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南宁市铝产业品牌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铝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激发市场活力,紧紧围绕南宁市铝产业“科技研发—合金材料—精深加工—下游应用—成套装备”的发展方向,以做大做强铝产业为目标,以推动铝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强化自主创新为主线,以完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为支撑,以丰富铝产品体系为切入点,以加强精致化管理为保障,重点发展科研及合金、精深加工、下游应用三大领域,打造军民融合的终端消费产品,锻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促进产品品牌与铝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推动南宁市铝产业技术创新和改造升级,扩大铝合金新材料应用范围,深化铝产业国际合作,把南宁市建设成为广西铝工业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的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端铝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原则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科学研判铝产业的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按照面向市场、面向客户、满足需求、引导消费的品牌发展思路,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构建适合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品牌发展格局,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大铝产业品牌的培育力度,营造有利于铝产业发展的环境。

2.坚持创新驱动原则

坚持做大做强做精做特铝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支持优势企业整合国内乃至国际科研力量,建立创新联合体,突破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从执行标准到创造标准转变,不断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使铝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坚持突出重点原则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市场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因素,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铝产品,找准品牌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突出重点、扶优扶强,集中力量加大对铝产业中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扶持,形成重点带动、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铝产业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制定中长期品牌战略规划,确定阶段性目标和行动方案,持之以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同时要统筹谋划,实行品牌全生命周期开发和管理,推进研发、设计、营销、管理、传播、服务等环节的相互协同,形成合力,加强对品牌成长过程的维护、管理和创新。

(三)主要目标

大力推进铝产业品牌培育工程,到2022年,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应用技术研发平台1~2家,建立起铝合金新材料研发创新体系,建成2~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引领市场,努力推动铝加工业向智能、智慧和绿色制造转型,铝产业集群基本形成,涌现一批品牌战略明晰、品牌管理体系健全、品牌建设成果显著的企业,形成一批品质优良、影响力强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5年内力争打造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国家级、省级区域品牌2~5个,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省级、市级产品品牌20个以上;形成5~8家装备水平较高、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南宁市铝加工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超1000亿元,南宁市铝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及在国内分工地位明显提升,国际化主体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

(四)重点任务

不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优势,品牌都具有形象性、影响力和效益性,其关键在于技术和创新,可以说研发创新是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南宁市铝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实质上是为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南宁市铝产业居于行业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以品牌提升质量和占有市场率,促进产品及新技术扩散到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因此,需要实施五大重点工程。

1.研发创新工程

一是打造铝合金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好产品要靠研发创新。按照“先研发、后建设”的发展理念,推动研发平台建设,围绕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绿色建筑等领域应用高性能铝合金和铝基复合材料、高端铝加工新工艺和智能化新装备等,通过引进和优化整合等途径,创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争创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依托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技术优势,采用“企业+X(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上下游)”模式组成铝产业创新联盟,在高端铝合金材料和加工技术、汽车轻量化、铝合金锻造技术、高纯铝合金纯净化技术等铝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实现技术突破,建立铝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体系,面向市场研发产品。采用“科学家团队+专业企业+社会资本+政府资本”模式成立包括产品开发、特色工艺与设备、原料、包装设计、品牌等在内的研究院,力求在铝产业各个环节实现创新和突破。

二是推进平台建设。完善铝加工产业发展所需的实验、检验、测试、认证等平台建设,打造铝合金新材料及应用研发创新集聚区。加快铝产业孵化器建设,鼓励孵化器将孵化功能延伸到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促进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源源不断地吸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品牌建设打下基础。

2.品牌培育工程

一是培育区域品牌。发挥“南南”品牌优势,依托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所拥有的资本、科技及人才优势,在航空、交通等领域应用的铝合金新材料产业集群中创建一批自主品牌,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分层分级培育区域品牌,打造集中度高、辐射带动强、质量效益好的全国、全区名牌2~5个,培育品牌发展新优势,促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开发区和特色铝产业集群,创造条件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实现抱团发展、板块式发展。

二是大力培育品牌企业,尤其是龙头品牌企业。企业是实施品牌战略的主体,重点围绕高端铝合金精深加工、汽车、航材锻造(军民融合)配套加工、轨道交通、高端绿色建筑铝材、成套设备等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价值高、规模大、实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集团,推进强强联合、并购重组,培育一批龙头品牌企业。大力发展民营品牌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鼓励民营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建立产供销和技术开发等协作关系,促进专业分工,注重以品牌提质增效,努力使“南宁产品”向“南宁品牌”转变。引进和培育并举,集聚铝产业“专精特新”中小型产业链配套生产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一批中小企业集群,培植“单打冠军”类中小型品牌企业,催生更多的“瞪羚企业”。对小微企业品牌进行扶持。加大小微企业品牌培育力度,重点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对实现“小升规”的企业,加强自主商标培育,提升企业品牌附加值。探索建立支持中小微企业共享区域品牌机制。

三是培育产品品牌。品牌最终用产品来说话,要用产品做代言,市场只有通过产品才能了解品牌背后的故事或者文化。因此,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品牌思维、极致思维,将产品锻造成精品以提高质量和附加值,提升并扩大企业效益与规模。有意识地在五大铝产业群中构建明晰的核心产品品牌、渠道品牌,指导企业进行商标注册,策划好品牌形象、标识,谋划好品牌的定位和推广模式,按照“市级品牌—省级知名品牌—国内领先品牌—国际一流品牌”的思路建立和完善品牌建设推进机制,分层次地精准指导,培育产品品牌梯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3.质量提升工程

一是提升管理质量。坚持质量第一,广泛推行ISO 9000、ISO 14000等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使用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尝试向“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免费发放“质量管理提升券”,扶持企业邀请质量管理专家上门辅导,有效提升企业内部质量规划、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采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高端智能装备,实现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从而促进整个铝产业链的质量提升,在品牌建设上站稳脚跟。

二是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分行业、分产品地推进实施标准与国际及先进标准的对标达标。鼓励铝产业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甚至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制定严于现行标准的质量性能指标。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铝产业行业领域国际、国家标准的研制,旗帜鲜明地鼓励和奖励企业承担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创新标准化与科技、知识产权的融合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

4.开放合作工程

一是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合作。鼓励企业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瞄准铝产业前沿,布局铝合金新材料高端应用产品,主动出击,抢占先机,出口铝合金材料和高端电子产品材料,打开国际市场。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重要合作平台,发挥“南宁渠道”的作用,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开展“南宁品牌丝路行”活动,全力稳定东盟市场。加强与世界知名品牌企业的合作,力争嵌入国际知名企业产业链条环节。

二是深化与国内城市的合作。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东部沿海先进城市,加强政策衔接,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作流动和优化配置,探索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努力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促进铝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品种多元化。

三是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建立与军队、军工企业和军队所属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机制,统筹建设军民共用科研基地,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研发任务协同创新机制,推动资源共享。

5.人才支撑工程

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企业家的培养和企业家队伍的建设,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企业家作为铝产业企业的主心骨和领路人,要树立“通过产品积蓄品牌势能,通过质量让产品和品牌实现共通”“品牌决定产品高度”的品牌观,并将其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的全过程。

二是引进和集聚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更加灵活的引进和培育人才政策,摆脱国有科研机构体制机制的束缚,突出一人一策,通过聘请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集聚一批领军人才。建立政策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南宁市创新创业。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职务发明科技成果投资入股,增加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借助“外脑外力”,与国际、国内知名公司开展合作与交流,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构建无边界技术中心。政府要下大力气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宜居宜业的好环境。

三是培养产业人才队伍。加强产业工人在设计、制作、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夯实品牌发展的技术和人才基础。激励产业工人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与岗位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争当工匠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