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克多·凯恩:受史沫特莱之邀偷跑到延安

在埃德加·斯诺1936年的苏区之行后,他赴中国红色苏区的采访的活动以及当时影响世界的著作《西行漫记》的出版,吸引了众多美国记者相继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陕北采访。在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写的邀请信的鼓励和吸引下,1937年3月,《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记者维克多·凯恩和《密勒氏评论报》主编约翰·本杰明·鲍威尔①准备冲破国民党对中共红区的封锁到延安采访中国共产党人。鲍威尔与史沫特莱是朋友,发表了史沫特莱送给他的所有文章。鲍威尔虽然不喜欢共产党,相信国民党,但是他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始终维护记者思考和写作的权利。在日本侵占中国上海后,他与史沫特莱首先遭到日本人的驱逐。

3月9日,凯恩和鲍威尔两名记者于指定日期到达上海机场,已经坐进机舱,但是特警出现并且命令他们下去。鲍威尔考虑到违抗命令不智,争吵无效后颓然回家了。而记者凯恩认为遇到突发事件则要胆大一些,他要求特警提出他违反中国法律的哪些具体规定,特警说不出充分理由,他便怒气冲冲地坐在那里拒不下飞机。到西安后日夜有人监视着他。一个外籍妇女给了他一张卡片,使他得以摆脱国民党的监视,悄悄地溜过了西安边界的哨卡。3月10日,凯恩出现在延安。海伦·斯诺在书中是这样写道:“《纽约论坛报》记者维克多·凯恩,脚一踏上飞机就被拘留了。然而,他终于还是成功地到达了苏区的首都延安。不过,回来路过西安时,他几乎跟我的朋友卫队长打起来了。”①

维克多·凯恩

史沫特莱和凯恩等美国记者在延安访问了各界人士,参观了教育团体,晚上到“抗日剧院”看节目演出。在演出节目的晚会上,全场观众总是一致鼓掌,热烈欢迎美国友人表演一个节目。而美国人不是一个以唱歌见长的民族,当观众热烈欢迎凯恩唱一支歌时,真使他窘态毕露,恨不得一头钻进地洞里。但观众的热情十分高涨,鼓掌和邀请的声音持续不断,这时史沫特莱出面为他解围,他们俩一起表演了一个美国风土舞,凯恩不标准的舞姿使得延安观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欢乐异常。

维克多·凯恩在延安呆了10天,他对边区政府教育方面的纲领感到惊异,“同时还吃惊地发现在这个红色首都竟然看不到乞丐,而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献身精神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①当凯恩离开延安后,就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了一系列介绍中共、红区和苏区的文章。(如《中华苏维埃开始求学:60%政治加40%教育——他们的精神食谱》,纽约先驱论坛报,1937年6月13日,Ⅱ,4。《中华苏维埃青年军士兵队伍的构成》,纽约先驱论坛报,1937年6与6日,Ⅱ,4。《中国红军使奥利弗·布兰奇相信抗日战线比阶级斗争更加重要》,纽约先驱论坛报,1937年5月23日,Ⅱ,7,14。)②凯恩潜入延安采访后回到西安,却遭到国民党警察的纠缠。为了保存采访延安的资料和胶卷,在王安娜和王炳南夫妇的帮助下,他才顺利地带着关于红军的报道离开西安去了上海。

1938年初,凯恩见到了宋美龄,并且将谈话内容全文拍发纽约,以唤起美国妇女界的同情。在武汉沦陷前,凯恩多次赴前线进行采访,热情报道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英勇精神。

①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1888-1947),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12年毕业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17年初,应密勒之邀来到中国上海。20世纪上半期美国驻华记者,《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和发行人。鲍威尔在该报工作二十多年,经历采访报道过中国许多重大事件,如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国共合作与分裂、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等。1936年该报两期连载了斯诺的文章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照片,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日战争,被日方攻击为‘抗日援蒋的英雄’结果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失去双脚,后被遣送回国,1947年在美国华盛顿去世。

① [美]尼姆·韦尔斯:《红色中国内幕》(上)马庆平、万高潮译,济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