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研究①

孔炜莉

李克强总理2015年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教育领域同样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影响。2018年,宁夏获批成为全国首家省级“互联网+教育”示范区,为宁夏的教育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标志着宁夏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一、“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发展目标

(一)规划布局:国家指导和顶层设计

2018年7月,教育部决定宁夏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这是国家对宁夏教育信息化成绩的肯定,为宁夏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对宁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批复文件指出,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要围绕国家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发展目标,在完善实施建设方案基础上,落实配套政策等制度保障条件,加快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自治区政府与教育部签署共建协议,联合成立共建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自治区加强与教育部联系沟通,在教育部指导下,示范区建设规格和起点提升到国家层面。自治区政府发布《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和《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要求,以国家标准和质量完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示范引领全国“互联网+教育”顺利发展。

(二)发展目标: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宁夏教育投入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而且教育经费占公共支出比例呈上升趋势。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宁夏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力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矛盾日益凸显,建设“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追求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成为全区教育发展的目标。

《规划》以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融合创新、开放共享、协同推进、积极稳妥为基本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升个人能力素质。《规划》明确了“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宁夏“互联网+教育”要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也就是说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全体教师要实现教学应用,全体适龄学生要实现学习应用,全体学校要实现数字校园建设,普遍提高全区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全体师生信息素养,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在未来两年内,宁夏通过教育云平台,基本实现教学应用、学习应用、数字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全覆盖,通过提高宁夏教育信息化应用率,提升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到2022年,宁夏基本形成以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为主的信息化创新机制体制模式,推进宁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均衡发展,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现代教育治理建设,最终建立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新时代“互联网+教育”模式。在未来四年内,宁夏创新现代化教育新模式,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在《规划》引领下系统构建“互联网+教育”的制度框架,创新现代化教育体制机制作为宁夏教育信息化的行动指南,让宁夏的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为全区人民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三)行动举措:改革创新和示范引领

《规划》中指出,“互联网+教育”分别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现代教育治理等五个示范区建设实现改革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将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化“互联网+教育”模式。提升基础设施环境,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示范区;推动信息技术与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创新素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学生合作、实践能力,建设现代化创新素养教育示范区;建立人工智能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提升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信息素养,充分发挥新时代优秀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建设“互联网+”教师队伍建设示范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搭建“智慧党建”和“智慧思政”网络平台,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沟通互动,实现党建思政资源信息化、教育督导常态化,建设“互联网+”学校党建思政示范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对接全国”的教育政务信息资源大数据体系,提升政府教育决策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科学便捷的管理教学和社会服务,满足广大民众对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追求,形成“互联网+”现代教育治理示范区。

二、“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不适应新时代互联网思维

教育管理人员的观念是“互联网+教育”建设的关键因素,教育理念的转变将影响到示范区建设工作效果。目前,全区大部分教育领导者对“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有很高的积极性,但受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各级教育管理人员的观念思维仍不能适应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一些领导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教育”对宁夏教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仍以传统理念认识“互联网+教育”,滞后的教育思维不能满足宁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向往。学校基层在应用信息技术实践过程当中,反而是教师创新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倒逼传统教育理念、评价体制机制的深层变革,促使领导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升。

(二)运行机制不能保障示范区建设顺利开展

健全的运行保障机制能促进“互联网+教育”逐步开展,是保证推进示范区建设持续稳步进行的基础。这就需要在资金投入、技术合作和评价激励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需要政府形成财政保障机制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需要企业参与合作技术维持网络的正常持续运行,需要教育系统建立评价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以保障示范区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自治区仅仅依靠教育体系来推进示范区建设,政府、企业运行机制作用还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尤其是缺乏财政长效保障机制,导致各个示范县(区)缺乏健全的工作机制、保障制度,缺乏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示范县(区)工作处于观望、等待状态,对上级存有较强的依赖思想。应用效果激励机制的缺乏,也使得示范学校教师的动力不足,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发挥教师主体建设作用,影响示范区建设的有效开展。

(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教育资源共享需求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由于“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资金缺额较大,各级地方财政无力承担建设经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作落实的任务较重,与全国示范区建设目标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虽然全区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能有效应用,但许多学校网络、电脑、电子白板等数字化设备陈旧老化,各个学校网络带宽建设不均衡。受网络接入资金的影响,更新换代相对滞后,日常运行和网络安全的监管等技术支撑能力不足。许多学校缺少3D打印、VR教室、创客空间等新型的信息化新环境。据调查,银川市50%左右的学校网络带宽在50M以下,中卫市中小学尚有近400个教学班未配备多媒体教学终端,大部分校园无线网络环境尚未建立。全区数字化设备不统一,设施不完善,导致网络声像信息不能迅速快捷进行网络传递,影响网络课堂同步教学效果,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四)教育云与教学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度融合

虽然宁夏教育云逐步升级完善平台功能,但是平台建设任务依然艰巨,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有待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专家指导小组有待真正发挥应用指导作用。加上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在网络学习空间、资源建设、网络教研、智慧校园应用上,各个示范地区仍处于边实践边探索研究阶段。许多学校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迷茫和困惑,教育云与教学工作仍不能实现深度融合,制约了创新模式应用推广和优质资源共享进程,影响远程同步教研、同步课堂的效果。宁夏教育云平台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足,优质资源的开放和动态供给不充分,没有突显有效动态教育资源。平台功能往往偏重于行政管理资源,反而是行政信息资源的重复频繁转发,占用一定的资源空间。“互联网+党建思政”工作上,虽然建立“互联网+党建思政”有效机制,但是没有充分发挥新平台新媒体的党建思政优势,缺乏创新性的党建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党建思政的保障工作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五)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够有效地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授给学生。目前,宁夏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师生信息素养还不能适应“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人员编制少、信息技术教师地位边缘化,信息化专业教师人才欠缺。其次,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占32.3%,专科以下学历教师占22.6%。一些教师受年龄、学历和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现代化教育专业化、信息化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互联网+教育”只是将传统课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他们信息化操作、使用水平效果较差,信息化教育实践中存在被动、机械应用现象,教师队伍还没真正迈向“大规模,常态化”的普及型信息化应用状态。最后,宁夏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在农村。目前乡村教师占全区中小学教师的23.2%,而且农村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比例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仍有两成多专任教师是高中及以下学历。加上年轻教师进不来、留不住,导致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不合理的教师结构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不够强,导致学校现代化教学设施利用率不高,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现代化设施和教师应用能力不相适应,不利于全区“互联网+教育”的顺利实施,更制约农村学生有效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三、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意识

“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标是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转变观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在开放、平等的基础上,树立不断追求创新、改善技术与提升服务意识。首先,需要对各级教育管理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教育现代化知识体系的学习和掌握,从思想上认识到“互联网+教育”对宁夏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个人信息化素养,弥补自身短板和本领恐慌,转变传统的执政思维模式,树立文化自觉意识,要以平等、开放、民主、互动、共创的态度,以互联网思维模式来思考解决问题。真正把以人为本落实在示范区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认识到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各级领导要将其放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其次,引导参与的企业要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只有创新经营方式才能适应新时代示范区建设的新发展新挑战。最后,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浸透到每一个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更是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息息相关。教师更是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师要全面提升自身教育理念和思想认识,把示范区提升到教育发展战略地位来自我定位和积极应对,要不断内化反思,实现自我完善,要有敢于担当、积极探索的责任意识。

(二)完善治理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

自治区要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创新应用的运行机制,除了教育体系外,还要进一步发挥政府、企业作用,构建包括建设规划、保障机制、激励措施为一体的制度框架,建立和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全区各级政府要真正落实“一把手”的职责,整合专业机构力量,建立管理、业务、技术部门的分工协作,全方位统筹推进示范区建设。教育管理者对各类教育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激发学校基于互联网模式实现治理、评价等一系列创新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建设效果显著的学校、校长及教师给予技术奖励、表彰、肯定等激励措施,激发各个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创新主动性。同时,通过行政制约机制,促进观望、等待的市(县、区)及学校向“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转变,也可发挥舆论监督功能,推动各个示范点工程的实施。①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互联网+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和完善首席信息官制度,形成第三方参与的评估机制,确保“互联网+教育”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三)创新多元投入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多渠道投入”原则,建立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促进政府和企业资源优势互补,保障示范区建设经费长效机制。自治区加强与教育部沟通交流,客观反映宁夏教育信息化建设困境,争取国家对示范区建设资金的大力支持。灵活运用国家关于生均公用经费政策,用于购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探索教育信息化经费持续投入的保障机制。将“互联网+教育”建设纳入自治区脱贫攻坚战略总体部署之中,促进“网络扶智”行动计划在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有效落实。改善农村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网络精准扶智行动的支持,推进远程“互动课堂”的普遍开展。转变教育设施陈旧老化现象,提高网络速度,保证网络课堂资源的迅速快捷传递。除了各级政府投入外,可以考虑对参与企业实行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他们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以企业捐助或价格折扣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鼓励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对学校网络费用给予减免政策。②

(四)探索创新融合,提高教育质量

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接打通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资源及其相关应用,实现教育云平台教育基础数据和资源的互通共享,进而达到国家和自治区教育资源相融合。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支撑教育公平、改革、督导、评价、科研和精准扶贫等信息化发展,实现城乡、校际教育资源融合互通。教育行政部门立足现有信息化条件,将教育云应用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考核之中,激发学校示范区建设积极主动性,引导学校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新思路新办法。定期开展“互联网+教育”工作督导、监测及过程性评估,推动“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在网络学习空间、资源建设、网络教研、智慧校园应用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教学评优、资源评比、技能竞赛、教学研讨等形式开展广泛应用,进一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创新建立与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教育信息化体系,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通过教育云大数据,有针对性地对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进行干预矫正,给予现代化、专业化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加强对教育管理者、校长、教师开展包括互联网思维、信息技能、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在内的专项培训,重点开展农村中小学名校长研修、骨干教师培训以及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方式,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应用素养提升,切实提高全区教育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当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引路人。建立教师教学及教研活动的评价和绩效考核奖励办法,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晋级、绩效评定等各类考核范围。同时,对提供网络教育资源、在网络课堂授课的教师经过学校评定后,给予智力报偿和职业认可,提高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 孔炜莉,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研究馆员。

①本文中除标注外,相关数据来源于宁夏教育厅、宁夏各市教育局及相关学校。

①吴南中:《“互联网+教育”内涵解析与推进机制研究》, 《成人教育》2016年第1期。

②王继新、张伟平:《信息化助力具域内教育化均衡发展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