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计划经济篇

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三十年,是计划经济的三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没收官僚资本,使官僚资本企业较完整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工人阶级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600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苏友好合作下的苏联专家的帮助,研制出不少工业新产品。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发展得非常好,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开工建设了兰新、包兰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

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同我国签订的合同, 1960年7月到9月撤走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销毁部分技术图纸,停止供应我国建设急需的重要设备,大量减少成套设备和各种设备中关键部件的供应,使我国250多个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建设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在撤走专家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在短期内一度受到很大的打击,但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了民族工业。1960年后中国开始了石油工业建设,1965年建成了大型新安江水电站等。中国的机械工业经过努力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到了1965年,中国试制成功的新产品超过了10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