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符号学:自然、文化与意义的现象学路径
- (瑞典)约伦·索内松
- 2479字
- 2021-05-11 17:40:05
小结
整篇文章是一个想象的实验。本文从皮尔斯提出三个范畴出发,试图理解当他提出作为符号过程基础的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时可能意味着什么。本文随后将皮尔斯手稿中获得的观点用胡塞尔现象学加以操作,即想象力的自由变化。结果可能与皮尔斯想说的一致,或者可能完全不同。为什么有人会想经历如此奇怪的一个过程呢?皮尔斯终其一生都在关注他认为是符号学的问题。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他打算做某些事,但是他的手稿却非常晦涩。目前的任务是深入挖掘皮尔斯思想的含意。如果你不认为符号学仅仅是皮尔斯观点的延续,那么就很有必要弄清楚他的思想的哪些部分适应当代符号学理论。所有的符号学家,以及那些不以这种方式描述他们职业的人们,在一个或者其他常常被误解的解释中采用像似符、指示符和规约符的三分法。尽管三元的区分方式可能是皮尔斯的原创,但这一区分方式几乎不是他的原创。因此,我把这个重要的任务看成是对第一性、第二性和第三性的重新思考,而这似乎被大多数皮尔斯追随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而那些不愿意将自己视为皮尔斯正统追随者的符号学家们通常会忽略这一点。
因此,我开始比较胡塞尔和皮尔斯各自的现象学,我认为皮尔斯现象学只能被视为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特例。接着我思考了皮尔斯三个范畴的直观基础,认为它们必须被理解为非常通用的原型概念。特别是,我声称这些范畴并没有足够具体地定义符号的概念,相反,它必须来源于从胡塞尔和皮亚杰处受启发而产生的现象学思考。接下来,我表明了在皮尔斯手稿中所呈现的二元和三元关系,它们的概念可以在社会心理学的使用中被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用来解释意识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意识的出现,及这种出现本身成为意识的主题。在最后一节中,我回到了符号问题,在这个术语的正确意义上,试图说明一般符号的结果,特别是亚像似符。特别地,我认为紧随皮尔斯观点,许多通常被称作比喻的东西实际上仅仅是图表,因为比喻不仅要求重新解释关系术语,还要求关系本身。
如何将现象出现的意识、对这个出现的反应和对诸如符号的复杂实体的基本观察这三个行为相关联起来,目前仍不清楚,更不要说如比喻这样的符号了。我认为,这可能是皮尔斯理论应该从胡塞尔工具箱中挑选工具之处: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是一个过程,意义通过这个过程保持被动,逐渐积累并在个复杂结构的较深处分层,直至它们在现象学反思中被层层地重新激活。在这个意义上,不管它们是什么,符号都是由某种出现的东西、某些产生反应的东西和某些意识到正在发生什么事情的人们所建构的。当它关注于我们现在生活中综合而成的东西,以及发生现象学,当它涉及人类生命的世世代代以及甚至更多人类生活的世代的建构时,构成我们文化世界的这些不断持续的过程,就是胡塞尔后来所说的发生现象学(genetic phenomenology)(见Steinbock 1995;Welton 2000)。
[1] 这篇文章是在我担任隆德大学认知符号学中心主任的时候完成的,该中心是由瑞典银行三百周年纪念基金会资助。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已经在符号学研讨会以及隆德大学的认知符号学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我要感谢这些研讨会的参加者,以及刊物编辑和给出许多明智评论的匿名审稿人。
[2] 兰斯德尔是基于他对胡塞尔和梅洛-庞蒂非正统学问的阐释,他彻底误解了胡塞尔对笛卡尔和科学的看法。
[3] 正如帕门蒂尔所指出的,与此相关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皮尔斯对符号学资源的表达缺乏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不同的,并影响着符号的意义。然而,就意向性而言,我经常暗示皮尔斯所谓的符号的基本含义正是意向性。
[4] 虽然皮尔斯作品中的一些段落暗示了这一解释项,但另一些人似乎认为,最终解释项必须达成。皮尔斯在写给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信中写道:“换句话说,我们的理性类似于支配宇宙的原因;我们必须假定这一点,否则就会对发现任何事情感到绝望。”同样参见斯特瑞夫尔特(2007,432,n.57),他对皮尔斯观点的看法,更类似于一个对应理论,而不是一个真理的一致性理论。
[5] 关于更多以及近期的现象学方法理论,可以参见帕托切克(Patočka 1996)、索科洛夫斯基(Sokolowski 2000)、莫兰(Moran 2005)、史密斯(Smith 2007)、汤普森(Thompson 2007,267 ff.)以及加拉赫尔(Gallagher)和扎哈维(Zahavi 2008)。
[6] 一位匿名审稿人认为,皮尔西现象学可以“概括其他科学(尤其是逻辑学)的成果”,但这似乎与上述定义不一致——这并不是说,皮尔斯可能也没有这么说过。
[7] 例如“再现体”,缺乏细分的第一性;“对象”,可二元划分的第二性;解释项,可被阐释为多种多样的三元体。然而,像似符,除了作为第一性,还有三种分类:形象、图表和比喻。
[8] 它是强是弱另一个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不会展开讨论。
[9] 这是一个世界观念,从古代到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和雷蒙德·勒尔(Raymond Lull)(Yates,1964,1966;Eco,1995)及以后。
[10] 正如斯特瑞夫尔特明智而审慎地说道,这是由叶姆斯列夫所做的同样的三重区分。
[11] 因此,从符号的角度来看,像似性开始只是作为一个具有潜在意义的有趣的像似基础,正如我在其他地方提到的那样(Sonesson 1989,2007a,2007b)。
[12] 在其他地方,罗施(Rosch)错误地将她的原型概念与韦伯的“理想类型”联系在一起。索内松证明了这一点的错误:“原型”(prototye)是由“范畴的事例”所定义的,包括与这个中心实例有一定距离的其他项,而“理想类型”是一种与现实的关系被夸大的人为的创造,并且可能包含经常投射到时间和/或空间上的属性。
[13] CP 1.525似乎会将这个术语与其他类别的组合限制起来,但这将是我们在上面讨论的一个特例。
[14] 正如一位匿名审稿人给我的建议一样。
[15]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int_(geometry).
[16] http://en.wikipedia.org/wiki/Circle.
[17] 它也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哲学范畴,但也许最著名的是在梅因·德·比兰(Maine de Biran)的作品中。
[18] 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无疑是这种意义上的一种反思,但正如索科洛夫斯基明智地观察到的那样,它不是唯一的。
[19] 或者某事物:对于皮尔斯来说心灵不一定是一个主体,但他也承认,至少在目前,要解释心灵,除了将它作为一个主体之外别无他法。
[20] 2012年2月9日,在伦德的认知符号学研究中心的研讨会上,作者发表了一篇演讲《移情现象学的解读》。
[21] 从另一个维度开始看图表,第一位的第二性是存在的,第一位的第三性也是如此,但是它们不可能是我们要找的东西。
[22] 然而,问题是,在皮尔斯的组合中,这将会是一种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