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风能及特点

1.1.1 风能的形成

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地球被一个数千米厚的空气层包围着,由于大气中热力和动力的空间不均匀性,形成了空气相对于地球表面的运动。空气有一定的质量,因此空气的流动就具有一定的动能,这就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风能。动能的物理描述为E=2,因此风能的大小与两个重要指标紧密相关:由空气密度决定的空气质量以及风速。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由于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度强度不同,其温度也会有所不同。赤道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地面和大气接收的热量多、温度较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面和大气接受的热量少、温度低。这种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异,形成了气压梯度,在不均匀的压力下,推动了大气运动形成了风,风的方向从高压吹向低压。

除了气压梯度外,大气运动还受到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又称为科里奥氏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力,这种力使北半球气流向右偏转,南半球气流向左偏转。摩擦力是地表面对气流的拖拽力(地面摩擦力)或气团之间的混乱运动产生的力(湍流摩擦力)。惯性离心力是使气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力。

1.1.2 风能的特点

了解风的形成,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利用风能。风能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1)不稳定性。风的形成受时间、气候、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每一个时间点和空间点上,风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化。风能的这种不稳定性,使利用风能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从地球表面起,风速的大小随着距离地面高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空气相对于地表的运动过程中,靠近地球表面的区域,由于受到地表植被、建筑物等地表摩擦阻力的影响,会使大气流动受阻,风速降低。这就是风力发电机组的轮毂高度都安装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的原因,目前我国运行的单机容量3MW以下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轮毂高度通常在65~90m。

通常将2km以上、远离地面、不受地面摩擦力影响的大气层称为“自由大气层”;将2km以内、靠近地区表面、受地表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区域称为“大气边界层”。从工程角度,通常将大气边界层可划分为三个区域:距离地面2m以内区域称为底层;距离2~100m的区域称为底部摩擦层(也称为常值通量层),该层内湍流黏性力为主导力,风速随高度增长;100~2000m的区域称为上部摩擦层(也称为艾克曼层),科里奥氏力在该层中很重要,风向随高度增加逐渐向右偏转。底层和底部摩擦层又统称为地面边界层。

垂直于风向的平面内,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称为风切变(风剪切)。在距地面高度100m范围的地面边界层内,计算风速随高度变化规律的经验公式很多,目前多数国家采用指数公式,即

式中——距地面高度为z处的平均风速,m/s

——高度为z1处的平均风速,m/s

z、z1——不同距地面高度;

α——风切变经验指数,它取决于大气稳定度和地面粗糙度,表1-1列出不同地面状态下的风切变的经验指数值。

表1-1 不同地面状态下的风切变经验指数值

(3)空气密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当在海拔较高的地区规划风电场时,尽管风速很高,但由于空气质量小,风能并不一定大。

1.1.3 风功率密度

规划建设风电场时,需要对当地风能资源做出评估。风能资源的丰富程度常用风功率密度表示。

风功率密度W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1s)内以速度υ流过单位面积(1m2)产生的动能。

由于风速是随时间变化的,在风资源评估时,常用一段时间的平均值(平均风功率密度来描述。平均风功率密度可用直接计算法和概率计算法求出。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求出平均风功率密度为

式中 ti——在风速υi的持续时间;

n——时间分段数。

例如,将某地区一年每天24h逐时测得的风速,按一定间隔(比如间隔为1m/s)分成各风速等级,如υ1=3m/s、υ2=4m/s、…;然后根据各等级风速在该年出现的累计小时数t1、t2、…分别求出各风速下的风功率密度(ti×ρ);再将各等级风功率密度求和后除以总时数T,即

则求出该地区一年的平均风功率密度。

2.概率计算法

概率计算法是通过某种概率分布函数拟合风速υ频率的分布,进而再计算得到平均风功率密度。

一般风速υ的概率分布函数可以采用威布尔公式来描述,即

式中 k——形状参数,反映风速的分布情况,k值越大,说明风速分布越集中;

c——尺度参数,与平均风速相关,平均风速越大,c值越大。

c、k值可利用风速观测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方差法和最大值法等估计获得。图1-1给出了某地的实测风速的直方图和平均风速概率分布曲线。

已知风速的概率分布曲线,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平均风功率密度。一种方法是:利用平均风速概率分布曲线,先求出各等级风速υi出现的累计出现的时间ti,各段风速υi该年出现的累计小时数按下式计算:ti=8760×(υi),其中8760的含义是1年有8760h;然后分别求出各风速下的风功率密度(ti×ρυi3);再将各等级风功率密度求和后除以总时数T,即

图1-1 某地的直方图和平均风速概率分布曲线

则求出该地区一年的平均风功率密度。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平均风速概率分布曲线,确定了风速υ的概率分布函数的数学表达式后,再采用积分形式的公式方法计算平均风功率密度。

当风速υ在[υm,υn]范围内变化,以风速υ的概率分布函数(取威布尔分布)为例,采用积分法计算出平均风功率密度:

风功率密度受风速、风速分布和空气密度的影响,是风场风能资源的综合指标,风功率密度等级见表1-2。

表1-2 风功率密度等级表

注 1.不同高度的年平均风速参考值是按风切变指数为1/7推算的。

2.与功率密度上限值对应的年平均风速参考值,按海平面标准大气压及风速频率符合瑞利分布的情况推算。

1.1.4 平均风向

风吹来的方向,称为风向。风向用角度或方位描述,取正北方向为基准(0°),按顺时针方向确定风向角度。如:东风对应的风向角度为90°,南风的风向角度为180°,西风的风向角度为270°,北风的风向角度为360°。图1-2给出了常用的风向方位图,即把圆周360°分成16等分,16个方位的中心如图1-2所示,每个方位的范围是22.5°。

风向的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所有观察次数的百分比。某一风向在一年或一个月中出现的频率常用风向玫瑰图表示。风向玫瑰图是根据风向在各方位上出现的频率值,以相应的比例长度标出,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绘制的形状宛如玫瑰花朵的概率分布图,如图1-3(a)所示;也可以用风向在16个方位上出现的频率表示,如图1-3(b)所示。图1-3中各个圆的半径代表一定的频率值。

图1-2 风向方位图

图1-3 风向玫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