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苍流 济泽百世

巨闸迎流十丈开,

工农建国赖英才,

引将天上黄河水,

尽为人间服务来。

——钱昌照

60年前,山东打渔张引黄灌区正式放水,在山东省博兴县打渔张灌区渠首引黄闸隆重举行庆典,前水利部副部长何基沣参加剪彩,时任全国人大代表、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昌照出席庆典观摩,并即兴写下了此诗,真实表达了一位民革爱国老人观摩山东打渔张引黄灌区落成时的激动和赞美情怀。从此,打渔张引黄灌区一渠流润,万顷良田,绿绕水岸,麦菽飘香,在人们心目中呈现出一片丰收美景,水泽文化的馨香。

我作为全国水利战线的一名老同志,过去对打渔张引黄灌区有一些了解,今天通过阅读《平野苍流——打渔张引黄灌区开灌60周年纪念专辑》书稿,让我对打渔张引黄灌区的历史成就和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打渔张引黄灌区位于黄河尾闾右岸,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山东省开发最早的大型引黄灌区。打渔张引黄灌区擘划于共和国之初,历经一波三折,也几得发展大幸。共和国刚刚成立,这一荒芜僻壤就列入军垦之区,与河南省人民胜利渠几乎同期提上开发日程。1956年4月灌区正式动工,当年11月一期工程即投入使用,1958年全面竣工。开灌之初就取得了良好的灌溉效益。然而,打渔张引黄灌区地处滨海,地下水位高,含盐化物成分高,加之人们缺乏灌溉经验,运行不久就出现了次生盐碱灾害。这在当时全国的引黄灌区都曾发生。因此,1962年在河南省范县召开的全国引黄灌区会议,决定引黄灌区一律停灌,全面转入以治碱排涝为中心的治理上来,这对全国的引黄灌溉和水利事业都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灌区在历经大规模调整治理后,于1965年4月又恢复了运行。复灌后,打渔张引黄灌区坚持继续试验探索,调整灌溉方略,使灌区在20世纪下半叶取得了长驱发展,土地改良、灌溉管理、科学试验、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灌区焕发了勃勃生机。由于胜利油田开发、东营市建立、引黄济青工程建成等原因,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90年对灌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撤销了省级灌区管理机构,但保留了打渔张引黄灌区这一历史名片。这在全国水利史上是一个创举,也是水利事业的一大幸事。“打渔张”这一水利名片移交博兴县管理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又得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与节水改造、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等政策之大幸,灌区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打渔张引黄灌区虽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创造了宝贵的科学财富,推动了全国引黄灌溉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灌区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体制调整前的老灌区为解决灌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体制调整后组建的新灌区,节水改造生态优先,富了一方百姓,美了一方环境,有力支持了青岛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效更加突出。一个灌区不仅自身获得巨大发展,而且对共和国的石油工业、对外开放大城市和山东半岛发展都做出了广泛而巨大的贡献,这在全国灌区中是不多见的。打渔张引黄灌区作为滨海盐碱地区引黄溉田、改良土壤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为探索滨海盐碱区的开发、改良所作的全面而系统的试验、研究和探索,在全国独树一帜,其灌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其自身的历史价值,是无法用灌区粮食产量等经济效益相度衡的,这恐怕也是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水利部老部长钱正英长期关注打渔张引黄灌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打渔张引黄灌区地处黄河三角州腹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还是山东省胶东调水水源地,灌区地位日显重要。打渔张引黄灌区必将为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年正值打渔张灌区开灌甲子之际,灌区主管部门着眼未来,回首历史,下大力组织编撰了这部既具志史特点又具纪念功能的专辑,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将如此浩繁的资料辑纳成册,为灌区甲子之庆献上了一份厚礼。专辑全面系统地回顾了灌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灌区历史功绩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及其科学成就,萃取了灌区的文化精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灌区志籍和水文化书籍,对全国的其他灌区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打渔张引黄灌区开灌60年,可庆可贺!我对打渔张引黄灌区的发展建设倍感兴奋、寄予厚望,承蒙灌区和地方的同志委托,谨以此为序。

2016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