的浪漫动人。伴随着内心不断的惊喜与感叹,汽车驶进了千户苗寨。住进了现代苗人的木楼,行走在室内的木地板上,发出的咚咚声音让人感到十分古朴而有趣,也许原始的吊脚楼样式并不是我眼前的建筑,我思考着、在昔日遥远的岁月里苗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带着猜想,接下来的十天我慢慢的去体验、感受、用心思考千户苗寨的过去、现在、想象未来……一、以史为始
白水河沿岸边的路是千户苗寨的一条主街。这条街有历史也有现代,我感受到现代化的设施与旅游的服务,外出时常常是眼睛和心灵细读着周围的风景,脚步却随着步行街古老的石板路移动,两侧吊脚楼仿佛让我回到那遥远的岁月。苗人民居大多是代代相传的,虽然有些已经破旧,但楼中还是有人居住。在过去工业和建筑业都不发达的年代,苗人能够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用人力和矮马驮材料上山建造了美好而复杂的建筑,不得不说苗寨人是非常智慧的。建筑从结构到用地及房屋使用功能都能最大限度的回避自然环境的不利因素,显示了苗寨人的非凡智慧。吊脚楼建筑外形构成柱脚下吊、廊台上挑、屋宇重叠独特风格,有效地营造了合理居住空
苗寨的妇女在休息
间。这与贵州独特的自然风貌和苗人祖先的智慧与勤劳分不开。我有机会走近苗寨,走近历史的时空,一个独具魅力的截面。眼前的吊脚楼虽独具魅力,但时代变迁,发展的步伐还是渐渐的改变了苗寨人的居住观念,人们努力改变生活环境使其向更舒适、安全、便利的方向发展,人们用现代的生活观念去看待吊脚楼,可称为是一个居住建筑的活化石,也许人们不该继续在原址上改建、加建了,应该尽量让历史显现过去、真正成为历史,最大限度的保持吊脚楼及贵州民居的纯粹性和民族代表性,使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能一直流传下去。我对于现在依然居住在吊脚楼里的居民真是觉得有些羡慕、有些好奇、有些担忧。走近几户苗人的房子,岁月的颜色渲染了整个空间,中间的堂屋是房子的中心,有开敞的部分与户外沟通,生活区分在两侧,光线暗暗的,生活所需的饮水、排污等方面依旧用最原始的方式。房子的周围弥漫着发霉的味道和养牲畜的气味,排水沟就在脚下路边的石头边上,沟中洗衣粉的泡沫缓缓的向山下流淌着。行走在寨子的山路上,不时的有小狗、小鸡插肩走过,三五成群,悠然自在。
日光下房前路边古树藤蔓郁郁葱葱让人心神放松,每天早上公鸡的鸣叫让我找回了久违的,身处自然之中的感觉,久居的城市生活中很难有机会与自然亲近,生活中、每一天身边的周围环境都是砖石与钢铁,看到眼前苗人还能如此的贴近自然,真是十分羡慕。现实中是落后的生活设施给苗寨人带来了诸多不便,后街通往山上的路有很多,狭窄的路途上有很多民宿,对于游客来说住在苗寨民居中,是体验苗人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大量的游客入住给居民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破坏。为满足游客的现代生活方式,苗寨人对民居的修建、改建、加建是不可避免的。接待收入改善苗人的一部分生活,同时也改变环境,甚至毁坏了苗寨原有的文化风貌,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我
内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苗寨,保护苗寨;不因其美丽而猎奇,不因其历史价值而觊觎和消耗,共同寻求更好的方式,让人类劳动智慧的印迹得到更好的保存,促成以史为始的美好未来。
二、珍惜与传承
自古以来物依稀为贵,稀缺的东西总是倍受珍惜,这一点在苗寨深有体会。在山寨游走的几天,看到一小块、一小块的耕地,里面种着各种蔬菜,样子非常小巧,多在居民的住房周围,填充在房屋夹缝或道路边上,种植的农作物侍弄的非常整齐干净。第一次见到时有点吃惊,这么一点点的土地都能这么有效的利用,真难得。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耕地是非常稀缺的,精心开垦足见苗人对土地的爱惜。房屋依山就势而建,好多搭建的仓房和或洗手间的屋顶也被利用起来,成为小的菜地或者晒谷场,偶尔从山间小路走过时,看到弯着腰浇菜地或戴着草帽翻晒谷物的人们,更多的是感叹苗族人民的勤劳。再想想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不少是荒芜,真是感叹,拥有太多了反而不太懂得珍惜。
早就听说苗族的服饰非常美丽,银饰和衣服上的花纹代表着他们民族的图腾,如果不是节日或婚礼很难见到盛装的苗族男女。在苗寨的大街小
苗寨的上学孩子
巷经常看到穿着青色和黑色衣服头戴一朵大花的女子,发髻梳得高高的,很是特别。据老乡说,发髻梳的高是为了戴银头饰的时候插发簪固定用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高高的发髻的样式。现在她们戴的是真的鲜花。花是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它美丽的色彩、生动鲜活的姿态和迷人的香味不仅引得蜂蝶飞舞,也使人类对花十分欣赏与热爱。
自古国人就有插花的习惯,插花一词据说也是源于女子插花于鬓发间而产生的。苗族女子头上的这一朵大花是什么时候开始佩戴的我不得而知。仿佛与唐代的《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头饰有些相似的特征,这不禁让我浮想联翩。早在宋朝就出现了贵州一词,还把贵州当作行政区域的名称,是否苗女头上的一朵花也是文化交融的历史印迹呢。如果真的是如此,那么今天的苗人对某些历史片段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源远流长的中国的历史,每个阶段出现的文化与艺术瑰宝数不胜数,经过时间长河的洗刷,绝大多数的礼仪、文化、艺术、社会现象都已面目全非,找不到出处。好多代表民族信仰的仪式。祭祀和各种节日的庆典也慢慢的消失了光泽。一朵花虽然小,却纪录了由某种精神层面的礼仪和演化的过程,也许我对一朵花背后的真实背景无法完全了解,但应给予这种一直延续的形式更高的认同和尊重。文化的交融带来了某些方面的进步,同时也冲淡了一些文化现象和民族习俗的魅力,一朵花能够一直延续至今,在现代的时空中也是一道弥足珍贵的风景,美丽且值得回味。
三、不扮演祖先
一日起床很早,心里美滋滋的,想到前一天在市场边吃到的又香又辣的美味,出了门走的越发快起来,顺着香味看去眼前的情景好壮观。一大群小学生将所有的美食摊位围起来,不一会很多小学生端着热气腾腾早餐边走边吃起来,周围有好多游客在围观拍照,我也加入其中看呆了。苗族的小学
生都不在家里吃早餐吗,周围没有家长跟随,他们那么小生活却都很独立,自己买早餐吃、自己上学,他们吃这样的早餐健康吗、他们的家长在干什么呢……
记得午后,我走到了半山腰的一个转弯处,觉得景色很美,想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想画张速写,不远处一户人家在盖房子,基本上是用的现代材料和工艺,沙石水泥堆在建筑周围。在沙堆上有3个小孩在玩沙子,估计三、四岁,看起来很小,我一直看着他们忘了画画。这时山坡上走下来一个男人,其中的一个小孩见到了马上跑过去,男人从口袋里拿出来一包小食品递给小孩,小孩用还粘满沙子的小手打开包装袋边吃边又跑到沙堆上去了,圆圆的小脸绽放着笑容。那个爸爸脱下外套仍在一堆木头上开始干起活来……有些温馨、有些辛酸的场景。
我转过身来开始画画了,太阳晒得我后背热热的很舒服。一小时左右我画好了,看了一眼沙堆上的小孩我慢慢向山下走去,没走多远身后传来了很快的脚步声,我回头一看,是个小男孩。身材很矮小,估计七、八岁,手里拿着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我仔细一看,好像是一袋银
苗寨的妇女在工作
器,没等我想明白小孩就走到我前面去了,我也加快脚步想看看他去哪,快到山下我突然明白了,夜市要开始了,我努力追赶,但孩子的身影很快消失在热闹的街市里。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苗人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苗人祖先的智慧与勤劳让他们的后代有资本展示老祖宗的辉煌。甚至曾经顶礼膜拜的神灵也成了吸引游客的靓点。旅游给苗寨人带来了物质上的一些改善,游客的光临无形中改变了苗人的思维和生活状态,商业行为过多的注入,打破了民族人平静的生活。连最神圣的铜鼓在被提示触摸可以祈福之后,苗人应该走出过去的历史,拥有自己的生活。为了生计这一代的苗人可以委曲求全的依然住在老屋里,守候着祖先,迎合着游客,那么下一代怎么办呢。孩子从小就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目前,父母用商业化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祖先、自己的信仰。孩子长大后还能依然扮演祖先,并以此为生吗!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未来应该拥有无限的可能啊,可现实条件让人担忧……
10天的日子很快就到了,离开贵州了,离开了千户苗寨,我的思绪一直还徘徊在那片时空里。千户苗寨在古城镇保护中还算是好的,幸运的,商业化程度还不是太高的,但是对一个民族来说,他们的存在和生活不是因服务于旅游而存在,他们应该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未来的孩子。昔日辉煌的历史已经过去,苗族人再次的辉煌应该靠智慧,走出过去重新建立美好,如果可能,真希望千户苗寨成为地域文化建筑、民俗的博物馆,部分苗人可以成为最好的苗寨历史解说员,游人、苗人和全世界的人都是观赏者,在自豪的讲解中创造机会穿越时空再创历史。
成群结队的小学生
成群结队的小学生
沈雷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访问学者 辽宁工业大学设计学院 副院长
个人简历:男,汉族,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访问学者,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副教授。1973年出生,1997年获鲁迅美术学院学士学位,2005年获硕士学位。
个人陈述:有幸参与央美王铁教授组织的中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规划与实践课题,感受到西江苗寨民居建筑悠久的历史,淳朴的建造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也深刻体会到传统的苗寨聚落在当下遭遇到旅游经济冲击下所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现状,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这代人积极深刻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