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刘协心系兵 刘备叹惘然

刘协不仅送给黄琬军中五十头猪,还额外赠送二十名厨子。

这二十名厨子是刘协提前培训的流民,学会处理猪肉,下锅烹煮,熬制肉粥等,还携带了不少香料。

当然,这二十头猪是不可能一顿吃完的。

今晚,主打的是猪肉粥,开水汆肉,去血腥气,然后切肉丁和小米搭配熬粥。

许多人肚子里没油水,若是直接吃油腻的肉食,害怕他们肚子难受。所以熬粥是适宜的。

傍晚时分,这些厨子在士兵安营扎寨的时候,趁着黄昏的余光,摘了不少野菜。不过,平均到每个士兵身上就不多了。所以他们也是将菜切成碎丁。

黄橙橙的粥,碧绿的菜叶,还有肉香味,闻到香味的士兵愈发觉得饥肠辘辘了。出锅前,厨子撒了些青盐调味。

然而,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居然都没有准备碗筷。

看着大铁锅内香喷喷的肉粥,无论是厨子,还是将士,都傻眼了。

厨子看了眼锅内的粥道:“这粥凉了,倒是可以用手捧着吃。不过,大家都饿了,恐怕等不及吧!”

刘备看了眼锅里的肉粥,肚子也不由自主地咕咕叫了起来。

他举目四望,还真没发现可用于盛粥的碗。

正在刘备为难之际,一名士兵朗声道:“将军,属下原是木匠,倒是可以用木头做碗,然仅属下一人,恐无法为大军做碗。”

刘备闻言,略感失望。

这名士兵接着说道:“若是多有几个人和属下一起做,大约能多做些,轮流使用的话,倒也勉强能用。”

刘备大喜道:“速去问问还有谁擅长木工,一起用木头做碗,做工不需精细。”

不多时,手下从朝廷大军中找到五人,从降军中反而找到数十人。

刘备简单问了下,得知这些人原是河东各县的木匠,被裹挟着加入了白波军。

看着这些有手艺的士兵忙着,闻着香气扑鼻的肉粥,刘备只觉时间过得太慢!

厨子倒是机灵人,双手捧着大木勺道:“也不知道肉粥味道如何,将军何不试试咸淡!”

刘备环视眼睛盯着锅的诸将士,想要伸出的手动了动,最终没有伸出。

他将双手背在身后道:“诸兵卒未吃,吾怎可先试!”

说着,他一副淡然模样,施施然走回营帐。

他害怕,自己真个一时忍不住,伸手挖过一勺尝尝。那可真就丢脸了!

张飞早就闻到肉粥的味道,此刻看刘备端着架子,很是不满道:“大哥管着整个军营,先尝两口又有何妨!”

刘备转身呵斥道:“三弟,诸将士用命,方有此胜。怎可因饱腹之事怠慢诸将士。你且跟我回大账等着。”

张飞方才杀猪耗了不少力气,此时的确真的饿了。只是大哥有命,他不得不听从。

周围的士兵听到两人的对话,顿时感受到刘备的高义,认为他是有德之将。

厨子看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盯着锅里冒热气的肉粥,眼珠一转,大声道:“尔等可知,吾之前也是河东之人,只是不想加入叛军,才成为流民,幸得陛下收留,吾一家子才得以保全性命。

陛下先后收留数万流民,或者安置在皇家宫苑,或者安置在邙山脚下,青壮年负责开垦荒地。

无论是居住在皇家宫苑,还是居住在邙山脚下,只要积极参与开荒,都能分得田地用于耕种。这些田地不收佃租,只需按三十税一交纳田税即可。

为了让老人和妇女也有口饭吃,陛下雇佣妇女做些洗涮的活计,雇佣老人养些鸡鸭鹅猪,青壮开荒之余参加挖沟建渠,还可以获取报酬。

不仅如此,陛下还募从流民家的孩子里招募童军,教授孩子知识,让孩子进行军事训练,每旬回家都能带着粮食。

现在,陛下又招募吾等为大军做饭,可以抵劳役和田税,并允诺以市场价收购吾等田地里出产的粮食。

这次来军中当厨子,陛下还说吾等任务艰巨,一定要保证士兵能够吃上热饭热菜,还要能吃上肉呢!

古往今来,吾从未见过如此仁义的君王。”

许多士兵闻言,纷纷向身边的厨子发问,每个厨子说的都是大同小异。

这让士兵们充分感受到皇帝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心里热乎乎的。

厨子们还提及,这次士兵用的水囊,好多都是宫里匀出来的,说是士兵出征,乃是为国剿匪,然他们用水不便,比宫中更需要这些水囊,把原先赏赐给宫人的水囊归拢,给了大军呢!

听到这里,这些士兵看着伍长身旁的水囊,不禁流露出敬重之意。

然后,这些厨子又讲起在洛阳流传的刘协的故事,各种神乎其神,不可思议,英明神武等等,让那些士兵听得是如痴如醉。

厨子说的唾沫横飞,激情四射,士卒们听的也是浮想联翩,激动不已。

他们禁不住高呼道:“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备在听到士兵们高呼“万岁”时,便走出营寨。打听得知厨子讲的是皇帝的事迹,他也来了兴趣。

不过,厨子们讲的和他在洛阳城听到的版本有所出入,这里的故事对刘协的粉饰更加明显,刘备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张飞刚吃了大哥的楦头,心中有了忌讳,自是不敢再大声喧哗。

他轻声问刘备道:“这皇帝真有他们说的那么神么?”

刘备肃容道:“满朝文武奈何不得董卓,唯陛下收西凉之兵;西凉之兵奈何不得白波贼,陛下先克河北县,而今大阳县亦近在咫尺。你以为呢?”

张飞思虑片刻,无奈笑道:“是三弟先入为主,总以为他总角之年,不过是仰赖卢冀州、皇甫太尉、朱尹和黄司徒罢了,倒是轻视了陛下之智。”

刘备拱手向着洛阳道:“陛下之智,或不弱于武帝,小看陛下的人,恐怕都会失望了。”

他深谙识人之道,亦知纳贤之举,然他与刘协仅一面之缘,便感觉舒心和畅快,这可不是普通孩童能做到的。

在他和司徒黄琬交流过程中,亦可看出黄琬对刘协的推崇和寄望。哪怕是卢冀州也表现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