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径流小区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监测手册
-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 2839字
- 2021-04-09 18:53:40
1.2 基本概念
1.2.1 总论
(1)径流小区(runoff plot),为定量监测水土流失量,在坡地上围起来的矩形小块地。一般由边埂、小区保护带、汇流槽、导流管和排水系统等组成。
(2)标准小区(unit plot),为对比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小区监测资料,测定土壤可蚀性,建立土壤侵蚀模型所拟定的具有特定规格的径流小区。一般情况下,它是个虚拟状况,不是要在野外实际建设。具体规定为:垂直投影坡长22.13m,坡度9%(约5.14°);保持连续裸露休闲状态,耕作清除植物至少2年,或待作物残茬腐烂以后;春秋按传统方法耕作,即翻耕深度15~20cm,保持苗床状态;全年没有明显植物生长或结皮形成。因此,需要常年中耕锄草,植被盖度不大于5%。该定义是为计算土壤可蚀性,对不同规格小区规定的计算标准,并非建设标准。
(3)小流域(small watershed),为面积不超过50km2的集水单元。
1.2.2 土壤侵蚀
(1)土壤侵蚀量(soil erosion amount),为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被分离和移动的总量,通常以t/hm2表示。
(2)土壤流失量(soil loss),为土壤被移出一个特定坡面或田块的数量,用t表示总量,或用t/km2表示土壤侵蚀模数。径流小区观测的就是土壤流失量。
(3)产沙量(sediment yield),为被输送到一个特定点或断面的泥沙数量。用t表示总产沙量,用t/km2表示产沙模数,常用于流域尺度。
(4)泥沙输移比(sediment delivery ratio),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总量(总产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总侵蚀量的比值。
(5)土壤侵蚀强度(soil erosion intensity),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强弱等级。
(6)容许土壤流失量(soil loss tolerance),为保持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或维持可持续土地生产能力确定的土壤流失量上限,最小值往往是成土速率,或根据经济目的或环境目的确定的值。
(7)含沙量(sediment 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水体所含泥沙的量,通常以kg/m3表示。
(8)输沙量(sediment discharge),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量。用t表示输沙总量,用t/km2表示输沙模数。
(9)土壤侵蚀预报模型(soil erosion prediction model),用可以直接测量或推算的自然条件、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措施等参数,计算土壤流失量的数学公式,或一系列公式组成的计算机模型。一般分为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经验模型是基于大量试验观测数据,利用统计方法建立的模型;物理模型是基于土壤侵蚀理论,利用物质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模型。
1.2.3 降雨
(1)降雨量(rainfall amount),某一时段内未经蒸发、渗透、流失的液态降水,在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单位为mm,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2)降雨强度(rainfall intensity),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单位为mm/h或mm/min。不同部门划分的降雨强度标准不同。气象部门划分的标准为:小雨:12h内雨量小于5mm或24h内雨量小于10mm;中雨:12h内雨量为5~14.9mm或24h内雨量为10~24.9mm;大雨:12h内雨量为15~29.9mm或24h内雨量为25~49.9mm;暴雨:12h内雨量为30~69.9mm或24h内雨量50~99.9mm;大暴雨:12h内雨量为70~139.9mm或24h内雨量为100~249.9mm;特大暴雨:12h内雨量不小于140mm或24h内雨量不小于250mm。水文部门多采用上述24h雨量标准。
(3)降雨历时(rainfall duration),从降雨开始至降雨结束所经历的时间,一般以min、h或d计。
(4)次降雨(rainfall event),连续不断的一个降雨事件。由于降雨时断时续,一天会发生多次降雨,一般可将停歇间隔时间短的两次或多次降雨合为一次降雨。为了统计和计算方便,如果降雨过程中停歇时间超过6h,则将停歇前后的降雨视为两个不同的降雨事件。如果停歇时间不大于6h,则将停歇前后的降雨合并为一个降雨事件。
(5)降雨动能(rainfall energy),一次降雨所有雨滴具有的总动能,单位为MJ/hm2。
(6)最大30min雨强(maximum 30min rainfall intensity),一次降雨的最大30min时段雨强,以记录时间间隔为滑动步长,依次计算每个连续30min的总雨量,然后乘以2即为每个连续30min的时段雨强,其中的最大一个值即为该次降雨的最大30min雨强(I30),单位为mm/h。
(7)产流降水量(rainfall amount induced runoff),能够产生径流的一次降水的总量。
(8)降雨侵蚀力(rainfall erosivity),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主要由雨滴降落速度、雨滴大小分布、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动能等决定。目前多用一次降雨总动能(E)与该次降雨最大30min雨强(I30)的乘积EI30表示,单位为MJ·mm/(hm2·h)。
1.2.4 土壤
(1)土壤类型(soil classification),根据土壤的属性、成土过程和成土因素之间的相似性特点,对土壤进行系统的分类。
(2)土壤剖面(soil profile),从地表垂直向下到母质的土壤断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
(3)土壤可蚀性(soil erodibility),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在不同的土壤侵蚀模型中用不同的指标表示。土壤侵蚀经验模型通常用于土壤流失方程中,采用多年平均标准小区的单位降雨侵蚀力形成的土壤流失量表示。
(4)土壤机械组成(soil texture),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各种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者质量百分数。
(5)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6)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土壤颗粒黏结和聚集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稳定性不同的团块,轻轻敲打和挤压下破碎后形成不同的形状。常分为团粒、块状、棱柱状、柱状、片状和散粒状等。
(7)土壤入渗能力(soil infiltration),降水或者灌溉水由土壤表面进入土壤中的性能。主要指标有初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稳定入渗率等。
(8)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土壤所含水分的数量,以百分比表示。分为重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重量含水量是水分重量占烘干土重量的百分比,体积含水量是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内所含水分体积的百分比。
(9)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指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质量,常用ρb表示,单位为g/cm3。
(10)土粒密度(soil density),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常用ρp表示,单位为g/cm3,在数值上非常接近土壤相对密度。
(11)土壤比重(soil specific gravity),指单位体积土壤固相颗粒的风干土质量与同体积4℃的纯水的质量之比,属于无量纲的指标。
1.2.5 地形
(1)坡度(slope steepness),表示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用地表单元所在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表示,单位为(°),或用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的比值(坡比)表示,单位为%。
(2)坡长(slope length),土壤侵蚀研究中,采用地表径流起点沿水流方向,到稳定渠道(如浅沟)或有明显沉积点的水平投影距离。
(3)坡形(slope shape),按坡度沿坡长的变化划分为直形坡、凸形坡、凹形坡和复合形坡。沿水流方向从上到下坡度不变呈直线的是直形坡,坡度先陡后缓、中部向地心方向凹陷的是凹形坡;坡度先缓后陡、中部向天空方向凸起的是凸形坡;由它们组合形成S形坡等复合形坡。
(4)坡向(slope direction),坡面的倾斜方向,即坡面法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方向,或垂直于等高线,坡面由高指向低的方向,多用8个方位表示,见图1-1。
图1-1 坡向划分方位图
1.2.6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
(1)土地利用类型(land use classification),人类使用土地的方式,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居民点等。
(2)郁闭度(tree canopy cover),乔木枝叶垂直投影面积与所占林地面积的比值。
(3)覆盖度(grass/shrub/crop canopy cover),一定面积内草、灌木、作物等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与所占面积的比值。
(4)地面盖度(surface cover),一定面积内枯枝落叶、苔藓、残茬、砾石等的覆盖面积与所占面积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