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清代宁蒙交界地

陶乐有五堆子。五堆子之名,来源于清代蒙边界的标志,即五块界碑。

由于黄河河道经常变迁,致河东之地变为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变为河东之地。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察汗地方(今平罗东北)黄河改向西流,原在河西之民,反在河东,鄂尔多斯蒙古“谓民人占据伊等游牧之地”。也就是说,因黄河改道,原在河西的居民变成了河东的居民,而河东原是蒙古族游牧之地。于是,蒙古族认为侵占了他们的地界,向朝廷申告。乾隆皇帝下令按先前黄河旧流之地为界,钉桩立碑,不许侵夺。当时所立界碑共有五块,于是该地便有五碑子之称。界碑以西称内五碑子,界碑以东称外五碑子。

后来,所立五块石碑损坏不存,在交界处堆土为记,堆起五座土堆,于是五碑子又有五堆子之称,也有了现在的地名五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