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径流

3.2.1 径流量空间分布

img

图3.6 渔洞水库径流区年径流深等值线

径流分析以跳石和渔洞两个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进行研究,渔洞水文站资料序列时间长度为1955—1996年,共有4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另选用渔洞水库1997年下闸蓄水后直至2011年共15年水量还原计算成果,共计57年入库径流资料系列;跳石水文站资料时间长度为1975—1976年、1978—1988年、1995—2000年,共有19年的实测径流资料。另外,铁厂、龙树雨量站具备较长系列的实测降水资料,经分析与跳石水文站径流资料系列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采用铁厂、龙树雨量站实测降水资料将跳石水文站径流资料插补延长至2011年,径流资料系列1975—2011年共计37年。

年径流深等值线见图3.6。从图3.6中可知:渔洞水库径流区年径流深变化在100~700mm之间,分布规律总体表现为高山大、河谷及坝区小。高值区(700mm)出现在大山包一带,低值区(100mm)出现在洒渔坝区,最大和最小年径流量之差达7倍。居乐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深455mm,径流量3.23亿m3,水资源总量是丰富的。

3.2.2 径流量年内变化

img

图3.7 渔洞水库径流区代表站多年平均逐月径流深分配

流域内渔洞、跳石2个代表水文站年内变化见图3.7。渔洞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474.4mm,汛期(5—10月)397.8mm,占年径流量的83.9%;枯季(11月至次年4月)76.6mm,占年径流量的16.1%;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8月,数值为103.7mm,占年径流量的21.9%,最小月径流量出现在4月,数值5.9mm,占年径流量的1.2%。跳石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491.7mm,汛期(5—10月)411.0mm,占年径流量的83.6%;枯季(11月至次年4月)80.7mm,占年径流量的16.4%;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8月,数值106.1mm,占年径流量的21.6%,最小月径流量出现在4月,数值为6.3mm,占年径流量的1.3%。可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大。另外,渔洞、跳石两个水文站春季(3—5月)径流量仅占年径流量的5.6%,说明居乐河春季(3—5月)径流量是相当枯竭的,春旱现象相当严重。

3.2.3 径流量年际变化

渔洞水文站的实测最大径流深出现在1968年,数值为839.1mm,最小径流深出现在1972年,数值为244.8mm,最大径流深与最小径流深的比值是3.43倍。从年径流量的Cv等值线图(见图3.8)可以看出,在居乐河流域内,年径流量的离势系数变化在0.25~0.48之间,年径流量离势系数等值线的分布形式与降水量离势系数等值线的分布形式近似。分布规律是高山小,河谷及坝区大;多雨区小,少雨区大。可见渔洞水库年径流的多年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较为一致。

img

图3.8 渔洞水库径流区年径流量离差系数等值线

3.2.4 径流量丰枯周期

对流域内代表站跳石水文站和渔洞水文站分析(见图3.9)可知,1960—1965年跳石和渔洞水文站径流呈减少趋势;1965—1969年跳石和渔洞水文站径流呈增加趋势;1969—1990年跳石站径流呈减少趋势,而渔洞水文站在1969—1975年呈减少趋势,此后渔洞水文站径流量呈波动变化,趋势不明显。另外,流域内径流量变化有一定的周期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径流的周期变化一般为6年为丰水年,5年为枯水年;在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期,径流的周期变化一般为3年丰水年后就有一个枯水年。1998年渔洞水库因为下闸蓄水和受特殊天气影响,也会影响周期变化规律。

img

图3.9 渔洞水库径流区代表站径流深丰枯周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