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今四川成都)人,长安为官。西汉大辞赋家,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辞藻富丽,结构宏大,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鲁迅评述其:“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以琴结缘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琴史》上记载,年轻的司马相如善于弹琴,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众人为之倾倒。他到相熟的临邛县令王吉那里游玩,当地的富人卓王孙家以贵客身份款待他,酒兴正浓时,临邛县令请司马相如弹奏一曲,相如假意辞谢,却有意借琴声向窗边偷窥的卓文君传递爱慕之情,卓文君听懂了他的琴声,一曲倾心,当晚即和他一起私奔,《史记》上因此说“司马相如以琴心挑文君”,后来,便有了名曲《凤求凰》。

以弹琴一曲终得美人芳心,司马相如才华在当时举世无双,他的名篇《长门赋》对古琴弹奏也有描写。为了求取汉武帝的宠幸,独居在长门宫的陈皇后以百两黄金,换来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文章字字珠玑,感人至深,从此名扬千古。《长门赋》对于弹奏古琴有这样的描写语句:“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运用左手的“案”(按)指和右手的“却转”的指法,奏出乐音“流徵”,音乐由弱到强,从“奏愁思”到“意慷慨”,情绪逐步发生变化注7。李祥霆在《古琴综议》中指出,文中所讲“变调”应是指变音,即如“变宫”“变徵”即宫音或徵音降半音,“案流徵”即是按徵弦,即是第四弦。“幼”所表现的是音乐依次发展到乐曲中部,“意慷慨而自昂”呈现的是情绪激动而强烈。这样明确而具体对所奏琴曲的音乐形神描写必定有真实的作品及准确的表现为依据,把当时的古琴艺术状态、艺术水准、社会地位、社会影响等明白而具体地记录了下来。

古琴“绿绮式”样版 中国古琴博物馆藏

相传司马相如有一张号称“四大名琴”之一的“绿绮”琴。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给梁王,回赠得此琴,据说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因而名为“绿绮”。“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逐渐演变成古琴的别称。

注7:引于许健《琴史新编·司马相如》,中华书局,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