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体心理服务技能(本会团体方向)培训教材·习题集
- 韦志中
- 9858字
- 2021-09-10 17:26:04
第二部分 心理学文史知识习题
第七章 心理学史知识习题
一、单选题
1.(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A.1879年
B.1789年
C.1889年
D.1891年
2.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缪勒
B.海林
C.艾宾浩斯
D.铁钦纳
3.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
A.赫尔
B.班杜拉
C.华生
D.巴甫洛夫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 )提出来的。
A.巴甫洛夫
B.托尔曼
C.韦特海默
D.斯金纳
5.勒温提出了他的以需要为动力的动机体系。这一动机体系包括六个基本概念,以下不属于六个基本概念的是( )。
A.需要
B.紧张
C.效价
D.变量
6.( )是现代西方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心理学,对西方的哲学、神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等都有广泛的影响。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格式塔
7.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其中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道德原则
D.至善原则
8.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心理对象的( )。
A.整体性
B.一致性
C.普遍性
D.典型性
9.( )是勒温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其理论的核心。
A.心理动力
B.行为动力
C.心理场
D.场动力
10.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挫,往往把悲伤和愤怒发泄到家里的宠物或玩具上,这种防御机制是( )。
A.否认
B.投射
C.反向作用
D.移置
11.“集体潜意识”这个概念是由( )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埃里克森
D.布伦塔诺
12.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是埃里克森社会心理人格发展( )阶段的任务。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13.在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主动对内疚”的冲突发生在( )。
A.儿童早期
B.学前期
C.学龄期
D.青少年期
14.下列( )的发表,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A.《心理学评论》
B.《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
C.《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D.《科学和人类行为》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人格发展每个阶段都存在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
B.自我同一性是本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
C.成长中的儿童有许多零碎的自我表象,健康的自我是把零碎的表象整合成同一个人
D.个体潜意识地追求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连续感,感受到生命的连贯性
16.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基之作”的是( )。
A.《动机与人格》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个新的突破》
D.《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
17.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的流派是(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格式塔
18.强调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是( )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中心内容。
A.华生
B.斯金纳
C.巴甫洛夫
D.班杜拉
19.( )所建立的社会学习理论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A.班杜拉
B.韦特海默
C.华生
D.霍妮
20.“顿悟说”是由( )提出来的。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勒温
D.苛勒
21.创造性地借用了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概念,并把这些概念和心理学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是( )的特色。
A.格式塔心理学
B.后现代心理学
C.拓扑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22.人的长时记忆系统之外,还存在着短时记忆系统,这个“两种记忆说”是由( )提出来的。
A.沃和诺尔曼
B.阿特金森
C.希夫瑞
D.克雷克
23.神经系统的学习发生在两个神经细胞相互连接的突触处,突触间连接强度是可变的,并首次给出突触间连接权重值变化的方案,这就是著名的( )。
A.脑组织的加工范式
B.Hebb学习规则
C.感知器模型
D.Delta学习规则
24.( )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受关注的内容,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支柱性理论。
A.动机理论
B.人格理论
C.需要问题
D.自我实现问题
25.心理学家对于行为的研究不在于寻找行为背后的个人世界原因,而在于对建构行为的话语进行分析,分析是哪些话语通过其操作特点而导致了行为产生,这是( )心理学的特点。
A.认知心理学
B.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C.后现代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2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性习论里,遗传与环境哪个决定人发展的问题获得了较科学的解决。
B.性习论认为,所谓“性”(心理机能)有两种:一种是遗传得来的性(生性),另一种是人出生后由学习得到的性(习性)。
C.人的生性有很多,且人人一般都具有(性近),而习性多种多样,其发展因人境遇不同而差别渐大(习远)。
D.性习论在不否认遗传因素的前提下,突出了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作用,符合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实际。
27.人的知识、智能与德行是先天就有还是后天生成,这是自古至今学术界争论的话题。在中国,( )一直处于主流地位。
A.生知论
B.学知论
C.知行合一论
D.七阶段论
28.对于学习过程,中国先哲最具代表性、完整性的是“七阶段论”,将完整的学习分成七个阶段,七阶段下列正确的是( )。
A.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时习、笃行
B.立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时习
C.立志、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笃行、时习
D.立志、博学、审问、明辨、慎思、时习、笃行
29.对中国近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主要有( )。
A.龚自珍
B.王国维
C.蔡元培
D.梁启超
二、多选题
1.西方心理学的诞生主要归功于两个方面的文化演进和策动,其一就是西方哲学思想的长期孕育,这些哲学思想包括( )。
A.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
B.西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心理学思想
C.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D.近代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2.对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起到重要催生作用的自然科学包括( )。
A.天文学
B.生理学
C.生理神经学
D.物理学
3.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 )。
A.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精神分析
4.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于( )因素。
A.操作
B.操作强化
C.刺激
D.应答
5.在班杜拉看来,观察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活动,他按信息加工的模式,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动作复现过程
D.学习过程
6.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形成受五种因素影响,以下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正确的是( )。
A.替代性经验
B.社会因素
C.言语劝导
D.心情
7.以下属于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理论观点的是( )。
A.突现论
B.同型论
C.知觉的组织原则
D.创新性思维
8.勒温心理学是趋向于社会科学的心理学,其研究的最大特色是对( )等的强调。
A.需要心理系统
B.紧张心理系统
C.团体行为
D.个体行为
E.社会气氛
9.下列关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中,正确的有( )。
A.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
B.潜意识包括性的欲望
C.意识严密防守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
D.潜意识的心理支配着人的一生
10.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 )等几种类型。
A.现实焦虑
B.未来焦虑
C.道德焦虑
D.神经症焦虑
11.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大部分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
A.知觉加工
B.模式识别
C.注意与记忆
D.问题解决
12.下列关于联结主义心理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联结主义模式的基本构成成分包括单元和联结
B.单元是带有活性值的简单加工器
C.联结是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
D.单元及单元之间的联结则构成网络
13.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思想渊源包括( )。
A.机能主义
B.人性论
C.人道主义
D.现象学
14.下列属于马斯洛“高峰体验”特点的有( )。
A.产生的突然性
B.程度的强烈性
C.感受的完美性
D.存在的普遍性
15.下列属于后现代心理学观点的是( )。
A.知识、心理、意义都只不过是社会的建构
B.人们可以达到对世界的客观理解
C.知识是以语言形式表述的社会一致意见
D.心理并非先在于主观世界的“本质实在”和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或摹写
1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观察法和测验法
B.条件反射法
C.言语报告法
D.社会实验法
17.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的形成主要受( )等因素的影响。
A.行为的成败经验
B.个人经验
C.言语劝导
D.情绪和生理状态
18.下列属于知觉组织原则的是( )。
A.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B.接近或邻近原则
C.相似原则
D.开放原则
19.下列关于勒温的公式B=f(P, E)正确的是( )。
A.B代表行为
B.f指函数关系
C.P指人群
D.E指全部的环境
20.关于勒温的团体内聚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团体都面临着内聚和分裂的压力
B.分裂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团体内各成员间交往的障碍或团体内个体的目标与团体目标间的冲突
C.内聚力主要指团体成员间的凝聚力
D.内聚力的强度依赖于个体求得成员资格的动力强度
21.弗洛伊德确定了神经症焦虑的几种表现形式,它们分别是( )。
A.漂浮的焦虑
B.变态恐怖焦虑
C.现实焦虑
D.惊恐反应
22.集体潜意识指的是( )。
A.人类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B.在每一世纪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C.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本能和原型
D.原型不能在意识中直接表现,但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始意象或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23.马斯洛还提出了自我实现的途径,以下正确的是( )。
A.充分地、无我地体验生活,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和事业
B.承认自我存在,要让自我明显地表现出来
C.能从小处做起,倾听自己的爱好和选择
D.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
24.罗杰斯认为自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
A.自我概念属于对自己的认知范畴,包括对自己的特点的知觉,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的知觉的总和
B.认为自我概念是有组织的、较易变化的结构
C.认为自我只能表征控制行为的主体
D.认为自我是一种经验的整体模型,这种整体模型主要是有意识的或可以进入意识的东西,通常能够被人所知觉
25.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
A.打破了以往疾病诊断的界限,不做疾病诊断和鉴别,治疗对象不分正常病人和精神病人,而统称为来访者
B.不太重视治疗环境与气氛
C.不太重视治疗技术和技巧
D.主张治疗师不以专家、医生自居,而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以平常的态度来对待来访者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1955年8月,中国心理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潘菽为中国心理学会第一任理事长
B.中国现代心理学发展时期的最初阶段首要任务是进行心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C.自1976年10月起,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心理学也由此获得了新生,进入重新恢复阶段
D.自20世纪80年代至1999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心理学事业进入了一个稳定发展阶段
27.中国古代心理学的智能心理观包括下列( )等理论。
A.智能先天基础论
B.智能天人合一论
C.“知而获智”观
D.智能相互依赖论
28.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的基本理论观点有( )。
A.人贵论
B.身心论
C.性习论
D.性情论
29.以下属于我国心理卫生思想中保健原则的是( )。
A.治人、事天莫若啬
B.道法自然
C.害于生则止……利于生者则为
D.物也者,所以养性也
30.当代中国心理学事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的标志主要有( )。
A.国家科技部将心理学确定为18个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促进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普及
B.开设心理学专业、心理学系或心理学院的高校不断增加
C.心理学专业博士点与博士后流动站的发展“由点向面,全面开花”
D.与国外心理学同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频次增多,档次提高
三、简答题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简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
3.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4.简述勒温的心理场理论。
5.简述人本主义的需要动机理论。
6.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弗洛伊德的8种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3.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什么?
4.简述我国古代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为什么未能在现代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D
3.C
4.D
5.D
6.A
7.B
8.A
9.C
10.D
11.B
12.C
13.B
14.B
15.A
16.A
17.A
18.B
19.A
20.D
21.C
22.A
23.B
24.C
25.C
26.C
27.B
28.A
29.A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D
4.AB
5.ABC
6.AC
7.ABC
8.ABCDE
9.ABD
10.ACD
11.ABCD
12.ABCD
13.BCD
14.ABCD
15.ACD
16.ABCD
17.ACD
18.ABC
19.ABD
20.BD
21.ABD
22.ABCD
23.ABCD
24.AD
25.ACD
26.ACD
27.AC
28.ABCD
29.ACD
30.BCD
三、简答题
1.在1913年发表的《行为主义眼中的心理学》中,华生明确地宣称:在行为主义者看来,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就是预测和控制行为。这段话包括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行为是可以外部公开观察的有机体的反应;再次,行为完全独立于意识,应该根据行为自身的特征来研究行为;最后,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应该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包括:(1)本能理论。完全否认本能,认为遗传的只是身体结构,而不是身体的机能和心理素质。所谓能力、才能、气质、心理构造和性格,都是摇篮时期训练的结果。(2)情绪理论。认为条件化是情绪发生和复杂化的机制。人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3)人格理论。华生认为,人格是个体整个行为模式的总体,是个体一切动作的总和。至于如何改变人格,华生认为:彻底改变人格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改变个体的环境来重塑个体,用此方法使新的习惯加以形成。
总之,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他对心理学对象和方法客观化的基础上的,他对各种具体心理现象的研究都是对其客观“刺激—反应”的行为公式的具体应用和说明,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能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真正的自然科学。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潜意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所谓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2)精神分析的方法。精神分析主要研究意识现象,但潜意识不能被直接认识,因此,必须通过一些独特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这些方法是: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法和日常生活心理分析法。
(3)本能论。弗洛伊德十分强调潜意识的重要性,而潜意识的核心内容就是本能欲望和冲动。弗洛伊德在晚期理论中修正了早期的本能理论。他分析了自我本能具有保守性、倒退性和强迫性重复,从而引申出死本能。他又将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合并为生本能。总之,生本能代表爱与建设的力量,其目的是生命的生长与增进。死本能则代表了恨与破坏的力量,目的是死亡或回复到无生命、无机物和生命的解体状态。
(4)人格论。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晚期提出了新的人格学说,即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
(5)焦虑与防御机制理论。①焦虑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自我对冲突所引起的结果的反应,是个体把冲突看作一种危险的或是不愉快的信号所引起的结果的反应。他认为,焦虑可能使个体不恰当地使用防御机制,导致心理疾病。焦虑有三种类型:现实焦虑、神经症焦虑、道德焦虑。②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是自我的本能。他主要提出了8种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反向作用、投射、否认、移置、升华、自居作用、倒退。
(6)社会文化观。弗洛伊德社会文化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性和人类文明相对立。他所理解的人性就是人的本能,特别是性本能;文明或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他认为,文明发展的动力只能来自对个人的本能的压抑和升华,或者,文明的发展要以牺牲个人本能需要的满足为代价才能实现。
3.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马斯洛主张从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意识体验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主张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他认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对立是人格发展水平不高的表现,越是高级的价值越是依赖于人的有意识活动的积极作用。科学心理学的宗旨是要创造出一种“阐述人的心理生活史的新方式”,对健康的心理、人格做出新的、有意义的和有价值的规范,从而为建立合理生活奠定普遍的理念基础。马斯洛强调只有坚持以健康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在研究方法上,马斯洛强调作为一门研究人的科学的心理学,必须考虑人的特殊性,关心人类生活的意义、价值,应该以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方法要顺应问题,并为问题服务。正确的做法是应该以对个人或社会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以心理现象的本质为中心。
4.心理场是勒温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也是其理论的核心。勒温认为,心理场就是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也就是说,心理场包括一个人已有的生活的全部和对将来生活的预期。勒温又认为,每个人的心理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组成部分都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们会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在数量上和类型上不断丰富和扩展。勒温主要借助心理场来研究一个人的需要、紧张、意志等心理动力因素,因此,人们又常把勒温的心理场称为心理动力场。
为了更好地说明心理动力场,勒温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心理生活空间。生活空间可以分成若干区域,各区域间都有边界阻隔。个体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心理生活空间中随着目标有方向地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移动。个体发展的心理过程实质就是生活空间的各个区域的不断丰富和分化。这些区域的丰富和分化沿着多个方面进行,如身体、时间现实和非现实等方面。勒温的生活空间其实是对心理环境和心理动力场的一个总的描绘,它成为勒温理论中最有影响的一个概念。
5.需要问题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最受关注的内容,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支柱性理论。马斯洛式动机的出发点立足于需要上。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源泉和基础,需要的性质、强度决定着动机的性质和强度。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生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普遍的生理和社会需求,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类是发展性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主要指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体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潜能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能产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6.“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罗杰斯对心理学的一个突出贡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在与环境的长期交互作用中,逐渐把自己的“自我”一分为二:“自我”与“自我概念”。所谓自我,是指真实的自我。自我概念则是一个人对自己经验和体验的知觉、认识。当自我与自我概念一致和协调时,相应的个体心理就是健康的,就能达到自我实现;相反,适应程度低的自我与自我概念则趋向不一致和不协调,就会出现心理压抑、心理失调、焦虑等各种心理障碍甚至疾病。心理障碍的根本原因是背离了自我实现的正常发展,咨询和治疗的目标在于使自我恢复正常的发展。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方法被称为“来访者中心疗法”。这种方法把改变人格的主要责任放在患者本人身上,而不是像精神分析学派那样以治疗者为中心。罗杰斯认为,人是有意识、有理性的,人们总是被有意识的思想引导的,而不是受自己不能控制的无意识力量支配。人的最终标准是他自己的有意识的经验,这种经验能提供一种理智和情绪的框架,人格在这个框架中持续不断地成长。他反对医生中心权威论,反对采取强制和生硬的态度对待患者,主张心理治疗要有真诚关注患者的感情,要通过认真地听达到真正的理解,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患者运用自我指导的能力,促进患者内在力量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心理治疗普遍以“问题解决型目标”为主,以“减少痛苦症状”“增强自信”“选择更好的职业”等作为描述这种心理治疗类型的常用概念。罗杰斯坚持了“人格成长型”的心理治疗目标,提出人格成长型的心理治疗目标的最终效果在于人性的实现和人格的改变。次级目标则是改变自我结构,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情绪经验,如减少内在冲突,增强自尊心和自我整合能力,提高对生活方式的满意度,从而成为一个充分起作用的人。他认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填平自我概念与自我经验之间的沟壑。
四、论述题
1.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应付焦虑、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方式,是自我的本能。他主要提出了8种自我防御机制:
压抑:指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排遣到潜意识中去,压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防御机制。
反向作用:指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例如,心里对某人深怀妒忌,但是因碍于道德观念或吃醋、报复之心等不显露,反而表现出对对方非常热情和友善的态度。
投射:指把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社会偏见现象即来源于投射作用。常见的精神病患者的被害妄想也来源于投射作用。
否认:指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在否认中,重新解释事实占有很大的成分。
移置:指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或是转变驱力。例如,学生在学习或人际交往中受挫,往往把悲伤和愤怒发泄到家里的宠物或玩具上。
升华:指将本能冲动转移到为社会赞许的方面。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只有在自我是健康的、成熟的,且性本能得到部分满足时,才会采用这种防御机制。
自居作用:又称认同,指个体把他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模拟他人的行为。如个体以重要人物自居,如老师、名人等,从而进一步内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人格。
倒退: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经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情,减轻焦虑。
2.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而展开的一个进化过程。他主张,人的一生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是固定地以不同的先后顺序逐渐展开的,且这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
3.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首先,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满足了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就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的满足。
其次,美国社会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面临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和严重的异化现象,特别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研究和解决。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主张,正是代表了一种对“科技中心主义”的反省,代表了美国心理学界对时代精神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
最后,社会生活中的文化变迁、心理冲突与价值观的危机,需要有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模式来应对。传统的美国文化认为“人的幸福是由物质利益和金钱来铸成的”,但是20世纪70年代,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怀疑,许多人陷入心灵孤独、情感焦虑、价值危机、意义性丧失等心理冲突。以探索一种人的“心理生活新方式”为己任、强调对人自身价值潜能发掘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应运而生。
4.中国古代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未能在现代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受到思维方式的限制。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天人合一式的传统思维方式,容易将人与人的关系类推到人与物的关系上,从而不利于心理学研究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导致中国古代生理心理学思想和实验心理学思想相对贫乏。
(2)以“孝”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体生理解剖学的发展。尤其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其他学说或被边缘化,或逐渐灭绝。在这种大背景下,《孝经·开宗明义章》所说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被世人奉为“圣旨”而遵从,中国古人包括医生不敢轻易去解剖尸体,因此导致古代中国没有取得像欧洲19世纪所取得的生理心理实验科学成果。
(3)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心性之学,不大受医学界的生理研究的启发与影响。与西方冯特受生理学研究启发而推动心理学诞生不同,国人不善于从医学研究中吸取灵感,从而使中国古代的心性之学失去与医学“交叉”的机会。
(4)古代中国人推崇“学而优则仕”,导致许多读书人一生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钻研儒家经典上,而将与科举无关的知识和技能视作“奇技淫巧”。
(5)清末民初动荡的社会环境无法为学术研究提供一方净土,无力为研究学问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