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之不見,名曰夷;听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复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微希夷,是很多人喜欢起的名字,但是很多人不明白意思,实际上是因为没有认真看过道德经。微希夷的意思很简单,看它看不见,就叫做夷,听它听不见,就叫做希,触碰它碰不到,就叫做微。实际上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这三种形状无法追究、描述。所以我把它们集中起来,作为道的特征。其上不皦这个皦,通“皎洁”,清白、清晰、明亮之意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昧是昏暗的意思其上不明亮,其下也不显得昏暗,道就是这样的东西繩繩兮不可名,复歸于物绳绳兮不可名这个绳,很多人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以为是连绵不绝实际上,在阐述“玄”的时候我就做过解释“玄”在钟鼎文里,是两根线缠绕成为一根绳的变化状态所以这个绳绳,是玄玄的意思,也即是“玄之又玄”。综合第一章里,我对“名”的阐述,“名”代表的是事物的状态。所以“繩繩兮不可名,复歸于无物。”也就是玄之又玄,状态不可描述,周旋运转,有无之间不断转化的意思。一切“有”的事物,都会复归于“微希夷”。然后再从“无”中诞生新的“有”。“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这就是所谓的没有固定状态的状态,没有形体的象,这就叫作恍惚之象。“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迎着它却看不到它的来势,在它之后也看不到它的背面。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掌握道在古时候运行的规律,来驾驭现在的形势。能知道古时候的来去,这就是掌握了道的基点。好了,浅显的古文翻译结束了,我们来说一说其中的道理。很多人对道德经的解读,止于这种翻译,实在是买椟还珠。往往翻译出来了,自己都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问起来能回答的也止于翻译,这就是学而不思。我们从头开始看:微希夷,归于道状不可名。这说的是道很难捕捉其规律,因为它周而复始,没有明显的特征,诸如明暗、高低、长短,周而复始的运行着有和无的交替。在这里,要联系一下道祖的生平。道祖是周藏室史,接触最多的就是历史。所以这里的“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说的是熟悉历史,借鉴历史的规律。而“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说的正是历史,道就隐在其中,历史的变动都是道的作用。举个例子,迎之不见其首,就是它朝你来,你却不知。比如:房价股市的变动,就是这样,事情发生前没有多少人知道会有着这样的起落。而知道这些起落的人,就是已经掌握了一些规律。那么“随之不见其后”,也可以从这里思考。道是“恍惚”的,但是仍然可以从历史中捕捉它的行迹。从中归纳出道的规律,能够做到这点,就是有了掌握了道的基点,破除了“恍惚之象”的困扰。“法古今六合”的实修。历史中藏有大道,能知古始者,方能有大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