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要选谁

和咕噜小姐认识多久,她的倒追史就有多长。

每回开头她都奋不顾身献上百分百热情,每回收场都闹到不可开交。

她喜欢一个人去庙里祈福,一个人穿街走巷,一个人品尝特色小吃,一个人看夕阳西下。

她说人生很长,除非找到一个灵魂伴侣,否则单着也挺好。

在追求前一位男士的时候,我是事后才知道。当时,她用云淡风轻的口吻说,朋友之间信息难道不是应该共享吗?我想了想,问:“那你问他的是什么问题?”

她说:“我想知道他的工作五险一金的缴交情况,他买的车每月需要还贷多少。”

我沉默。我相信我的表情已经代替我回答了。

没过多久,因为工作需要,她认识了一位年纪比自己小的男生。我和这位男生算是泛泛之交。

之后,“他”成了她的口头禅:他喜欢吃海鲜,他不爱看电影,他喜欢娇小的女孩子,他……

“我很久没有见过他了。”最近一次见面,她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历经了人间沧桑。

不管如何时过境迁,咕噜小姐喜欢一个人的方式始终不变。

她说他几乎满足了她对灵魂伴侣的所有要求。两人看着日落,聊五险一金,谈房贷车贷,慨人艰不拆。

一天,男生约了相亲的女孩,被她撞见。

当晚,她假若无意地询问他一天的行程,男生一条龙说下来,就是没提及她最想知道的信息。她介意了,睡了一觉醒来,仍然气愤难当,发了短信质问男生为什么要欺骗她。

男生很无奈,委婉地告诉她这属于隐私,不在朋友之间【必须交代】的范围里面。最后,如她所愿的,承认这是前些日子家里给他相亲的女孩。

咕噜小姐觉得世界在她眼前崩塌。

她忿忿地向我投诉男生如何不君子,我告诉她,这是成年人的游戏规则。

她说:“不对,如果他是诚意的交友,为什么怕我知道?”

我说这不是怕与不怕,而是愿不愿意,在双方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约束的前提下,男生有权力决定是否将交友信息与人分享。

从我这里没有得到预期的反应,她微带怒气:“作为闺蜜,你难道不应该去帮我出气么?”

我哭笑不得:“你俩是男女朋友吗?又或者,你俩有暧昧关系吗?如果都没有,那我又有什么立场呢?”

她翻出一条聊天记录,力图证明他俩处于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

我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比学生时期更仔细。一段中文,晦涩得比英语阅读还难共情。

读了三遍,她告诉我,这是一段告白,她铺了好长的梗。

“所以呢?你告白,然后你们就是暧昧阶段了?”我问她。

她坚定地点头。

我继续问:“那他的回答呢?”

她一脸困惑地说:“他没有拒绝,也没有接受,但行为上偏向于拒绝。”因为从那以后,她就再也没见过他了。

故事的结局,我没追问。之后她告诉我,她和男生没有撕破脸,没有拉黑,他们仍然保持表面上的和平。她很满意这样的ending。

前段时间,咕噜小姐去参加婚礼,碰到了【前一位男士】。那一瞬间,她坍塌的世界在复原。

她的眼神太热烈,以至于,身边的朋友都以为她的情感仍然停留在青葱岁月那段朦朦胧胧却轰轰烈烈的暗恋。

是的,她对面坐着的,除了【前一位男士】,还有已成为过去式的【李大仁】。曾经,她希望两人缔造出现实中的程又青与李大仁。

他是班长,她是副班长。

他感冒了,她送药。

平安夜,晚自习时间,她送了他一颗平安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他委婉地拒绝,她说这只是节日的仪式感。场面顿时有些僵硬。

他勉强地收下平安果,却不再出现在晚自习的教室。

闲聊中被问及,【李大仁】说自己单身。众人默契地开始无剧本式撮合,伴娘甚至献出自己抢到的捧花。而咕噜小姐则淡淡唱出【我可能不会爱你】的主旋律。

都说每个人生命中一定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如果这个理论成立,咕噜小姐的人生可能重启了很多次。

如今,她陷入了选项太多只能寄情于工作的迷局。三位男士都曾让她心动,都曾让她付出行动,现在又都恢复单身。

到底该选谁呢?这是咕噜小姐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拨冗思考的择偶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