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不曾拥有也会失去

夜晚十点多的时候,四筒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哪里是绿灯他就走哪里。

昨天在想前天、今天在想昨天,越是这么往下想,越是看不到明天。

技校毕业那会,他想着多闯荡闯荡,多一些经历和经验,同时积累些人脉、年年涨点工资,遇到合适的姑娘就先谈谈;毕业五年后,技术被淘汰、工资没改观,遇到的姑娘也不管合不合适了,能到谈婚论嫁就行。

毕业八年后,和老家的亲戚同学朋友之间已经没了其他话题,“现在在谈着没有”“什么时候结婚”,只有这些。他数不清给自己编了多少个对象,差不多大江南北都有编排的足迹,有的时候朋友会问哪里哪里的那个怎么样了,四筒甚至不记得他编过这个。

渐渐地,联系越来越少了,人们觉得他在大地方待得久了,已经不是原来那样实诚了。用心与他沟通、真心为他考虑,他却变得敷衍、搪塞,甚至变得谎话连篇、难以自圆。

现在的他时而陷入挣扎他每天凌晨四点多才能到家,五点睡下十点醒来,还要赶晚八点的酒馆班,留给跑腿的时间只有九个小时。每天只能赚不到两百,而且周末不能做,很多奖励拿不到,算来算去不比保安强多少。

这个相亲班一个月八千块的培训费,即便加上酒馆打工的收入,他还是要倒贴。而且倒贴的还不是小数,别的不说,单周末这次模拟每次就要花四五百块。这么算下来,不吃不喝不用,只这个培训班每个月就要支出一万多,四筒越想越是惶恐。

在相亲这条路上,他已越走越远,从未想过回头。

……

老师们把相亲过程总结为四字箴言,“仪”“言”“观”“恰”。

对男方来说——

“仪”是这样诠释的,前夜必须敷面膜、衣服莫有一道褶、手表皮鞋是标配。

“言”就全看个人发挥了,但有几个注意事项,第一“话要勾着说”,既要亮底但不交底,上来一顿横冲直撞,会让女方觉得傻憨憨毫无城府;第二“话要引着说”,必须要留出给对方提问的空间,高手还可以制造空间;第三“话要摊着说”,这关乎相亲的诚意和个人的性情,大大方方、坦而有度的男人更容易博得好感。

“观”就是感知言的过程,因为言是提前想好的,甚至可以说它是你的道具,必须时刻感察道具的功效。是阴是晴是欲言又止还是嫌你啰嗦,这些都要把握好,唯有如此才能走到最后一步——“恰”。

“恰”就是升华,也意味着相亲过程中如佛龛神明般的两个字——合适。前三拍都打通,恰才能出现,它的形态很复杂,有时候是约下一顿饭,有时候一句比较掏心的话,有时候是随手拿出一个小礼物,当然你要把它理解为信物。

说实话,有些东西四筒不是很懂,但不妨碍他觉得这些东西有用。

第二次和四筒模拟相亲的,还是红缨。

培训班的老师认为,一个全是对勾一个全是错叉,事情已经上升到他们合伙用实际行动抗议这个培训班的高度。接下来的待遇自然比不上其他人,别人重新配对,你俩继续作对。

这次终于不再是繁冗的一项项,他们可以像正常的相亲对象那样聊上一场了。

“板斧,在你看来婚姻是什么?”

上来红缨便抛出一道“送命题”。

这是四筒几乎每次相亲都能遇到的问题,他回了无数个答案,可惜每次都不能让对方满意。

如果他说两个人共度余生,对方就会问,为什么是我。

如果他说因为缘分所以一起走下去,对方便会说缘分属于“结果论”,碰见毒舌甚至会说,事情成了回头看,连随身带了根牙签都刻着缘分二字,用它剔出一块韭菜,都洋溢着缘分的气味。

如果他说婚姻就是嫁娶,圆了两家人的愿望,对方又会说,满心去圆人家的愿望,那我算什么?

总之,这是四筒遇见过最无解的问题。后来他学聪明了,最好的回答就是不答,这个问题,谁答谁死。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怎么能说到你心里呢。”

“你不是不想答,而是不敢答,因为你没有正视过这个问题又怎么会有答案呢?连这个相亲场上最重要的问题你都没有准备,这怎么说得过去呢?”

原来不答还有不答的不对,四筒沉默下来,在桌子下面抠着手。

“没有一个相亲的人会说这次一定能成,他们都是见识了无数的相亲对象。见的越多,非但不会让他们对相亲神而往之,而是在不断的失望中慎之又慎。所以说你面对的都是身经百战的人,学会怎么交流,不求对方心花怒放,起码也要多记一宿,这样你才有机会。”

四筒心想,我们在同一个班里上课,来到这里你却还要给我上课,立时间有点按捺不住,“好,那我也问你个问题。”

“你问。”

“你觉得缘分是什么?”

红缨微微摇起头来,“我不知道。”

四筒没有追问的意思,自顾说了起来,“关于缘分,其实是世上最大的谎言,也是最强大的借口。它可以为一个三十左右的人,挡上三到五年的刀,在这段时间,‘缘分不够’是一把大杀器。可当有一天,人们说‘别等缘分了’,他的本意就是‘不配拥有了’,对于人生,便不再是同样的阶段了。”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哪怕不曾拥有过缘分,当那一天到来,你也会失去缘分。”

红缨面有几分惊诧,“这些话,你是从哪听来的?”

四筒想了想,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网上的段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