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研究
- 马军涛
- 1868字
- 2021-04-30 13:05:21
前言
混凝土碳化是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导致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显著下降,严重影响结构使用性能。现代混凝土结构多使用含有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合料的高性能混凝土,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经济性。但是,研究表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的使用由于改变了混凝土体系的碱度,将显著影响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并且,由于现代混凝土用水量偏低,混凝土收缩开裂风险大,而膨胀剂的水化可以产生体积膨胀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收缩势能。因而,膨胀剂已经成为补偿现代混凝土体积收缩、防止结构开裂的重要技术途径,大量运用于桥梁、地铁、地下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等重要建设工程中。
高性能混凝土通常采用较低水胶比、较低用水量、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和高性能化学外加剂。由于用水量较小,并且高性能矿物掺合料的水化过程与水泥熟料也显著不同,因此高性能混凝土微观结构特征与时变特性与常规混凝土显著不同,而膨胀剂的加入将进一步改变高性能混凝土的微结构参数。虽然既有研究中有关高性能混凝土的碳化行为和微观机理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补偿收缩高性能混凝土的碳化性能与机理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关于膨胀剂对混凝土孔结构和可碳化产物的数量与分布的影响规律认识不充分。因此,有必要系统开展针对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碳化行为与机理的研究。
本书系统测试了粉煤灰用量、膨胀剂用量、养护条件、约束条件等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碳化速率的影响,运用XRD、SEM、MIP、TGDSC、FTIR和显微硬度分析等技术分析不同组分、不同养护条件试样的微结构特征,重点针对混凝土孔结构和Ca(OH)2含量参数,分析和测试了传输与碳化过程对混凝土微结构改变的规律,并利用合成C—S—H凝胶碳化的方法,研究不同组分C—S—H凝胶的碳化规律,为揭示胶凝组分碳化行为的微观机理提供直接依据。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试验研究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碳化行为和微观机理,测试分析了碳化反应对高性能混凝土孔结构和胶凝组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碳化反应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内部连通孔隙的连通度,并减小了其总孔隙率,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密实度。混凝土内部Ca(OH)2含量和孔结构特征是影响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
(2)测试和分析了大掺量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碳化行为与微观机理,揭示了粉煤灰掺量与混凝土碳化速率、微结构特征变化之间的联系。大掺量条件下,掺入粉煤灰显著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中Ca(OH)2的含量,增大了混凝土孔隙率,因此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速率显著大于常规混凝土。对孔结构的影响是大掺量粉煤灰改变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的主要机理。
(3)试验研究了膨胀剂对高性能混凝土碳化速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微观机制。在含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中加入膨胀剂,可以显著减小其体积收缩率,并增加混凝土内部Ca(OH)2的含量。但是由于膨胀势能的作用和Ca(OH)2晶体取向生长分布的特征,自由变形条件下膨胀剂的使用劣化了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提高了CO2的渗透能力,因此,加速了混凝土的碳化速率。
(4)对比分析了养护过程中湿度和龄期对补偿收缩混凝土碳化速率的影响规律,针对补偿收缩混凝土和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速率控制提出了养护制度优化原则,并运用微观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
(5)研究了约束条件对补偿收缩混凝土碳化速率的影响规律,并针对孔隙结构特征展开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向约束条件下,膨胀剂的水化产物可以填充混凝土部分孔隙,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相比无约束条件显著降低了混凝土的碳化速度。
(6)建立了一种基于显微硬度测试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和进程表征新方法。运用显微硬度值与孔隙率之间的联系,基于碳化反应对混凝土孔隙结构的改变规律,提出一种运用显微硬度分析测试水泥基材料碳化深度和碳化前沿的新方法,相比常规酚酞指示剂法,客观性更强,并且可以定量化反应不同深度混凝土的碳化程度,有望发展成为一种表征混凝土碳化特性的新方法。
(7)运用微观分析技术测试分析了不同Ca/Si比C—S—H凝胶的碳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a/Si比是影响C—S—H凝胶碳化速率的重要因素,低Ca/Si比C—S—H凝胶碳化速率更高,高活性矿物掺合料的使用降低了C—S—H凝胶的Ca/Si比,因此,大掺量条件下显著降低了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无机超分子材料抑制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反应的基础研究”(项目批准号:51508191)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项目编号:201313)对本书研究和出版的资助。
由于材料测试和研究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本书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敬请各位同行、专家本着关心和爱护的态度,予以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