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渔洞水库水源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渔洞水库径流区位于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10′56″~27°37′27″和东经103°18′29″~103°35′30″之间。最高处为铁厂乡滴水村臭水梁子,海拔3111.4m,最低处为水库水面,海拔1986m。地理位置见图2.1。

img

图2.1 渔洞水库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渔洞水库径流区受河流、冲沟的切割,构成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库周边区域,以昭阳区苏甲乡为代表,属盆周中山隆岗,下部坡度较缓,往上坡度逐渐变陡,土层瘠薄,抗蚀力弱;另一类以昭阳区大山包、大寨乡,鲁甸县水磨、铁厂乡和永善县的码口乡等为代表,属高原丘陵山地,坡度较平缓,多为灰泡土,质轻、易风蚀。受径流区水系发育影响,河谷深切,沟壑纵横交错,径流区相对高差600~800m,山高谷深。流域内地质以玄武岩分布最广,砂页岩次之,富水性弱,库区内有少量石灰岩出露,地下水排泄方向与地表径流方向基本一致。

2.1.3 气候

渔洞水库径流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其主要气候特征是:冬季阴冷,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夏秋降水较多,雨量集中,冬春降水稀少。径流区气候特征较为明显,气候多变,易受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干旱、倒春寒和8月低温是该区域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气候特征情况见表2.1。

表2.1  渔洞水库径流区主要气候特征情况

img

2.1.4 土壤、植被

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壤主要为黄壤土、黄棕壤土和紫色土,局部有红壤分布,土壤类别垂直分布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以紫色土向黄壤土过渡。

径流区植物区系属“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中的“滇中高原小区”。区内有种子植物98科、299属、约521种。根据林业调查资料,植被类型主要为云南松林、华山松林、早冬瓜混交林、小径竹林、松栎混交林、松杉混交林、松栲混交林等;经济林以板栗、核桃、漆树、榴木为主;灌木以马桑、悬钩子、高山矮刺栎、杜鹃、火把果、滇榛为主;竹类主要以利竹、紫竹、冷竹、滑竹等为主;珍稀濒危植物有红豆杉、琪桐、黄杉、子三尖杉;极高寒地方有灌丛、高山草甸。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新引种了杜仲、厚朴等木本药材树种和高山松、日本落叶松、冷杉等耐寒树种。

径流区森林覆盖率33.4%。现有35.52万亩的林地中,疏林地占2.1%,未成林地占13.7%;灌木林地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5%。根据卫星遥感解译,植被以人工植被为主,占流域总面积的63.72%。自然植被中以暖性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高山草甸为主。径流区植被状况见表2.2。

表2.2 渔洞水库径流区植被状况

img

2.1.5 水土流失状况

根据卫星影像判读,渔洞水库径流区水土流失面积为410.46km2,占流域面积的57.89%。强度侵蚀面积60.2km2,占全流域总面积的8.49%;中度侵蚀面积218.43km2,占流域面积的30.81%;轻度侵蚀面积131.84km2,占流域面积的18.59%。强度侵蚀主要集中分布在龙树乡和水磨镇,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新街乡、水磨镇以及邻近水库区域的苏甲乡。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壤侵蚀类型分布见图2.2所示。

据测定,每年流入渔洞库区的泥沙高达108万t;径流区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2.88kg/m3,最高时泥沙与水的比例达2ϒ8,属中沙河流。水库纵向为三角洲淤积形态,悬移质量的40%不能被异重流带走,淤积于三角洲尾部。径流区内各乡(镇)水土流失状况见表2.3。

表2.3 径流区各乡(镇)水土流失状况

img
img

图2.2 渔洞水库径流区土壤侵蚀类型分布

2.1.6 水资源概况

渔洞水库属金沙江水系横江支流洒渔河,水库地势自北南向东南倾斜,水库正常蓄水位1985.00m时(黄海高程),流域平均宽度8.8km,平均高程2241m。总库容3.64亿m3(其中死库容0.78亿m3、调节库容2.73亿m3、调洪库容0.38亿m3),渔洞水库基本情况见表2.4。

表2.4 渔洞水库基本情况

img

从表2.4可见,渔洞水库径流面积大,集水面积与水库面积的比值(即水库补给系数)为52.25,水库主要靠雨水、河流、区间坡面漫流补给,主要入库河流有4条,分别是龙树河、布初河、居乐河。研究区水系及观测点位置见图2.3。

img

图2.3 渔洞水库水系

渔洞水库是一座以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的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年设计8000万m3水用于灌溉昭鲁坝子。二期工程建成后,设计供水量将能灌溉昭鲁盆地十五个乡镇的农田32.2万亩,将水利化程度从原来的25.2%提高到87.2%,将供水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到5万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