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婚姻心理学

为什么单身越久越不想结婚

为什么单身越久越不想结婚?这可能和婚姻恐惧症有关。

一、不良体验在作祟

很多人在结婚之前不可能只有一段感情,每一段感情也不可能都是很顺利的。当我们在感情中经历挫折时,我们就会有一些不良体验,这些不良体验会影响我们对婚姻的看法:我们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美好的感情。

不良体验的深度不同,对我们的影响也就不同。如果是轻微的不良体验,那可能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深一些,就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再深一些,就和我们整个人生的幸福挂钩了,可能我们就不再想结婚了。

那么,如果一个人过去没有经历过情感创伤,但也害怕结婚,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不良体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另一个就是替身经历,即从外界中获取经验,从而进行体验。比如父母从孩子记事起就一直在吵架,好像两人从来不相爱,跟仇人似的。这些虽然不是孩子亲身经历的婚姻,但是他们却真真实实体验到了。

不良体验有没有亲身经历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体验到。我们通过体验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婚姻观,从而形成我们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不想结婚的人可能就存在不良体验的情感创伤,对婚姻存在恐惧感。

二、婚姻合作能力弱

婚姻其实就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分为经济合作、社会合作和心理合作。

经济合作:大家一起赚钱,一起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社会合作:繁衍是人类的一大问题,我们只有通过结婚,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你大龄未婚,别人就会觉得你很不正常,这种看法是社会的评价。不管你有没有疾病,不管你有没有心理困惑,只要你还没结婚,就是不正常的。作为社会人,我们逃脱不了别人的评头论足,我们似乎只有通过找人结婚,才能消除别人的闲言碎语。

心理合作:我们需要跟他人建立一种依恋的关系,需要在关系中确认自己是不是有价值,丈夫的一句“老婆,你真漂亮”,这比妻子在镜子前确认更有效。你确认自己一千遍,往往不如由你在乎的人再确认一遍来得效果好。我们在心理上的自我认同和安全感需要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结合中、相处中去获取。虽然我们的亲密关系不是长期的,但是婚姻是长期的,所以一旦双方走进了婚姻,这说明两人心理上都有了保障,无论什么时候内心孤独了、恐惧了、焦虑了,都有人在自己身边,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在婚姻中,不管是经济合作、社会合作还是心理合作,合作都是双向的,都是平等的。比如,丈夫问妻子:“我今天穿这件衣服好不好?”妻子说:“很好。”丈夫心里就满足了。等到妻子问:“老公,我今天这个打扮好不好看?”丈夫一脸嫌弃:“难看死了,赶紧脱掉。”妻子是鼓励丈夫、认同丈夫的,但丈夫是否定妻子的,时间长了,丈夫和妻子可能不能合作了。经济合作也同样,长期都是丈夫挣钱全家花,妻子挣钱自己花,时间长了可能也不和妻子合作了。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合作,合作都是平等的,都是双向的。

因为人们的合作能力是不对等的,有些人合作的能力很强,有些人合作能力弱,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合作能力。婚姻关系中的合作能力是需要强密度、深层次和高要求的,对一些合作能力比较弱的人来说,婚姻是一种危险的关系,是一种很难维持的关系。

其实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相关的。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能动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快速地适应。很多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适应能力很差,其实从一开始他们可能就是心理发育不良的人,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不知道怎么与别人相处。

合作能力丧失的人,不是不想结婚,而是结不了婚。当然他也知道他和别人是很难相处的,所以干脆就不合作了,变成了单身主义者。

三、享受孤独和自由

有些人单身久了,不想结婚,可能就是习惯了单身,享受到了单身的快乐状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低级需要是生理需要,就是吃喝拉撒睡这些生存本能的需要。第二级需要是安全需要。接下来的是尊重这种社会属性的需要,就是人们有没有被爱,有没有被尊重,有没有被看见。最后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就包括了一种生命自由的状态。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生命的追求就像飞蛾扑火、流星划空一样,是那种灿烂夺目的辉煌。很多时候我们害怕孤独感,但当和孤独感长时间相处下来,就会发现,我们不再害怕孤独感,会有一种享受孤独的状态。

孤独感和孤独是不一样的,孤独感是一种心理的负面的体验,而孤独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存在的状态,所以古时候皇帝都自称“孤”“寡人”。

孤独的人,就是天地任我行,宇宙任我踏,就是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就是王阳明先生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当一个人和自己相处时,已经满足了全部的需求,不需要借助外人或外物来为自己的生存保驾护航,那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一般的人在追求什么?生理和安全感。

中间层次的人在追求什么?社会依恋、尊重和满足。

高级的人在追求什么?自我实现。

单身久了,不想结婚,其实就是找到了孤独的状态,对一些人来说,这就是人生的至高享受。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一个人生活还那么开心潇洒,也许这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真正体会。

婚姻中常常感到孤独怎么办

一、分清孤独和孤独感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生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我们是一个人上路、一个人离开。人生的旅程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重要他人,这些重要他人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陪伴我们。比如,我们的父母、孩子、爱人。有的是在前半生,有的是在后半生,有的是在中间。但是,无论他们陪伴我们有多久,他们陪伴的深度如何,都无法改变我们的人生旅程需要由自己来完成。他们,只是陪伴者。

这样来看的话,我们还要理解第二个问题:孤独和孤独感是不是相同的?孤独是一个人与自我、外界和谐相处,自己享受当下的状态。而孤独感是我们在某些时候体会到的一种不良情绪体验。这两者其实不是一回事,它们的境界也并不相同。

我们通常说的孤独主要是指我们的孤独感。一旦外部的世界没有依附的时候,我们就会恐慌,就会产生失落,产生孤独感。而真正的孤独不是这样的。孤独是人本身至高的一种状态,到达这种状态的人,不再渴求别人看见自己,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再渴求别人认可,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二、婚姻的功能

接着我们来说婚姻的功能。我认为婚姻是有三种功能的,也可以说婚姻是有三种层次和境界的。

1.合作、生存和繁衍

婚姻第一个层次的功能是合作,它所起到的作用是生存和繁衍。我们需要让自己在这段旅程中生存下来。但在人类社会的最初,我们无法独自生存,我们要繁衍后代、传承生命,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人合作。

人类最早的时候,是一群人在一起才能活下去。一群人在一起才能打到猎物,一群人在一起才能把孩子养大。如果两个人看一个孩子,周围都是野兽,孩子就会被吃掉,连大人也会活不下去,所以那时候是部落社会。

后来,随着人类文明水平越来越高,智力水平越来越高,就不再需要一群人在一起了,只需两个人就能活下来,就能养活孩子,所以就发展到了对偶制。配偶制的婚姻就出现了。

2.社会的功能

后来,我们慢慢地有了一些社会需要,比如我们有社会依恋而获取了这种依恋感、安全感。那么这种社会心理依恋的需要,就是社会功能的一个层次。

这时人们的重要目标是发展和幸福。不仅只是生下来、活下来、长大成人,还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进步,包括人类文明的进步、自身的发展,而且还要追求快乐。所以在这个时候,婚姻的第二功能就出现了:就是我们要像个“人”的样子,要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在社会中,人需要社会文化的滋养,需要社会文化的保护。因此人才和其他生物有了区别。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有了社会压力。

为什么我们会受社会压力的影响呢?因为我们享受了社会文化带来的好处。社会文化是我们的一种社会心理进化,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社会文化,我们才像个“人”的样子,我们才活得有尊严、有思想、有道德,才活得快乐、潇洒。但社会文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压力。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人在婚姻中过得并不开心,并不幸福。

婚姻的第一个功能——合作、生存和繁衍,早已退居其次。但是生而为人,却一定需要第二个功能——社会的功能。不然我们就没有安全感,会感受到很痛苦、很孤独。

3.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

精神层面就是我说的最高层次,我们要寻找灵魂伴侣。这个层次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成长与修行。

人生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我们不只是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而是要在这个过程中,超越自我,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找到那种生命绽放的感觉。但我们找到这种感觉,需要成长,有时候单凭一个人是做不到的。所以在人世间除了独自修行,我们还可以寻找陪伴者,就是找伴侣。“伴”就是陪伴,“侣”就是两个人在旅行中,共同支持和灵魂交互的一种状态,即我们所说的灵魂伴侣。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找到志同道合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是不是一大快事?在社会中,我们首先满足了第一、第二层次需求,然后又可以达到最高层次的灵魂伴侣状态,这就是最满意的婚姻,最好的状态。

三、如何理解“和谁过都一样”

现在有很多人是满足了最低层次功能的需求,而第二、第三层面的需求满足不到,或者已经达到了第一、第二个层次,不再追求第三个层次了,安于现状。就是“我就找一个人和他生儿育女过一辈子,他挣钱回来我也挣钱回来,我们挣得不多,但彼此相安无事,互不干涉”。

所谓在婚姻中痛苦的人,其实是他的精神层面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也有一些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但是又渴望更高层次的婚姻质量,但他们做不到,就要去折腾。折腾久了,我们就说他们是“作”,就说他们是“虐”。

经常听到有人会说一句话:和谁过都一样。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为:它是对的,它又是不对的。

1.“和谁过都一样”是对的

其一,无论和谁在一起,相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就是我们在人格上、心理上、自我成长等方面遇到的坎儿。就好像我们要去幸福的乐园,必须要过这条河,是绕不过去的,无论多远,还是要过这条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是需要成长的。

如果我们没有成长好,一旦找到一个人,这个没成长好的部分就会显现出来。我们不论和谁过,这个部分都是躲不掉的。因为它是我们的硬伤,是我们的坎儿。所以,“和谁过都一样”主要是指不管我们和谁在一起互动,都会暴露出来我们没有成长好的部分。反过来,只要我们成长得完美,就会遇到更完美的人或者发生好的事情。

其二,“和谁过都一样”是指无论和谁在一起,都是一个合作、一场修行,都是一种社会功能的体现,都是可以相互促进和影响的。那么,有很多我们觉得过不去的坎儿,觉得对方有自己不能接受的地方,都有其另一面。挑战来临的时候,同时一定是有机遇的,我们和谁在一起,都有机会使自己成长得更好。因为我们人生的目的是成长,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和什么人在一起,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遇见的任何人包括伴侣,他们都是可以帮我们成长的。

其三,在两性关系成长中,无论我们和谁在一起,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牵绊,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是问题出现的形式不一样。关键是如何化解,如何共同面对。

2.“和谁过都一样”是不对的

其一,我们无论和谁在一起,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拿交朋友来说,有的人交往了几十年,他们对我们没有什么促进,但是有的人可能只相处了几个月,就使我们成长很多。从这个角度讲,婚姻中的伴侣也是一样的。有的人就是能够促进你成长,让你提升;有的人你跟他过了几十年,也没有在人格、心理、生命的质量、灵魂的境界上真正对你有促进。所以从修行和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找一个对我们有帮助的水平高的人或是彼此相互促进的人在一起,而不是“和谁过都一样”。

其二,婚姻的最高境界是灵魂伴侣。灵魂伴侣就是“你是自由的、独立的,我也是自由的、独立的,我们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彼此之间没有侵犯,也不会相互攻击和伤害,都是一种自由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找到的是心理不健康的人,他要么是越位,要么是侵犯性强,要么就是退缩和逃避。这种人跟我们在一起,我们是很难自由,很难快乐的。我们要找那些心灵自由的、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他们对我们没有破坏和伤害,甚至给我们带来爱和温暖,促进我们成长。

其三,成长是改变的可能。有的人在婚姻中遇到问题了,会问“我是离开还是不离开?”“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我们怎样界定对和错、应该还是不应该呢?我们要思考和明白一个道理,使我们婚姻的本质真正发生变化的是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彼此的成长。如果我们没有成长,那改变就是假的改变。

如果你自己没有成长,那么即使你再换一个人,你一样还是会遇到问题。所以成长是创造改变的可能性,会带来真正的改变。也就是说,如果你改变了,对方没改变,那么你就会超越对方;对方改变了,你没有改变,对方就会超越你。这个改变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四、自然而然分离的婚姻

其一,你成长了,对方没有成长。事物总是会改变和发展,包括你的婚姻。比如说有一些女士在婚姻里不再去改变她们的丈夫,不再等待丈夫的改变,也不再继续沉浸在不能改变的痛苦中,而是成长自己,完善自己的心智。当她们的智慧增长了之后,心灵更通透了之后,她们的丈夫就改变了。如果她们的丈夫没有改变,那么她们的丈夫可能就会退出“历史舞台”,婚姻就自然地结束了。这种结束就是真正的改变。

其二,或者是你成长了,不在原来的层次,或者是对方成长了,不在原来的层次,这种改变是自然的。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而这种自然发生的分离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祝福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衡量一段婚姻应不应该结束,是对还是错,是要看它是不是自然发生的分离。如果它是自然发生的,这个自然的前提就是有一方成长了或者是双方都成长了,觉得不能够彼此相互促进对方了。那么,这个时候的分开不会造成伤害,不会在过后仍有纠缠,也不会有未完成事件,甚至彼此会祝福对方。

在现实中,很多婚姻的解体是因为多种原因,放弃、逃避或者选择攻击、伤害,都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因此我觉得,在问“是离开还是留下来,应不应该”这样的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成长自己。

自己成长好了,一切问题的答案都会呈现,而不需要我们去四处询问、四处求证。就好比一栋三层楼,当我们走到三层时,我们的伴侣还在一层,自然和我们结伴而行的人就不再是他,而是三层的那个人。除非他奋力地追上来,也成长到和我们一个层次了。

其三,当我们都成长到一个层次时,发现彼此不愿再互相促进,也不能促进而自然地松开了彼此的手,“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那个时候就是自然发生的分离,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彼此“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从此生命再无交集而祝福彼此。

所以,在婚姻中,当有孤独感和各种痛苦时,我们不是要考虑应该怎么做或者怎么做才是对的,而是首先要考虑怎样成长自己。

夫妻间的冷战,如何化解

夫妻间的冷战,该如何化解?我们来说一下这个话题。

一、“冷战”新解

冷战就是“冷”和“战”的集合。

我们先来说一下“冷”。当我们内心的“温度”比较低时,我们就会感觉冷。大自然界里有热有冷,我们人心也是一样有热有冷。热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人是热心肠;冷的时候,我们就说这个人冷酷无情。

人心和自然界有一些相似之处,自然界有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冷的或者热的,有的人也是这样,他可能一直都没有温度高过,是冷冰冰的人;有的人一直也没冷过,是热情如火的人。

那么冷和热有好坏之分吗?没有。我们不能说一个热情如火的人好,而一个冷若冰霜的人就不好,因为这只是事物的一个表现形式。

有的人可能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热情,但是并不代表他跟你相处的时候不会爱,不会照顾你,不会关心你;同样地,一个热情如火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言行一致的,是懂得爱人的。这都是性格使然,无所谓好坏。

不过冷战里的“冷”,和自然的冷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后边的“战”字,就说明“冷”是我们和对方战斗的一种武器。

我们并不是真的冷,而是通过“冷”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和效果,或是让对方知道痛,让对方知道我们的存在,让对方屈服,等等。所以这个“冷”字,只是一种冷直觉,是一种冷功夫。

二、“冷”之两大奇功

金庸在小说中提有两大奇功,一种是阳,一种是阴,阳就叫“九阳神功”,阴就叫“九阴真经”。这两套功夫,其实没有好坏,都是至高无上的武功。

1.“九阳神功”

男女两人在一起时,有人会练“九阳神功”,用爱、热情、真诚去和对方相处。如果对方不理解做出一些行为伤害了你,你会以德报怨,用爱、用温暖、用正能量、用功力化解对方的戾气、邪气,或者是不良的东西。这是练“九阳神功”的人的特点。

2.“九阴真经”

金庸小说里提到的九阴白骨爪、摧心掌、移魂大法都属于“九阴真经”。练“九阴真经”的人可能化解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第一种是“九阴白骨爪”,可能就是抓住对方让对方动弹不得,让对方就范,对方不得不听我的。

第二种是练“摧心掌”。“摧”是“摧毁”的摧,心是心里,“摧心掌”就是一掌拍到你的心上,让你伤心无比,这就是摧心掌。常见在夫妻沟通中,就是你哪里有伤疤我就打你哪里。比如,一个男人从小就被父母抛弃,这是他最不能揭的伤疤,但妻子非要每次提起。

第三种是“移魂大法”,就是让对方失魂落魄,让对方找不到北。比如,在夫妻关系冷战中,妻子知道只要自己离家出走,丈夫就会到处找她,找不到的时候,他心里就会慌,一心慌就会失魂落魄。这时妻子用的就是“移魂大法”。

总的来说,练“九阴真经”的人出的都是阴柔的招数,都是狠招数。所以,当夫妻吵架时,怎么办呢?就是两个字“凉拌”。如果两人一直吵来吵去,搞到最后可能家都散了。所以,“凉拌”就是要冷静一下,好好想一想,这样的生活还要不要过。

3.“九阳神功”和“九阴真经”辩证看

“九阳神功”也好,“九阴真经”也罢,在我们的文化中,两者是相互辩证的关系。

我们的文化是一种太极文化,如果一个人内心有一团火,练“九阳神功”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如果一个人内心比较偏激,练了“九阴真经”,就可能会做出不利于他人的事情。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我们是爱对方的,而且两个人内心是善良的,是有品德的,那么冷战就相当于婚姻的一个调节剂。如果两个人内心生恨,对待对方就像仇人一样,那么冷战就会带来不良后果。

三、化解冷战三大奇招

要化解冷战,我们就要把“九阳神功”和“九阴真经”配合起来,这里我教大家三招。

第一招,心生善念。

无论两个人怎么吵,内心一定要有善意,不要治别人于“死地”,要记住你们不是仇人,你们走到一起是共同的选择。

第二招,积极行动。

提高正气固心神,每个人内心都有“心神”,所以不管是冷战还是热吵,我们都要守好自己的心神。积极行动就是做一些稳住自己心神的事情,如果因为别人而伤害了自己是得不偿失的。

第三招,广种福田。

“广种福田”就是多做一些有利于改善夫妻关系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自己人生成长的事,比如,到社会上去帮助一些人,提高自己的正能量等。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离婚

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离婚?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每个人对自己的婚姻才是最有发言权的,无论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准确地把握别人婚姻中的真实情况,只能是给出相对客观的建议。

作为一名有婚姻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我尽量客观地从两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讨论。

第一个方面,忍无可忍。

两个独立的个体走到一起经营一个家庭,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认知、价值观,彼此间出现意见不一致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双方在面对冲突时所持有的态度和方法。

在婚姻当中,如果我们一直持有“一定要让对方听自己的”“我的观点一定是对的”“我要改变对方”等这样的态度,那显然是不恰当的,那么接下来的行为也肯定是不合适的,最后的结果肯定不是自己想要的,甚至还会很难看。

所以,在婚姻经营合作中,应该有一个字就是“忍”,也就是说,双方能够容忍彼此的不同,能够容忍对方不像自己那样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看待问题,能够容忍对方所做出来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

“忍”不一定是消极的,也并不一定是难受的。说到“忍”就要和一个词结合起来,就是“忍受”,这个“受”包含了很多含义。

经营婚姻过程中,夫妻双方要互相忍受,当我们提高了对对方的接纳、宽容、尊重等心理能力时,我们就不再难受了。

“忍受”上升一个级别,就到了“接受”。原先对方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不再忍受,不再难受,而是接受了,允许对方和自己不同,在无伤大雅的情况下,尊重了对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个时候双方冲突少了,这时的“受”就是“接受”的状态。

接下来,如果说我们不但尊重对方,而且还爱慕对方,和对方在一起生活,把他看成我们爱的人,享受和他在一起,享受被他照顾、照顾他的感觉,这时,那些原先我们看不惯的、不喜欢的事情,我们不仅接受,还会和对方一起去做。

总之,“受”是有三个层次的:一是忍受,二是接受,三是享受。如果我们能够把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经营到这种程度,那就不存在受不了,如果是受不了那也是生活好了,感觉幸福得受不了,而不是难受得受不了。

所以,从“忍受”这个角度来说,有很多夫妻没有理解其中的深意,从一开始态度、方向、方法就错了,以改变对方为方向,以为了讨好对方而改变自己为方向,以让对方就范,学习一些套路、招数、恐吓、威逼、利诱等方法,而让对方朝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方法上的错误。错误的态度就是在婚姻中不允许对方和自己不同,一定要去改变某些东西,不能接受对方,不能做到尊重。

第二个方面,下定决心。

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我们是下定决心了呢?

1.离婚不是手段,而是决定

有很多时候,我们和对方离婚是手段,使自己不再难受的手段。“眼不见心不烦”,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离婚只是手段,而不是决定。

2.能不能算清楚经济账

在离婚时,打官司、吵架、闹得不可开交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济问题。我们能不能在经济方面做出让步和妥协,比如,有没有无论犯没犯错,我们都有敢于把所有的财产给对方的心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净身出户”。

3.爱情没有情意在

夫妻之间的情感没有了,但是仁义还在。这体现在我们不做一些伤害对方的事情,在任何场合都不说对方的不是,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对对方没有了任何仇恨和怨,这说明我们已经真真正正地放弃了这段婚姻。

4.彻底地放下了

如果有人不理解我们,背后议论我们,但我们依然很坦然。能够放下,说明我们能够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5.坦然

坦然是我们要接受一些事情的后果。婚姻就好像一个公司,而且还是一个无限责任公司,我们曾是这个公司的法人,尽管这个公司已经注销了,但是公司曾经的产品,假如伤到人了,我们依然要承担责任。隐喻到婚姻中就是如果我们有孩子,孩子因为不理解父母离婚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个后果我们能不能接受,我们能不能做到坦然?

通过以上分析,很多在婚姻中的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成长而不去选择离婚。未来社会的健康婚姻是要建立在两个人独立、自由、尊重、合作等基础上,这样的婚姻一旦两个人选择了放手,那么就好好地把问题解决掉再决定离婚,不放手就要在婚姻里好好地学习和经营。

夫妻离婚要不要告诉孩子

夫妻离婚应该告诉孩子吗?我认为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确定感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有确定感,这种确定感对独立人格的形成、自尊及价值感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是诚惶诚恐、虚无缥缈、没有确定感的,这就犹如丧家之犬,是不好的状态。

夫妻离婚了,即使双方装得再像,孩子也可能会觉察到。因为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能感受到父母的不对劲,但是又不能明确指出父母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不确定感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是不利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坏事情打败,而是被不确定打败。好比那些没有被抓到的逃犯,他们长期处在恐慌和焦虑之中,经过三五年或十几年终于被公安部门抓获了,他们面对镜头时坦然地说:“从此我再也不用过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

人最怕的不是结果,而是不确定。在孩子的心理发育和成长过程中,我们要尽量让孩子产生确定感,父母离婚,就是父母不在一起了;但父母不在一起了,并不代表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了。

我们要告诉孩子:爸妈之间没有爱情了,我们会努力追求各自的美好生活;不过,即使爸妈分开了,你依然是我们最爱的孩子,爸爸永远爱你,妈妈也永远爱你,我们都会像过去一样,甚至比过去还要用心爱你。

确定感一旦有了,那么无论事情怎么坏,其实都不是最可怕的。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一对在高校工作的教授,他们离婚了,不告诉他们的孩子,两个人商量好还继续在一起。看似相安无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和妈妈显然已经没有办法统一思想去教育孩子了。他们对孩子是各自影响的,这就造成了心理学上所谓的“双重束缚”,即两种相左的观念影响着一个孩子。后来这个孩子得了精神分裂症。

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地说对孩子好,不告诉孩子。有时候我们自私的爱,会让孩子受到更大的伤害。

也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当孩子多大时,我们可以告诉他父母离婚了呢?我认为:只要他能听懂大人的话了,甚至听不懂都不要紧,3岁也好,5岁也好,尤其是6岁以后的孩子一定要告诉他。因为他们需要知道,需要确定,有了知道与确定之后,他们才会慢慢地走出来。

二、适应

我们为什么不告诉孩子呢?很多时候我们是因为害怕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阴影、创伤。但如果不告诉孩子,不确定感带来的心理创伤和心理毁灭可能更大。

我们不能改变婚姻中的另一个人,有时候不得不选择分开。分开之后我们的孩子可能会产生心理创伤,无论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影响的程度不同。

请父母不要自欺欺人,一定要做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的准备,不能因为自己逃避,也让孩子去逃避。孩子要面对他所生长的家庭,要面对他的爸爸妈妈,也许他会悲伤,也许他会痛,但这是他人生必须要经历的,让他适应他所经历的痛苦、困难,是父母对他的尊重。

没有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不经历创伤的。幸福与不幸福的关键不是有没有遇到问题,而是在他面对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勇敢接受,有没有与问题同行,有没有从自己的问题的废墟上站起来,这是两者根本的区别。

有的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了一句,他长大后可能有了创伤,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用;有的孩子身穷志不穷,一直努力着,最后成为有抱负的且成功的人;有的孩子在温暖的家庭长大,但是也不一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

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孩子,他们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一定有能力把创伤变为动力。不要帮他们去掩盖、逃避,要相信他们一定可以从这个经历中走出来。

离婚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能不能够重新开始我们的生活。孩子也是一样的,父母离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父母还会不会爱他。希望所有面对这样问题的父母都能够妥善处理。

一份感情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一、心理的需要

人都有赶走孤独感、获得依恋、获得安全感的需要,人离开了关系、离开了亲密、离开了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那样我们会失去幸福、失去快乐。所以说,有个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你应该珍惜,因为亲密关系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可以让一个人不再孤独。

二、实现社会功能的需要

人是有社会属性的,比如合作、竞争等,两个人在一起能够使双方获得生存和成长,一段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功能的需要。

三、健康的需要

当我们吃饱、穿暖,不再贫穷时,我们就会把健康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一旦失去了健康,很多东西就无法掌控,随之也会出现很多问题。

四、幸福、快乐、高级情感的需要

人不光要有基本需要的满足,还要有高级需要的满足。比如我们要觉得人生有意义、有价值,这恰恰是幸福最核心的部分,一份感情可以实现这些。有些人正是因为有了一段感情,而迸发出很强的创造力。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有了感情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了追求就会更愿意去努力,这就是幸福需要的满足。

五、成长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里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自我成长,自我超越。每个人都有成长的需要,如果日复一日都是一个样子,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都要有个奔头,这个奔头最终就体现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在一段感情中,对方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也让我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人说:“在感情中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在你面前是谁。”这样的观点就说明亲密关系是可以帮助人成长的。如果一对夫妻彼此生活几十年都没能帮助对方成长,这可能不是一段好的感情。

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来看待一份感情真正的价值。无论你是处于婚姻中还是即将走进婚姻,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一份感情,在这份感情中去经营,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婚姻中没有性,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如果婚姻里没有性,那么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我以一个婚姻咨询师的身份和大家谈一谈这个话题。

一、婚姻的功能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婚姻,看看婚姻有哪些功能?

婚姻的第一个功能是生儿育女。婚姻最主要、最原始的功能就是合作,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合作,一起孕育一个新的生命,一起把这个生命抚养长大。这是人的本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儿育女。

婚姻的第二个功能是依恋。依恋主要包含生理依恋和心理依恋。生理依恋就是性的依恋,因为人有生物性的本能,性的需要,就相当于我们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一样,这都是由本能驱使的。心理依恋就是我们需要在群体中获得自我。为什么要有你、有我、有他呢?就是因为我们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依附的本能。孩子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开心、快乐,就感觉到安全;离开了妈妈就觉得恐惧,这就是心理依恋。

婚姻的第三个功能是看到另一个自己。有人形容婚姻是一所学校,而对方就是自己的老师;婚姻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看到自己,两个人彼此使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功能,已经超越了夫唱妇随、举案齐眉,也超越了相敬如宾。

二、没有性,是“天灾”还是“人祸”?

婚姻中没有性,我们需要搞清楚这是天灾还是人祸。

天灾指的是功能性的障碍导致婚姻中没有性。比如,因为先天性高位截瘫、基因的遗传或其他一些疾病造成的性的功能性的障碍。这些功能性的性障碍就是天灾。

如果是天灾导致的没有性,两个人都是天灾受害者,都没有性能力,那么两人在一起就不需要考虑生理的满足,而只需考虑精神的、社会的、依恋的满足,彼此相互协作。如果天灾受害者只是一方,而另一方是正常的,这样就容易出现婚姻问题,一方压抑,另一方内疚,两人的关系和心理健康也会受很大影响。

人祸就是两个人有性功能,外部的条件都具备,可是因为人为的因素不能发生性关系。比如,两个人的关系很糟糕,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老死不相往来,井水不犯河水,是住在同一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是人为造成的。如果是这种状态,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是不是要这样子不开心地过一辈子?答案肯定是不要。那我们就要想办法进行积极的改善。如果夫妻两人都不愿意分开,但两人一见面就吵架,彼此怨恨对方,这就导致了性生活没办法进行下去。面对这种情况,两人就需要积极地去应对,要进行专业的婚姻咨询与治疗,专业的婚姻咨询师、夫妻关系治疗师是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个困境的。

目前的无性婚姻或者婚姻质量不高的夫妻,常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等,要么期待奇迹发生,要么接受现在的状态,一辈子就这样了,对于后者,婚姻即便无性也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如果是天灾,两个人都是功能性障碍,没有性的婚姻一样可以进行下去,也可以是很幸福的;一方是功能性的障碍,另一方是没问题的,这样的婚姻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是人祸,先不论对方怎样,自己必须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