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风县志(1991—2010)
- 扶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3184字
- 2024-11-02 20:26:32
第三章 自然灾害
第一节 气象灾害
一、干旱
干旱是影响扶风县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十年九旱”之说。根据干旱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春旱、春夏连旱、伏旱、秋旱、冬旱以及冬春连旱,其中伏旱和冬春连旱出现的机会最大。1991~2010年,影响扶风县的干旱主要有:
1994年,扶风县降水量为460.1毫米,基本上全年都处于干旱期,干旱持续时间之长比较罕见。
1995年是继1994年之后的第二个较大旱年,全年降水量仅330.6毫米,较常年偏少4成稍多。
1996年降水量为541.6毫米,特别是从1995年秋播到1996年4月中旬,扶风县持续干旱少雨,土壤深层缺墒几乎达到临界状态。全县冬小麦和经济作物受旱面积达10多万亩。5月底到7月初,旱象仍未解除,30厘米内土壤含水量不到15%,晚秋和秋季经济作物生长遭受干旱危害,全县41万亩玉米出苗率仅达到70%。
1997年是干旱最为严重的一年。本年降水量324.9毫米,干旱持续达139天。4月25~9月10日降水量仅为51.9毫米,与历年同期比较偏少86%。旱象使全县玉米播种面积减少8.1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为2914万元。播种后的玉米6万亩旱死绝收,损失为1994万千克,25万亩玉米受干旱影响产量明显减少,其中5万亩减产三至四成,损失8750万千克,三项合计使玉米减产0.55亿千克。全县辣椒种植面积5.5万亩,成活4.5万亩,较常年平均每亩减产30~35千克。全县果树产量减产20%~25%。6~8月的高温天气使部分群众中暑,诱发疾病也明显多于往年。
二、雨涝
雨涝是影响扶风县又一个主要的气象灾害,1991~2010年,扶风县因雨涝而出现的灾害有:
1992年6月扶风县出现一次连阴雨天气,使全县28万亩小麦遭受危害,出芽霉变小麦1.62亿千克,其中霉变不能食用2万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00万元。8月12日全县突降暴雨,过程降水量为121.8毫米,本次降水过程造成685万元的经济损失。全县2895农户进水,82户170间房屋倒塌。暴雨还造成危房513间,窑洞倒塌94孔,淹没粮食13.745千克,塌伤耕牛4头,塌死肥猪15头,淹没玉米3.7789万亩,经济作物2.6276万亩,水土流失8000余亩。400多亩土地积水,水深处达1.5米。水淹砖瓦窑5座,半成品砖坯全部被毁,18个车间进水,水淹电机62台,损毁乡村道路6400余米,滑坡三处。因雷电烧毁配电室4座,全县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8.5万元。
2000年8月28日,扶风县普降大雨,并伴有大风天气出现,降水量为24.3毫米,本次降水过程造成县城局地工业、电力设施受损。
2003年8月中下旬,渭河流域发生大范围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河水暴涨,洪峰迭起。最大洪峰流量3720立方米/秒,五号洪峰也达到1500立方米/秒。10月3日,揉谷乡石家村段堤防平台和堤坡崩塌,出现重大险情。该段堤防工程水毁长度450米,其中150米堤防大部分冲毁。10月5日,绛帐镇南仵村段发生平台崩塌,堤防工程水毁长度348米,其中50多米堤防垮塌超过三分之一,最窄处仅剩不足2米;100米左右堤防垮塌超过一半。
2004年7月14日夜间,扶风县遭遇历史罕见的大暴雨袭击,并伴有大风、雷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瞬间最大风速为12米/ 秒,冰雹持续15分钟,降水量主要出现在23时07分到0时10分。过程降水量达到124.6毫米,1小时降水量创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本次降水过程造成全县受灾人口达10万余人,成灾人口2万余人,因灾死亡2人;冲毁道路3处计300余米,水毁河道堤岸3处220米、路基14.5千米;刮倒电杆750根、树木768棵,吹断电力线路763处计33.88千米;倒塌围墙2887米、房屋370户580间,房屋店铺进水367户1399间;街道路面沉陷120处;冲毁汽车3辆;农作物受灾面积12万余亩,成灾62716亩,绝收6561亩,因灾毁坏耕地2870亩。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836万元。
2005年6月4日,扶风县突降大雨,造成午井镇洼地村淹没农田170余亩,龙蹄村淹没秋田作物180余亩。
2007年8月8日夜间,全县突降暴雨并伴有雷电和短时大风,降水量为70.6毫米,本次降水过程造成全县14处电力线路遭受雷灾,其中110千伏扶风变电站35千伏遭受雷击,新区变电站牛家支线16号杆两个避雷器击穿,造成城关、太白、新店、午井等乡镇大面积停电,经济损失严重。9月26~10月12日,扶风县普降连阴雨,造成午井镇小寨村房屋倒塌,死1人。
2010年7月22~25日,全县普遍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造成房屋倒塌57户102间,受灾人口230人;房屋进水1370间,家畜受灾1200多头,损坏公路2000米,直接经济损失380多万元。
三、冰雹
1995年7月12日夜间,黄堆乡遭受冰雹袭击,降雹时间为40分钟,地面积雹3厘米,冰雹大如鸡蛋,小如杏核。灾情共涉及27个村民小组,虽无人畜伤亡,但给经济作物和秋田作物造成巨大的损失,个别受灾严重的村组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受灾面积7324亩,直接经济损失600万元。
2002年5月16日,太白乡等8个乡镇遭受冰雹灾害。其中太白乡和召公镇地面积雹厚度达5厘米左右,冰雹个体大如核桃,小如杏核。
四、大雾
1996年11月26日,扶风县出现大雾天气,致西宝高速公路多辆大、小汽车发生追尾事故。
五、低温
2010年4月12~15日,扶风县出现低温雨雪天气,使处在盛花期的猕猴桃、初花期的苹果等遭受冻害。
六、大风
2010年5月26日晚,扶风县出现中雨天气过程,并伴有短时大风,致使小麦倒伏面积达6.8万亩,小麦减产630万千克。
扶风县1991~2010年气象灾害统计表
注:表中数据来自县气象局。
第二节 地质灾害
一、山洪与泥石流
1991~2010年,扶风县未发生重大山洪及泥石流灾害。
据普查,扶风县受山洪灾害威胁人口21.05万人,历史洪水线以下威胁人口1.0956万户、5.1809万人、房屋7.6076万间、耕地4.9264万亩;受滑坡泥石流威胁4.1718万户、16.8641万人、房屋27.3872万间,威胁区内重要基础设施及企业有陇海铁路、G30国道、西宝高速、法门寺景区等。
扶风县山洪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野河及美阳河、七星河、湋水河,三条河流水系和古水危险区,其主要灾害类型为:美阳河泥石流灾害区、七星河泥石流灾害区、野河山洪灾害区、湋水河泥石流灾害区,塬边沟壑区山洪灾害区。
二、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0级大地震,扶风县震感强烈,受灾人口1.31万人,安全转移1.31万人,受伤13人,死亡3人,房屋、机井、水塔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济损失达5584.4万元。
第三节 生物灾害
一、病虫害的种类
农作物病虫害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生物性灾害。经扶风县农技中心植保站1991~2010年对全县40多种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调查,查明病害220种、虫害183种。其中发病率高的有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虫害主要有蝗虫、玉米螟、吸浆虫、黏虫、蚜虫、双斑长足跗莹叶甲等。
扶风县1991~2010年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病虫害名称一览表
续表
二、虫害
1991年小麦吸浆虫在扶风县大发生,发生面积36万亩,发生范围涉及太白、召公、杏林、上宋、揉谷、绛帐、城关、法门等8个乡镇,以太白、召公、上宋三个乡镇最为严重,平均亩产损失75千克~125千克。1992年小麦吸浆虫在扶风县再次大发生,发生面积34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74%,通过推行吸浆虫化蛹期撒施毒土和成虫羽化期喷粉雾进行防治,使其危害得以有效控制,未造成大的损失。1993年小麦吸浆虫又一次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32万亩。1994年小麦吸浆虫在扶风县连续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31.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68%。1995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24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52%。1996年小麦吸浆虫在扶风县连续第六次发生,发生面积21万亩。2002年麦穗蚜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43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6%,主要发生于中原灌区,在许多田块形成“蚜棒”。2003年玉米双斑莹叶甲在扶风县玉米田首次发生为害,发生面积2万亩左右。2005年,小麦秋播后地下害虫大发生,全县平均亩虫量达3600头以上,最高达1.8万头,秋播小麦田因虫害造成缺苗,翻犁面积70多亩。
三、病害
1991年小麦主要发病于渭河川道和中原灌区。2002年扶风县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29万亩,占小麦面积的65%。2007年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32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0%,由于防治技术到位,措施得力,未造成大的损失。2008年全县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34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4%。2009年扶风县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68%。
扶风县1991~2010年生物灾害情况一览表
注:各年份病害形成原因均为气候因素、病虫害越冬基数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