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词发展的巅峰,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特定符号而载入世界文明史册。我对唐诗宋词的认识和喜爱开始于上学时期,尤其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苏轼、柳永、辛弃疾、陆游等名家的诗词耳熟能详,每每诵读,喜不自禁。一本《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和一本《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手不释卷地陪伴我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论人生、治学三大境界的第三境,即成熟、练达、积淀、悟透的阶段。我对诗词的学习、实践,也无不出此。但真正令我钩沉唐诗宋词灵魂深处,领悟唐诗宋词博大精深,目尽唐诗宋词旷达境界的,还是最近十多年的人生感悟和领会。这些年来有幸遍历祖国锦绣山川:江海河湖、高原戈壁、草原大漠、古镇村烟、边关孤堡、古刹名园、险滩激流、小桥流水、孤帆远影……追寻先贤足迹,重游诗人故地,找拾当年心绪,感叹岁月流年,大有豁然开朗、顿悟真谛之得。唐诗宋词中的美妙意境、唯美意象、韵律音画以及其中的豪放大气、悲壮情怀,也激发了我些许吟诗唱词、叹风慨月之情。赏山玩水之余,粗写浅描,片言碎语,闲章散积,姑且为诗词乎。

本书收录了我近年来的原创诗词291首,其中五言诗40首、七言诗153首、“新词”98首,词篇涉及词牌50余种。诗词内容以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田园风光为主,以诗的语言、词的音律抒发自己放情山水、回归自然、伤高怀远、以古鉴今的情怀。为使本书骨肉丰满,兼具文学性、艺术性,还收录了我自己的几幅书法作品和摄影作品。

在创作风格上,我继承和发扬了唐诗宋词的高雅唯美之风,特别是在诗词的意境美、画面美、意象美、语言美、音律美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诗词语言力求通俗雅致,描写手法多用白描,以增强画面感。在题材运用上古今并收,兼具多样,注重现实。故此,本书比较适合广大诗词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阅读分享。

综观全书,我以为有以下七个特点可与读者分享:

1.突出山水田园。人间烟火、山川江河、家国情怀、风花雪月等,都是诗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所在。本书收录的诗词中,描写山水田园、自然景观的作品占全书的90%以上。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本书作品涉及了22个,具有明确地名100多个。因此可以说,这本书也是一本描写地理风情、旅游风光的诗词作品集。

2.突出意境高远。我以为,意境是诗词的灵魂。唐诗宋词之所以奠定中国文学的巅峰地位,毫不夸张地讲,名家荟萃、星光灿烂。最为重要的是,唐诗宋词中妙不可言的意境,令后人叹为观止。我以为好诗佳词当首推意境之高远、美妙者。这方面,我在创作中予以高度关注。

3.突出唯美意象。对于诗歌创作来说,所谓“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由历代文人骚客、诗人词家千锤百炼,提炼出了千百种文学意象,为诗人讴歌创作、情怀表达锦上添花。我在诗词创作实践中,非常喜爱借用、化用这些意象,力求诗词意象的唯美。

4.突出诗画合一。不同于现代自由诗,古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中,高手大家的诗词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欣赏他们的诗作,如同观视一幅赏心悦目的国画,聆听一首曼妙悠扬的乐曲,如同身境自然美景之中。古诗词中的美学表现是丰富多彩的,这方面,我力求在古家大师的佳作中汲取营养,并融入自己的创作。

5.突出语言精美。诗词语言是具有其自身特点的,是专业性、专属性比较强的语言。应该讲,诗词创作的名家大师,无一不是语言锤炼、遣词用句的高手。我在学习古人诗词语言精华的过程中,不厌其烦地抄录拾零,反复体味,以期提高自己诗词语言的表达能力,追求淡、雅、精、准、美的语言风格。

6.突出家国情怀。纵观古今,伟大的诗人、词家,其诗作之所以能震古烁今、流传千古,是因为他们情系天下、胸怀家国、忧国忧民、精忠报国的思想境界,充分体现在了其作品中。好的诗词,通过以景抒情、凭吊怀古、鉴古知今等手段,能够把诗人的思想情怀充分表现出来。爱国,是一个诗人的根。我在诗词学习和写作中,十分注重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家国、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弘扬家国情怀的主旋律。

7.突出恬淡高雅。每个诗人、词家在创作中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的风格。每个人由于生活阅历、所处环境、人生际遇、气质修养、美学品位等不同,其所创作的作品也风格迥异。我比较推崇的诗词风格是集通俗、质朴、高雅、恬淡、豪放为一体,也努力让自己的作品通俗而不失高雅,婉约而不失豪放。

在诗词写作方面,我纯属业余爱好者,所作诗词不入古法,平仄不合、格律不严,只是借鉴、发扬了唐诗宋词中比较经典的表现手法,并结合现实生活去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如何传承唐诗宋词中最精华、最优秀、最唯美、最灿烂的东西,又较好地结合时代特点,写出具有唐诗宋词风韵的作品,这是当今诗词创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韵律是古人长期创作诗词探索总结的结晶,也是诗词写作的基本要求。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艺术创作的多样化,如果还完全刻板地按照平仄押韵的格式写诗填词来表现今天的生活现实,其局限性会愈来愈明显,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创作者的深刻表达。有许多诗词创作者一味地讲究、推敲平仄押韵,却忽视了唐诗宋词的内涵,导致所写作品看似合规合律,但与唐诗宋词相比,早已没了那种味道和境界,因此也就很难传诵后世。这也是为什么长期以来再也看不到像唐宋时期那样的好诗好词的原因之一。

我这样说,并不是不赞成平仄押韵,而是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诗词创作也应顺应时代要求,跟上时代步伐,放开视野,包容一切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不能总拿平仄押韵这个“清规戒律”来检验诗词的好坏。这就好比当年的“八股文”改革、文言文改革一样。不改革、不创新,就会阻碍发展、前进。新诗(自由诗)是“五四运动”以来新兴的一种诗歌体裁,因其表现形式十分自由,而被广泛接受。那唐诗宋词能不能在保持其精髓不变、风格不变、基本体式不变、表达形式不变的基础上再创新、再发展呢?

以上仅是我的一家之言,恐不入大雅之堂。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本书收录的诗作很多并非严格地遵循格律要求。词的创作用了古人的词曲牌名,并依其相应正体或变体的句式句法要求填写,韵脚也依其相应要求选择平仄韵调。为有别于古人的格律词,我自称其为“新词”。这里特作赘述。另外,关于本书作品的风格、特点的介绍,只是提纲挈领,没有详细列举例句来加以佐证,是想把发言权留给读者,让读者在阅读中去体验、感受和评论。

按照中国人出书的惯例和习俗,书的序言应请名家、大师来撰写,以显尊贵,以示庄重,以壮行色,以扬其名。愚纯属一介乡野布衣,和学界大师少无往来。故而听取出版社编辑的建议,自己亲自操刀写序,此举难免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述如有不妥不当,权作胡言乱语罢了。对一部作品好坏的评判,最公正的是读者,是是非非皆由读者去评说吧。

希望广大读者喜欢!

此,自序也。

2019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