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轮耕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性状的影响

第二节 轮耕对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性状的影响

研究期间,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容重可以作为耕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的一个显著指标。在试验开始前,所有耕作处理下的土壤容重均为1.4 g/cm3。经过3年轮耕试验后,轮耕处理(NT/ST/NT和ST/NT/ST)显著降低了0~60 cm层土壤容重,降幅达5.6%~9.0%,而传统耕作处理(CT)无明显变化(见图2-2 A)。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处理的0~60 cm层平均土壤容重分别较传统耕作降低3.5%和6.2%,其中:0~20 cm土层,2010年NT/ST/NT、ST/NT/ST处理的土壤容重比CT处理分别降低4.4%和7.3%;20~40 cm土层,分别降低2.1%和5.7%;40~60 cm土层,分别降低4.1%和5.5%,而轮耕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免耕与深松隔年轮耕能有效减小土壤紧实度,使容重维持较低的水平,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的结构。

经过3年耕作处理后,2010年冬小麦收获期,轮耕处理的0~60 cm层土壤孔隙度均比处理前显著(P<0.05)增加,而传统耕作增幅不显著(见图2-2 B)。NT/ST/NT、ST/NT/ST处理0~20 cm层土壤孔隙度分别显著高于CT处理4.1%和6.8%,20~40 cm层分别提高2.1%和4.3%,40~60 cm层分别提高5.5%和5.7%。经过免耕与深松隔年轮耕后能有效打破犁底层,使土壤的通气能力加强,土壤的孔隙状况得到显著(P<0.05)改善。

图2-2不同耕作处理下0~60 cm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