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卷混凝土工程(第十一册):混凝土工程安全监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全书)
- 魏平等编著
- 702字
- 2021-04-25 18:54:08
1.2 监测的发展概述
1.2.1 国外监测的发展
国外混凝土工程监测始于19世纪末,1891年德国的埃斯希巴赫重力坝进行了变形监测。20世纪初,澳大利亚鲑溪拱坝、瑞士盂萨温斯拱坝、美国新泽西州的波顿重力坝先后进行了挠度监测、温度监测。这些监测最初主要是为了研究设计计算方法,之后才成为工程安全管理的手段。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分别研制生产了振弦式仪器和差动电阻式仪器(简称差阻式仪器),用于大坝和岩土工程监测,对大坝、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安全的监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此,开创了采用遥测仪器进行混凝土工程监测的新局面,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1.2.2 国内监测的发展
我国混凝土工程监测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丰满、佛子岭、梅山、响洪甸以及上犹江、流溪河、三门峡、新安江等混凝土坝进行了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应力应变监测及温度监测。20世纪60年代后期,丹江口、柘溪、刘家峡等大坝开始对渗流、渗流量、渗水浊度、波浪、倾斜、挠度、扬压力、裂缝和应力应变以及水位、雨量等进行系统监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监测仪器安装埋设技术与埋设质量、资料分析及监测成果的应用都取得了明显进展。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继采用了自动化监测系统,建立了较完整的数据库,监测仪器的应用开始出现多元化格局,振弦式仪器、差动电阻式仪器、电感和电容式仪器以及其他类型的监测仪器得到广泛应用,如龚嘴、铜街子、葛洲坝、东江、漫湾、隔河岩、二滩等水电工程。20世纪90年代后,混凝土工程监测技术飞速发展,许多工程完成了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更新改造。目前,混凝土工程监测大都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在线分析、成果预警等自动化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