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3.4.1 渗透稳定性

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当渗透比降超过土的抗渗比降时,土体的组成和结构会发生变化或破坏,即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

新涌水闸(含泵站)基础土层为第②层淤泥质软土,大部分为细粒土,颗粒较均匀,其渗透破坏类型为流土型。

第⑤层为中粗砂,根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 188—2005),按下列公式判定其渗透破坏类型:

流土

管涌

式中 PC——土的细颗粒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计,%;

n——土的孔隙率(小数计)。

本区为连续级配土,区分粗粒和细粒粒径的界限粒径df按下式计算:

式中 df——粗细粒的区分粒径,mm;

d 70——小于该粒径的含量占总土重的70%的颗粒粒径,mm;

d 10——小于该粒径的含量占总土重10%的颗粒粒径,mm。

通过计算可知:第⑤层中粗砂层的渗透变形类型为管涌。

对管涌型土根据下式计算其临界水力坡降:

式中 Jcr——土的临界水力坡降;

Gs——土的比重;

d 5——占总土重5%的土粒粒径,mm;

d 20——占总土重20%的土粒粒径,mm。

安全系数取1.5,得出土的允许水力坡降见表3.4-1。

对流土型土根据下式计算其临界水力坡降:

安全系数取2.0,得出土的允许水力坡降见表3.4-1。

根据土的允许水力坡降计算结果和工程类比法综合分析,提出新涌水闸土的允许水力坡降地质建议值(见表3.4-1)。

表3.4-1 新涌水闸土的允许水力坡降计算表

3.4.2 地震效应

(1)砂土地震液化。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且地表以下深度15m范围内存在黏粒含量小于16%的土层,故有地震液化的可能性,需进行地震液化判别。

对堤基15m深度范围内饱和砂性土和少黏性土的地震液化判别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的规定,采用下述步骤和方法进行:

1)初判方法:

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判为不液化土,即:

①土中黏粒含量大于16%时;

②Q3及其以前地层。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则有液化可能,应进行土层的地震液化复判。

2)复判方法: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的规定,符合下式要求的土层即判定为液化土:

式中 N63.5——工程运用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以下ds(m)深度处的标准贯入锤击数;

Ncr——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ρc——土的黏粒含量质量百分率,%,当ρc<3%时,取3%;

ds——工程正常运用时标准贯入点在当时地面下的深度,m,该水闸底板高程-1.5m;

dw——工程正常运用时,地下水位在当时地面以下的深度,m,当地面淹没于水面以下时,dw取0;

N 0——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设防烈度为Ⅶ度,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的规定,本区为近震,N0取6。

根据以上规定,新涌水闸地层中只有第②层中的②-2淤泥质砂壤土可能存在液化问题,需要复判,判别结果见表3.4-2。

表3.4-2 新涌水闸地震液化判别结果表

由表3.4-2可以看出,4个砂壤土标贯点中有2个液化,液化点占50%。因此,可以判定新涌水闸地层中的部分饱和砂性土(主要为砂壤土),在地震烈度为Ⅶ度时存在液化问题。

(2)软土震陷。新涌水闸(含泵站)基础土层存在第②层软土层,属抗震不利地段。在地震动力作用下,软土层塑性区扩大或强度降低,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压缩和变形,容易导致不均匀沉陷或地基失效。尤其是第②-1层淤泥质黏土,承载力特征值为50~70kPa左右,为流塑—软塑状态,需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3.4.3 边坡稳定性

由于闸址区地层中存在软土层,基础开挖边坡稳定问题较为突出,基础开挖至高程-3.5m,开挖深度达5.5m。边坡岩性主要为填筑土、灰黑色淤泥质黏土和淤泥质砂壤土。区内软土层抗剪强度低,具有触变性、流变性和中等灵敏度等特性,由其构成的边坡稳定性差,支护较为困难,设计时应进行边坡稳定验算以选择有效的支护措施。

表部填土开挖边坡,黏性土可采用1:1.75~1:1.50;砂性土可采用1:1.50~1:1.35;软土层开挖边坡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对流塑—软塑状软土允许边坡值不应大于1:10。

软土层开挖,必须先进行软土处理,坚持先护后挖或边护边挖的原则,可在开挖线外布置多排粉喷桩、大砾径碎石桩或搅拌桩等,桩端要穿过软土层,桩长的设计应考虑浅层坡角变形,深层基础隆起抗滑稳定问题。

3.4.4 抗滑稳定性

淤泥质软土出露于堤外河岸的下部。淤泥质土室内试验抗剪强度低,其直接快剪试验成果:黏聚力c值7.51kPa;内摩擦角φ值平均14.4°;标准贯入击数一般1~12击。土体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剪切破坏,淤泥质土侧向挤出或沿一定的剪切面产生滑移破坏从而导致建(构)筑物失稳,必须注意抗滑稳定问题。

3.4.5 沉降变形

新涌水闸(含泵站)基础第②层淤泥质黏土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软土层,为流塑—软塑状态,其天然孔隙比大于1.0,具有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以及触变性和流变性等特点,容易产生沉降问题;水闸基础岩性为淤泥质黏土和淤泥质砂壤土,其压缩系数分别为0.93MPa-1和0.24MPa-1,若不进行基础处理,易造成不均匀沉降,因此须进行必要的基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