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钱游戏:透析市场本源,揭开游戏黑幕
- (美)亚当·史密斯
- 4654字
- 2024-11-03 18:48:00
第3章
墨迹泄露你的投资天赋
如果真正了解市场的运行,它们就会进入你的意识,这样,了解市场就会变成本能,它们的一举一动便尽在你的掌握之中。
也许是因为忙着按自己的思路重建越南社会,社会学家似乎根本就没有精力寻觅“市场动物”的“南非猿人”到底何在。但我认识的一位心理学家至少已经开始提出问题,并最先作出若干假设。这些假设的出发点不是群体心理学,而是个体心理学,因此,我们需要在第4章着重探讨群体。一些在波士顿从事基金管理的朋友建议我深入了解一下哈佛大学的查尔斯·麦克阿瑟(Charles MacArthur)博士,因为他们都在聘请麦克阿瑟博士担任投资顾问,帮他们寻找优秀的证券分析师。
通常,麦克阿瑟博士只在富丽堂皇的约瑟·玛利亚·塞特的办公室测试自己的学生,于是,几个波士顿人开始想,既然可以用多选题和笔迹测试识别不合格的学生,那么,或许也可以用同样方法挑选基金经理。也许是触类旁通的结果吧,现在,麦克阿瑟博士开始抽出部分时间,用墨迹法研究那些自认为能管理数亿美元资金的家伙。
于是,每次我在哈佛教职员俱乐部(Harvard Faculty Club)吃午餐,都不会少了马肉。假如校长派你到那里见某个知识界名流,或是因为其他任何缘故到那里,我都建议你点一份马肉。这表明你是我们中的一员。自从“二战”以来,肉类短缺,马肉就一直是这里的家常菜,因此,哈佛的行家们经常会对新口味感到不可思议。
在他们眼里,马肉比牛肉的味道更鲜美,吃起来也更有趣。尤其嚼着马肉,然后再就着澳大利亚比诺白香槟一口咽下去,那种感觉其乐无穷,美妙至极。于是,马肉便成了菜单上的招牌,永不褪色的当家菜。马肉似乎已经成了开放和求索的象征,而这正是哈佛人最喜欢的标签。
不管怎么说,麦克阿瑟博士也有自己喜欢的口味和风格。他一直谦虚地指出,自己的试验样本还太少,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这就是说,如果他把眼下的结论作为在标题的中间带冒号的学术论文拿出去发表,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也许会群起而攻之。寻找能赚钱的性格!这么“肮脏”的东西肯定会让他们笑掉大牙。在知识分子的眼中,钱就是一种诅咒,除非是政府或者基金会给你的钱(最好是政府)。
在麦克阿瑟博士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善于选股的人和那些善于依靠把握时机来管理整个投资组合的人相比,他们在性格上有所不同。证券分析师擅长发掘信息,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告诉自己到底应该卖出什么,买进什么,但他们未必能给整个乐队当好指挥。如果起初是木管演奏师,他们往往会把整首交响乐当作木管独奏那样去倾听,因此,使管乐和弦乐步调一致,显然需要另一种不同的特长。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发现一个好的证券分析师呢?性格测试师的第一个招数就是斯特朗测试(Strong Test)——它也是寻找指挥家的好办法。这个名字源于设计该测试的斯坦福心理学家。也许你曾经接受过某种职业偏好测试,因此,它不会让你感到陌生。只要你诚实回答,就可以通过这个测试了解自己的喜好,测试采用类似如下的多项选择题。
假如,明天是节假日,你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你最喜欢做的是:
1.乘飞机出行;
2.读一本书;
3.好好地睡上一大觉;
4.到附近酒馆,找几个朋友痛痛快快地玩一场;
5.到花园修剪花草。
测试就是由诸如此类的问题构成。随着测试的深入,你可能会深涉其中。
有人准备组织一次到亚马孙河上游的探险。在这里,水里的霸王是水虎鱼,而陆上的统治者则是邪恶的野人。你会做何种选择:
1.带领此次探险;
2.为这次科学探险筹集资金;
3.与探险队同行,回来后写一篇探险故事;
4.不想参与。
你会亲自带领这支前往亚马孙河上游的探险队吗?这听起来饶有兴趣,但更有可能是一次危险的奇异之旅,回到家坐到桌子边阅读故事报道的时候,你肯定会感到腰酸腿痛。如果你的选择是“3”,我们也许会请你为每周股市评论写篇文章,但你最好还有其他一技之长。
聚会回家之后,你和妻子大吵一场,这场战争的核心是:
1.你最后催她离开是什么时候;
2.她(你)到底喝了多少酒;
3.她(你)在长沙发上和旁边男士(女士)到底干了些什么;
4.金钱;
5.孩子。
在这场吵闹中,更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1.一言不发,让她说个够;
2.一定要让她理解自己的看法,这也是为她好;
3.一定要确定到底谁说了算,斩钉截铁,毫不留情;
4.想尽办法,和颜悦色,决不撕破脸皮。
如果你选择的是,你想先催妻子离开宴会,她确实已经不胜酒力,这场争论是为了钱和孩子,你就和81.1%的被测试者站到了一起,欢迎加入我们的组织。因为你毕竟比妻子更清醒,你希望妻子也能明白这些,这也是我们推崇的态度。
偏好测试已运用多年,目前已接近于标准格式——让那些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直接在打孔卡上打孔回答问题。通过斯特朗测试,发现证券分析师基本都属于V组和IX组。V组的人适合从事社会服务性行业,他们的特长就是告诉人们怎样做有利于自己。IX组则适合从事销售,这些人性格外向,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强调以人为本,而不拘泥于理论。对于这个行业来说,如果无法让他人接受,再好的想法也没有意义。
基金经理则是另一类动物,他们已经和适合办公事务的VIII组人断然分开。以前的基金经理几乎和注册会计师属于同一类型,因为他们往往是出身于信托行业的管理人士。在公众眼里,这些佩戴“绿眼罩”(1950年,这种物品作为办公用品,由会计、审计员、记者和编辑等佩戴,以示身份)和袖箍、嘴里尽是甜言蜜语的“审慎人”,仿佛就是安全和稳健的化身。但真正的基金经理,骨子里就藏着投资组合,这些野心勃勃的投资家,更像是企业家:有想法,有主见,他们喜欢新的创业理念,再一呼百应,创建新企业或是开办新项目。信托管理者讲究细致入微,对细节精益求精,基金经理却很少有这样的耐性。在人们的心目中,所有基金经理都应该身体强壮,但野心勃勃的基金经理似乎更喜欢打壁球、网球或是划船,因此,他们根本就没必要依靠别人。注册会计师类型的基金经理也许更适合参加接力赛跑或是足球队,或是其他依靠集体努力的工作。这些雄心勃勃、不甘寂寞的新型阶层绝对是新新人类。我们将在随后章节里讨论这些人。
还有一些书面测试稀奇古怪。比如说,约翰有4个苹果,玛丽有3个橘子,他们共同登上一列在2:10开出、时速为40英里(1英里=1.609 344公里)的火车,到站时,约翰有2个苹果,玛丽有6个橘子,请问,那时是几点?
分析师都擅于推理,他们会把问题分拆成若干部分,各个击破,最后,再通过归纳得出最终答案。久经沙场的基金经理会兴致盎然地面对问题,他们喜欢动脑。但激进型基金经理则会不屑一顾地说:“什么愚蠢的狗屁问题,和我赚钱有什么关系?”于是,只要妻子不离开宴会,他们就会一如既往地大闹一场。他必须找出其中的“奥秘”,或者说解决方法,否则,他就永无安宁之日。
尽管证券分析师擅长解决问题,但他们在数学上经常犯错。这一点和孜孜不倦、力求万无一失的会计师有所不同。但好的分析师对文字和数字却是同样敏锐。他们的口才绝对是一流的,不过,一旦遇到抽象问题,无论对数字还是文字,他们的才华都会黯然失色。
可以说,在这个领域,每个人都聪明绝顶。他们的智商至少都有130,否则,他们就是这个圈子里的白痴。总之,这是一个天才云集的智慧殿堂。有些人就是彻头彻尾的天才。那么,你做好接受墨迹测试的准备了吗?右图就是一个墨迹测试示例。
你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多少东西?它到底是一个完整的墨迹还是整个墨迹的一部分呢?你用多长时间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很多人看到的是甲壳虫、动物的毛皮或是张开的手掌。但作为基金经理,你看到的不应该仅限于这些俗不可耐的东西,因为你必须要做到与众不同。所以说,你最好在20秒的时间里有自己的发现。
墨迹测试的关键不在于墨迹本身,而是你对墨迹的反应。你对证据的要求有多高?或者说,在你得到结论之前,你需要看到多少能证明这个结论的现象?
尽管分析师喜欢推理,但那些真正给基金经理当枪手的分析师却没有时间三思而后行。他们一定要激情四射,甚至近乎反应过度,此时,冲动和刺激才是他们的原动力。分析师确实想做到万无一失,他们的唯我独尊意识也需要通过自己的正确决策而实现,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快乐,他们更看重的是如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而不是赚钱。激进型基金经理却不同,只要最后盘点的时候能赚钱,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是否能够在每个判断上都做到万无一失。从本质上看,要赚钱,就必须作出正确判断,他们没有犯错的理由,但他们似乎更依赖于直觉:在一连串近乎白热化的连胜之后,他们往往会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的决策不太可能犯错。实际上,他们正在做的,只不过是不自觉地用意识本能中的“统觉团”[aperceptive mass,近代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J. F. Herbart,1776—1841年)认为,在意识活动中,只有与意识中的观念有关的事物、资料或知识才容易进入意识,被意识融化,这个进入与融化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统觉”过程:任何观念要进入意识,必须与意识中原有的观念的整体相和谐,否则就会被排斥,这个“观念的整体”就是“统觉团”。——译者注],去检测每一个决策动机,而他们的意识本能,无非包含了多年来让他们屡试不爽的所有“认知理解”(Cognitive Perception)。
显然,这些雄心勃勃的基金经理绝不会让那些传统的委托人安然稳坐。不过,正如我们说过的,这样的基金经理并不多。实际上,他们只是一小撮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经理的写照,决不代表为数众多的信托管理人或大型机构管理者。
这些以业绩为主导的基金经理绝对是新新人类,以至于他们的游戏还只能停留在尝试阶段。但他们已经经受住一些考验。那么,这些能对信息作出快速反应的投资与见风使舵、听到小道消息便急于买卖的散户投资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散户投资者对信息作出的反应是非理性的。他们的反应背后没有“统觉团”,基金经理则截然不同,他们能记住几百家公司的利润率、股票对各种市场形势的反应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旦了解了这些情况,即使他们远离市场,也能感知市场的脉搏,并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总而言之,如果真正了解市场的运行,它们就会进入你的意识,这样,了解市场就会变成本能,它们的一举一动便尽在你的掌握之中。此时,唯一需要的,就是“统觉团”、150的智商和一堆每股收益数据。此时,你根本就不必理会报纸上各种各样骇人听闻的标题,因为一切已尽在你的掌握中,几个月前你便已未卜先知。
对基金经理来说,有一个要求是绝对不可逃避的,这就是第一个“非常态规则”告诉我们的:如果你还不了解自己是谁,不要轻易涉足,否则就要付出惨重代价。这个要求的本质就是情感的成熟性。
查尔斯·麦克阿瑟博士指出:“一定要合理把握自己的情感,使之发挥积极作用。你的情感必须支持自己追求的目标。在目标上,绝不容许有半点疑问和冲突。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目标的实现,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总之,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都不要丧失冷静,更不能让自己被情感左右。一定要沉着冷静,坦然面对。”
心理测试不可能说明你是不是赚钱高手。它只是对现有各类投资人的描述,有些还需要进行后续测试,测试在位期间的业绩、工作满意度和目标实现度。你也许游离于这些主流投资模式之外,但依然有可能成功,环境变化也有可能会导致原有模式不再合理。但是在现有环境下,这却是“游戏”的既定规则。有些分析师也许不适合管理自己的资金;有些基金经理应该换一种风格去经营;有些投资者或许应该回家看花园,让更聪明的人帮自己打理钱财。
测试的结果也许会显示你是个赚钱高手,但真正的考验是当你站在众人的对立面,你会作何选择。我们对某些个别投资类型知之甚少,对于群体——迄今一直让我们捉摸不定的“南方古猿”,我们更是一无所知,对群体心理的研究也无从下手,可市场真的是一个群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