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 theory
│捡史│
03
中国历史上唯一成功的“清君侧”(下)
食其禄,任其事,当国家危急,官近侍独无一言可乎?尔等前日事彼则忠于彼,今日事朕当忠于朕,不必曲自遮蔽也。
上一回写到明朝的四殿下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还给自己安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清君侧”。“清君侧”成功了之后,朱棣明天就要进南京成就家国大业了,算是痛快了。
今天晚上在南京城里有一个饭局,请客的这人叫吴溥,是翰林院的修撰。三位客人分别是有“神童”之美誉的解缙,以及在科举考试中被调换了名次的状元胡广和榜眼王艮。
大家一起吃饭聊天,聊什么呢?国家大事。因为现在正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咱们几个人坐在这儿,喝酒聊天烤串儿,说这说那的,明天天一亮,四殿下燕王朱棣就进南京了,摆在咱们面前的就两条道,要么归乡,要么就是死路一条。咱们几个人都是侍奉建文帝的,都是他的臣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燕王朱棣是逆贼,怎么办?好家伙,一个解缙,一个胡广,俩人激昂慷慨,说到根儿上,一句话,就是宁死都不投降。燕王朱棣是反贼,咱们得食君之禄,报王之恩,建文帝待咱们恩重如山,咱们可不能对不起皇上,咱们得以身殉国,咱们怎么死呢?两个人还想了各种方法去死。
可在皇宫里边,建文帝下落不明了。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今天,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都是一个不解之谜。普遍的说法就是建文帝逃跑了,昆曲里边有这个,京剧里也有。我还唱过这出戏,戏名叫《碧血丹心》,我唱老生,前边唱的是建文帝“离宫逃难”,后边是方孝孺“草诏敲牙”[1]。在戏里,建文帝本来是准备赴死的,但有个老太监对他说,皇上,您别死。建文帝说,我不死不行了,我这位四皇叔都已经要打进来了,你们还不了解吗?我这个四叔很厉害的,他来了我就活不了了。老太监接着说,您别死,我想起个事儿来,当年太祖(朱元璋)升天的时候,留下了一个挂着锁的小盒子,说家邦有难的时候,给您拿出来看看,您看现在咱算不算家邦有难?建文帝说,何止邦(帮)啊,现在我连鞋底都烂了,赶紧拿出来看看吧。老太监就从奉先殿里取出一小盒来,打开一瞧,建文帝的眼泪都下来了,盒子里边有一把剃刀、三份度牒等物,度牒就是和尚的身份证。建文帝一看就明白了,我爷爷想得太周到了,他就知道我坐不稳这皇位,这是让我把头发剃下来,拿着度牒假充和尚逃出去。那就来吧,剃头吧。于是有人给皇上把头发剃了,又有人拿出朱元璋提前准备好的僧衣、僧帽,建文帝就化装成一个和尚,打皇宫跑出去了。
这个桥段在评书和京剧里边叫作“焚宫落发”,演完这一段之后,演员下到后台,把脸洗了,换了衣服,再出去唱方孝孺的“草诏敲牙”。这两出戏合成一个全本的戏,就叫作《碧血丹心》,总之戏里边演的跟民间传说差不多,都是说建文帝从皇宫里逃走了。
后来永乐大帝为什么派郑和几次下西洋呢?据传说永乐大帝是派郑和出去寻找建文帝下落的,但是到今天,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没有谁能确切地说建文帝有没有被找到。
皇宫里面是乱了,在宫外吃饭的这哥儿几个,解缙和胡广那拍胸脯拍得是咣咣山响。胡广说,我得怎么死怎么死,解缙也说,我得死得多漂亮,唯有一死才能报答君王,就这么一顿说。桌上吃饭的除了吴溥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王艮。这王艮,从坐那儿吃饭开始就一直哭,历史上留下来的记载也说,王艮就是默默地流眼泪,没有说什么话,人家解缙和胡广为了尽忠心,都快动菜刀了。一顿饭能吃多长时间呢?终归有散局的时候,散了,大家就各自回家了。
胡广和王艮跟吴溥是邻居,他们三家挨着住,所以才过来一起吃饭。饭局散了,几位客人就都走了,吴家人得收拾收拾饭桌,收拾的时候,吴溥的儿子就跟父亲说:“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意思就是,看来胡叔叔这是准备要死了。“大佳事”里的“大”,是巨大的大,“佳”就是特别好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意思。吴溥的儿子认为,胡广要是能死,这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忠君报国,万古流芳。结果他爸爸吴溥听完乐了,说,儿子,你还是单纯并且善良,我跟你的看法不一样。儿子问,怎么会不一样?你看刚才人家胡叔起誓,顺嘴流白沫,拍胸脯咣咣响,肋骨都快砸折了,怎么不是好事儿呢?他爸爸就说,就算是死,也得是王艮死。
吴溥父子俩正聊天呢,他们家隔壁那个院里就传来了胡广的声音。就听胡叔叔说:“外喧甚,谨视豚。”这是文言记载下来的句子,我估计当时胡广用口语不会这么说,那么他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胡广嘱咐自己的家里人:“外边太闹腾了,你们都留点儿神,别把咱家那猪丢了。”听到这话,吴家爷俩也乐了,吴溥对儿子说,你看,都到这会儿了,他还担心他们家的猪丢了,你说他能死吗?这跟孝庄皇后劝降洪承畴[2]的典故很像,孝庄皇后打算去劝降洪承畴,先派了几个人暗中观察洪承畴,这几个人回来后说,这个洪承畴死不了,为什么呢?他跟那儿坐着,房上掉下来一块土,土掉到衣服上,洪承畴就用手拍下去,一件衣服他都这么在乎,他会不在乎自己的命吗?所以他死不了。胡广也是如此,到这会儿他还担心他家那猪呢,放心,他死不了。
而就在胡广嘱咐家人看好自家的猪的时候,王艮回到家服毒自尽了。死之前,王艮跟自己的媳妇说:“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他吃了皇上家的俸禄,拿了人家的工资,所以必须对人家负责,他不打算再活了。按说,王艮应该是对建文帝有些怨恨的,为什么呢?天下秀才进京赶考,我王艮是状元,第一甲第一名,真才实学凭着能耐参加殿试的,结果皇上就因为我长得不好看,把我的第一名改成第二名了,还有公平可说吗?但是王艮用死去表达他对建文帝的这份尊敬,建文帝你因为相貌而轻视我,但我不会因为你的权力,不会因为你的这些错误而辜负国家,我以死来报答天子。所以到今天,一提到王艮,好多人都说,那是真英雄。
那么起誓的那两位呢?解缙从饭局回到家之后,就开始收拾东西了,他收拾东西干吗呢?去拜见明天就要进京的朱棣,投降于他。关于解缙投降这件事儿,历史上记载得很公正,用了三个字,去记录解缙当时的状态,是哪三个字呢?缙驰谒。“缙”是解缙,“弛”是飞驰,“谒”是谒见。翻译过来就是说,解缙飞一样地去拜见了朱棣。你再是神童,你再是聪明人,你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这个背影、这个状态,也并不美丽。还有胡广,历史上给胡广留下了五个字,是“召至,叩头谢”。“召至”就是“一喊就来了”,“叩头谢”是“见面就跪下磕头”。胡广比解缙还好点儿,解缙是半夜就去投降了,胡广好歹等到了天亮,人家来叫他,他才去,进门见到朱棣就先磕一个头。
朱棣进了皇城,继位登基,成了永乐大帝。永乐帝上位的方式虽然不太光彩,但他在历史上创造了丰功伟绩。永乐帝对解缙就算不错了,他让解缙主持修《永乐大典》。解缙这个主儿,最大的特点就是聪明,他打小儿就灵,缺点也是太聪明,有时候这是一种毛病,不是才能。当年朱棣曾说过“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不可一日少解缙”,这两句话简直是说到家了,天底下不能一天没有我,因为我很厉害,我是皇上,但是我身边不能一天没有解缙。皇上能这么爱一个人,那这个人真是太幸运了。但是这位聪明绝顶的解大才子,有的时候表现得还是很幼稚的,很多时候朱棣也拿解缙没办法。总之解缙既聪明又有用,但实在不大会说话,很多时候都很不招人待见。包括后来打越南,就是打安南国,皇上说要打,结果解缙说,你能打下来,但是你守不住。朱棣也挺开心,说,好啊,我打给你看。结果打下来之后,朱棣告诉解缙,你上那儿守着去吧,直接给解缙打发到越南去了。
好家伙,你琢磨琢磨,到了越南,解缙也不能老跟那儿待着,他总得回来述职,一年或两年回来述一次职。他有一次回来汇报工作,刚好朱棣不在,这个时候,解缙犯了一个最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表现出了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他去见了一个人——朱高炽。朱高炽是谁?朱棣的儿子,当时已经被立为太子了。解缙是觉着,我回来看看皇上,皇上不在家,那我上太子那儿串个门去吧。结果他这一去,犯了朝廷的大忌。
朱棣肯定不只有一个儿子,除了这个当太子的之外,还有其他的儿子,他们看见解缙去看太子了,立刻就跟朱棣说了,说得很简单,说解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解缙伺皇上不在之机,私见太子,看完之后就回去了,没有人臣的礼节。这几句话正捅到朱棣的肺管子上了,他就以“无人臣礼”的罪名,把这解大才子、大聪明人关起来了,关了几年呢?解缙在监狱里边一关就关了四年。四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朱棣可能是清点在押犯人的花名册,突然发现了解缙的名字,顺口说了这么句话:“缙犹在耶?”意思特别简单,就是“哟,解缙还活着呢!”。可就这一句话,给解缙引来了杀身之祸。皇上的这句话被锦衣卫的都指挥使纪纲听到了,纪纲就是在监狱里边押着这些犯人的负责人。你可以理解成皇上是说“哟,他还在呢,快把他放出来吧,叫他来喝酒、烤串儿,我们聊会儿啊”。但纪纲那是跟在皇上身边的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皇上的真正用意。回去之后,纪纲请解缙喝酒,把解缙灌得酩酊大醉,当天夜里就在雪地里挖了一个坑,把解缙埋了,解缙死的时候47岁,就因为皇上的一句话,他就死了。
早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解缙跟胡广既是同乡、同学,又是同事,其实俩人还是儿女亲家,那会儿胡广的老婆刚好要生孩子,朱元璋就说,得了,胡广你要生一闺女,以后长大了就许给解缙的儿子吧。好家伙,皇上许的婚!后来胡广的老婆确实生了一个女孩儿。可这次解缙一死,算是出了事儿了,胡广说,那我得悔婚,他们解家现在已经有问题了,我闺女不能再嫁给解缙的儿子解祯亮了。但是胡广的闺女真有样,她拿刀割自己的耳朵,跟自己的爸爸说,好马不配双鞍,烈女不嫁二夫,皇上许的婚,我就是人家解家的儿媳妇,就算他们家遭了滔天大祸,我也认。这闺女跟她爸爸的活法是不一样的。在闺女的坚持之下,等到后来解家这官司平了,他还是把闺女嫁给了解祯亮。
前面提到,探花叫李贯。这李贯后来也跟着朱棣了,有关他的记载不多,但是有一事儿挺可乐。
朱棣当上皇上之后,带着文武群臣一起查看建文帝时群臣所写的一些奏折和议政的文件。解缙和李贯这一大帮人都在场,永乐帝就问他们说,尔等也都有过议政的言论吧?也就是问他们,当年你们跟着建文帝的时候,背后是不是也说过我的坏话呀?解缙等人都不说话,唯独李贯往前一站,一拍胸脯说:“臣实未尝有也。”这下李贯可露脸了,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他们其他人都写过您的坏话,只有我确实没写过。李贯本来是暗自庆幸,你看我当年就留着后手,还留对了。可没想到,他说完这个之后,永乐大帝立刻把手里这点儿文件啪地扔到他脸上,怒斥道:“尔以无为美耶?食其禄,任其事,当国家危急,官近侍独无一言可乎?尔等前日事彼则忠于彼,今日事朕当忠于朕,不必曲自遮蔽也。”那意思就是,你别没羞没臊的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家危难的时候你一句话都没有啊?当年我确实是造反了,但那个时候你的位置跟现在不一样,你那时候是跟着建文帝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你怎么连一句人话都没有呢?你那会儿跟着建文帝,就应该忠于建文帝,你现在跟我,就应该忠于我,你不用这样两面三刀的。
文武群臣都看着朱棣痛斥李贯,李贯臊得都没人样了。后来因为解缙这事儿,李贯也受到牵连,进监狱被关了十年,临死之前李贯说了一句话:“吾愧王敬止矣。”意思就是,我要死了,我对不起王艮,没脸去见人家。
李贯这哥儿几个的故事,正应了莎士比亚那句话:我猜中了这个故事的开始,但是我没有料到这个故事的结局。
注释:
[1]草诏敲牙讲述的是明朝朱棣起兵造反,夺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命方孝孺为自己起草登基诏书,但方孝孺抵死不从,触怒朱棣,最后被敲掉牙齿、灭了十族的故事。
[2]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明朝重臣。松山城破后,洪承畴被俘,清廷一再劝降无果,后劝降者见洪承畴如此坚决,便举刀欲杀,谁料洪承畴竟“颈延承刃,始终不屈”。据传说,洪承畴后来归顺清廷,是因为孝庄皇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但这个说法无从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