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
固原地处黄土高原边沿的陇山(六盘山)地区,是秦陇文化的重要孕育地,呈现出以秦陇文化为主的鲜明属性,同时,在长期与羌胡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固原州志》中有诗云『弦诵早闻周礼乐,:羌胡今著汉衣冠,』是对固原文化特点最鲜明的写照,也说明了固原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该篇章将从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固原民俗文化的源流和特点进行探讨,力求向读者呈现出固原民俗文化发展形成的过程。
固原概况
丝绸古镇,秀美六盘。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地区,六盘山东麓,是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古称大原、高平、萧关、原州,简称“固”。全市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东部、南部分别与甘肃省庆阳市、平凉市为邻,西部与甘肃省白银市相连,北部与本区中卫市、吴忠市接壤。地域范围在北纬35°14′~ 35°38′,东经105°20′~ 106°58′之间,是宁夏五个地级市中唯一的非沿黄城市。200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辖原州、西吉、隆德、泾源、彭阳一区四县,总人口150.6万。进入新世纪发展征程,固原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城市和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初步形成了1个副中心城市、4个县域中心城市、10个中心小城镇、100个美丽村庄的“1411”城镇化格局,进入全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市。
地形地貌
从地形地貌来看,固原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境内以六盘山为南北脊柱,将固原市分为东西两壁,呈南高北低之势。海拔大部分在1500米—2200米之间。由于受河水切割、冲击,形成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山多川少,塬、梁、峁、壕交错的地理特征。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山脉有六盘山,呈南北走向,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为固原市最大、最高山脉。月亮山海拔2633米,云雾山海拔2148米。有六盘山高山丘陵地区,葫芦河西部黄土梁、峁丘陵地区,葫芦河东部黄土梁状丘陵地区,茹河流域黄土梁、塬丘陵地区,清水河中上游洪积——冲积平原区,清水河中游西侧黄土丘陵、盆、埫区,清水河中游东侧黄土丘陵山地区等类型。
气候特征
从气候特征来看,固原地处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昼夜温差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5.8℃—7.8℃之间,降水偏少,年降水量306.9毫米—737.7毫米,日照充足。全年降水时空性分布不均匀,春、夏两季降水偏少,出现间歇性轻度干旱,秋季降水偏多。冬季普降瑞雪,有利于农田增墒保墒以及冬小麦安全越冬。
春赏最美花海
夏享爽爽清凉
秋观层林尽染
冬品水墨画卷
交通状况
从交通状况来看,固原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省会交汇中心地带,是公路交通枢纽之一,形成了“三纵两横”高速、“五纵五横”国省县道公路骨架,境内等级公路8899公里,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宝中铁路贯通,快铁正在规划建设。六盘山机场通航西安、银川,直达上海、天津、重庆、福州等主要城市。
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等不仅让固原境内同时拥有着西北的粗犷与江南的婉约之景,也赋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能源以及别具特色的农业资源。固原是绿色产品基地,当地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大气、土壤、水源环保洁净,品质优良。已建成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和百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百万亩特色种植基地,是中国“冷凉蔬菜之乡”“马铃薯种薯之乡”和“六盘山黄牛之乡”。六盘山农产品、六盘山苗木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泾源黄牛肉、西吉西芹、彭阳辣椒等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六盘山珍食用菌等27件商标获宁夏著名商标,冷凉蔬菜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畅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和港澳台地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固原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优势,固原是黄河二级支流泾河的发源地,承担着陕甘宁3省区13县180万人的水源供给。作为祖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固原有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空气质量优良,年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六盘山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不仅为固原增添了无尽的魅力,历史上也曾是古代王室贵族休闲避暑的圣地,元太祖成吉思汗、宪宗蒙哥等先后避暑六盘山,为六盘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长征圣山六盘山、中国十大石窟之一须弥山石窟、七彩丹霞火石寨地质公园、高原绿岛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千年苍茫的萧关古道等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纵横分布书写着固原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别样的西北风情。固原已成为古丝绸之路和长征路上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天高云淡、绿水青山”已成为固原亮丽的名片。
历史的烽烟掠过,在这片土地留下了时间纵横而逝的沧桑与辉煌。固原是古代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以“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著称,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重要节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固原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有以原始农业为主的氏族部落。战国时期秦惠文王设置乌氏县、朝那县,秦始皇设置北地郡,汉武帝设置安定郡,北魏设高平镇,北周改原州,明置固原卫,明成化年间设三边(陕西、甘肃、宁夏)总制府,明弘治年间设固原镇为九边重镇之一,清同治年间设直隶州。固原是中华文化发祥地之一,广泛分布着公元前2500年—2200年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相融汇。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魏征梦斩泾河老龙》《柳毅传书》等神话故事均发源于固原。
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蒿店兵变”和“靖远兵变”,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途经固原培育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的民族感情。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长征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红军长征、西征期间在固原地区建立了中共固北县委、中共固原县工委,1939年成立宁夏最早且坚持到解放的中共红河地下党支部。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固原打响了解放宁夏的第一枪——任山河战斗。
经久的沧桑留下的是浓厚的文化积淀和多彩的民俗延伸,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村落文化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长廊。书法、绘画、剪纸、泥塑、戏剧底蕴深厚,“文学固原”享誉全国。“中国文学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社火之乡”等多项殊荣见证了固原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
这些种类丰富的文化形式,不仅是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固原人民将富有开拓精神的生活经验和智慧结晶,汇聚为固原民俗文化的深厚积淀。它们是固原世代百姓创造、享用和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折射出固原的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记载着固原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美的追求。剪纸、泥塑、刺绣、砖雕、社火等一系列极富特色的民俗文化以活态传承的方式蕴含于固原寻常百姓简单、朴素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之中,构建起固原百姓的精神文化家园。表达了固原百姓对生活的热爱,演绎着属于固原百姓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