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水分输入与输出

文献[2]推导出了推求I的一组计算公式(略),其中隐含了待定参数K1,该参数的估计见后文。

2.1 云顶水分输出Ot

上升气流作用于粒径在(DD+dD)内的凝结水粒而产生的单位面积水分输出(云顶)为

img

式中:mD)为粒径为D的水粒质量,其值为imgρ为水粒密度;nD)为水粒数浓度分布,即单位体积大气内粒径在(DD+dD)范围内的水粒的数量;VtD)表示直径为D的凝结水粒降落末速;VU为云顶气流上升速度,设V为平均上升速度,为简化起见,令VU=V

2.1.1 水粒数浓度分布nD

水粒数浓度分布一般为nD)=N0e-CD,其中,C为指定气压高度平均粒径的倒数,N0为参数。

根据我国用探空仪器获得的实际观测资料,严采繁等[2]提出了伽玛分布,即

img

文献[2]列出了多次实测数据的拟合结果。在多数情况下,m=4时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凝结水粒数浓度的分布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地面降水量的计算。设云层厚度为ZC;结合云柱体中液态水当量X,可导出

img

2.1.2 凝结水粒末速VtD

姚文艺等[3]通过对雨滴降落过程中力学规律的分析,从理论上导出了雨滴降落任一高度时的速度计算公式,并进而推导了雨滴末速公式。作者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拟合,认为比国内其他几种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为便于应用,对文献[3]中的公式作线性近似:

img

式中,α为直线斜率。考虑到D在0~2mm之间变化时,线性近似的误差较小,可取α值为α=3500s-1,这一范围正是大部分雨滴的直径。

NV=V/Dα,式(3)进行积分并化简得

img

2.2 云底水分输出Ob

类似于Ot,同样可导出云底水分输出为

img

2.3 地面降雨量Y(瞬时值)

由于受到云下层的蒸发作用,地面降雨量通常仅是云底水分输出Ob的一部分,粒径小于临界值DC的水粒到达地面前会在云下层空气中全部蒸发掉。文献[1]给出了DC和蒸发函数ζD)的近似公式(略)。

ND=DC/D,可得地面降水率计算公式为

img

式中,当NDNV时,GND/NV)=1;当NDNV时,GND/NV)=0。

在以上分析中,凝结水粒平均粒径的倒数C为未知参数。将它表示为模型参数,即令K2=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