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演出的影戏

影戏就是影子戏,又称“影灯戏”,是一种集绘画、雕刻、音乐、歌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民俗戏曲艺术。它在东方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中国则被誉为“影戏的故乡”。

关于中国影戏的起源时间,有许多说法。一种认为它起源于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说是宫女为了安抚常常啼哭的幼时汉景帝,用树叶做成人形或动物形状,投影到白布上哄他开心,由此有了影戏。而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影戏起源于宋代,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一书中说,宋仁宗时期有艺人擅长讲说三国故事,为了说书形象化,他剪纸成“影人”,又找来其他相似道具当鼓、战车等,然后配以说唱、打击乐器,使得表演有声有色,遂有了影戏。

在宋代,影戏主要有手影戏、纸影戏和皮影戏(图15)等。手影戏以手的变化来表演,发挥有限,算不上影戏的正宗戏种。纸影戏和皮影戏才是宋代乃至现今影戏的主流戏种。宋代影戏最初以纸影表演为主,且影人是用上色的纸做的。南宋吴自牧所著讲述市井风情的《梦粱录》中说影戏表演中的说唱风格及所讲故事内容,与平时艺人对同一题材的讲说无异。此外,影戏有视觉场景,还逼真地刻画了好人、恶人的形象,使故事人物的喜怒哀乐及编导相应的褒贬寓意都表现出来了。当时的说唱和操控木偶的表演配合得十分默契,影戏已经较为成熟。南宋时还出现了一些同时擅长讲说和操纵影人的艺人。

【图15】皮影戏人物

影戏的演出活动在北宋后期更加频繁。每逢元宵节时,汴京城内每一条街道的灯火阑珊处都设有影戏棚。宋人孟元老写的《东京梦华录》中记录,影戏演出还成了大人聚集小孩,防止他们乱蹿走失的手段。到了南宋,影戏发达,以至雕刻影人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这时,民间还出现了一类聚集影戏迷来排演影戏的组织,“绘革社”就是一个影戏社团,它的成员在元宵夜晚聚演。

宋代无名氏《百宝总珍集》中“影戏”一条记录了当时影戏戏箱里的影人造型多达1200个,包括了宋前十七史所有故事的著名人物,其中将帅的影人造型就有32屉。不仅有人,还有桌椅、船、城市、刀枪等道具。如此大容量的齐全戏箱,也可见当时表演内容的丰富,从中反映了宋代影戏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表现力。

金元时代影戏承袭了宋代的传统,不过有所改进,比如纸影在元代时由素纸改为彩纸,仍以敷陈故事、祈福避邪为主。元代时,由于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影戏还曾随军演出,也因此传到了波斯、南洋各地,继而传入埃及、土耳其等国家。

【图16】明应王殿内壁画中的元杂剧演出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