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道德经》王道知常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极和笃一样,都是一心一意的意思。一心一意守住虚静,万物万象起伏生灭,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到它们的循环往复。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本来纷纭繁杂,但都归于它们的根本。在这里思考的是:炁。万物的生灭,都是炁的运行,炁这个概念,也是用于阐述“恍惚”的道的难以形容的运行规律的,归回它们的根本,就是入静,也就是恢复到“本来”。阐述“道可道非常道”是“道可道非恒道”,所以这里的“常”也有可能是“恒”。“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恢复到“本来”是事物永恒的归宿,知道这种规律,就是有明于道,不明白这种规律,就会胡作非为,这样就会充满凶险。知“常”,就会变得能容,宽容大度,就能做到坦然公道。这里的“王”也有“全”的版本。现在的道德经里有很多人为修改的痕迹,就像“天大地大道大人大”,以前是“天大地大道大王大”。这里按照“王”来解释,就是这样的坦然公道就是王道,按照“全”来解释,就是这样的坦然公道才能做到周全,这两个可以一起理解,并不是最重要的。再看后面,这样坦然公正的态度就是天道,天道就可以长久,终身没有穷尽的时候。翻译完了,在这里看一下本章的意思,第一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其实就是第一章里的“常无,欲以观其妙”。通过虚静的状态,看到了“万物归根”,然后明白“常”的道理,事物生生灭灭,分分合合,都是按照道的规律运行,阻挠这种规律就是“妄作”,结局就是“凶”。所以明白事物无常的规律,就会变得宽容旷达,宽容旷达的人才能做到坦然公正,考虑周全不被蒙蔽。这种行为其实就已经是“无为”的一部分了。“公道无私”。这一章的核心,是“知常”,这个思想境界是“无为”的前置,“知常”,才能由心而发,去做“无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