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妈妈不多说,也能教好爱捣蛋的小男孩

不唠叨的女人少,不唠叨的妈妈更少。我是女人,也是妈妈,我也唠叨,但我并不认为唠叨是大罪。长大成人之后,初为人母之时,我最怀念的是妈妈的唠叨。妈妈的唠叨里,浸着满满的亲情和关爱,透着智慧。

但我不能不说,我儿时最厌烦、最想逃避的,也是妈妈的唠叨。妈妈的唠叨里,夹杂着让我极不舒服的指责和批评,渗透着不信任、不理解和不满意,密密麻麻塞满我的耳朵,充满我的脑袋,让我无从思考,让我妄自菲薄。从教育的角度说,唠叨的确需要修正。

特别是家有男孩的妈妈,在教导孩子的时候,更要少用唠叨这种方法。因为妈妈和男孩性别不同,生理上的差异造成的大脑差别,使得妈妈和儿子本能地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男孩对语言的领悟性较差,再激烈的言辞对他的激励作用也不大,反而会激发他的反感情绪。男孩的学习方式也有别于女孩,女孩更喜欢听、喜欢语言表达;而男孩则更依赖触觉,喜欢动手动脚、喜欢探索、喜欢“破坏”。

男孩看似比女孩坚强,实际上是因为他们不如女孩细腻,也不如女孩善于表达。在倾听方面,他们“听”不好妈妈的话;而在述说方面,他们又“说”不好自己的心里话。正因为男孩有这种特性,才需要妈妈在教导他时多倾听。只有听出孩子的“弦外之音”,听懂他的辞不达意,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和他友好沟通,也才能对他进行更好的教育。

唠叨是女性的一种本能沟通方式。很多妈妈的唠叨里,不乏经典的教育之道、肺腑之言,但凡事应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鱼缸里只有一条鱼,我们很容易就能看见;大海里如果只有一条鱼,我们找起来就困难了。孩子不是钓鱼者,他没有耐心从我们的汪洋唾液中寻找那一滴精华。

唠叨也是女性的一种发泄方式。当代社会,女性生活压力较大,职责也比原来多,工作、家庭、教育三手都得抓。这是种三足鼎立的生活,任何一足有缺陷,我们都会陷入混乱之中。因此,我们必须紧绷神经;因此,我们真的“压力山大”;因此,我们没法不唠叨。

我能理解,但孩子们不能理解。即使你说“妈妈真的是为你好,你就听妈妈的吧”;即使你说“妈妈真的很辛苦,你就别给妈妈添乱了”,他该犯的错一样不会少,他不反抗就听从的事情一样不会多。因为这错误是成长,这反抗也是成长。

如果我们唠叨只是想让孩子乖乖听话,那我们就错了。因为乖乖听话的孩子,大多自我价值感都很低,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很差。任何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果我们一味强调乖乖听话,就是在把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驯养成一个循规蹈矩的机器人。

虽然我们已经是成人,经历了社会的历练,有了一定的智慧和经验,但我们不成熟的地方还是数不胜数。我们无法保证唠叨中包含的道理都是对的,况且有些妈妈自身的人生观就是错误的,再用它指导孩子,其结果可想而知。

即使我们唠叨的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如果没有得到男孩的亲自验证,也不会成为他的信条。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也需要少一些唠叨。

其实孩子自身就有一种内在激励机制。如果我们能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观察,就能发现孩子的自我激励方式,并据此予以指导。这样我们不但能减轻自己的负担,让孩子听话,还能最大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