⑫
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34]。戊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35]。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咀水果,竟数日不死。会屠者王以胜驱豕归,距井犹半里许,忽绳断豕逸,狂奔野田中,亦失足堕井。持钩出豕,乃见瞽者,已气息仅属矣。井不当屠者所行路,殆若或使之也。先兄晴湖问以井中情状。瞽者曰:“是时万念皆空,心已如死,惟念老母卧病,待瞽子以养。今并瞽子亦不得,计此时恐已饿莩,觉酸彻肝脾,不可忍耳[36]。”先兄曰:“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豕必不断绳。”
【译文】
离我家十多里地,有个盲人姓卫。乾隆戊午年(1738)除夕,他走遍经常叫他弹唱的人家,给人家行礼请安,各家都给了他食物,他自己背着回来。走到半路,他失足掉到了一口枯井里。因为是在空旷的野地里,路径偏僻,又家家都在守岁,路上没有行人。他大声呼叫喊干了嗓子,也没有人应。幸好井底温度比外面稍微高一点,又有糕饼可以吃,渴极了,就嚼水果,竟然过了好几天也没有死。碰巧屠夫王以胜赶猪回来,离枯井还有半里路的样子,忽然猪挣断绳子逃跑,在野田里狂奔,也失足掉到井里。王以胜拿钩弄出了猪,才发现盲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这口枯井不是屠夫应当经过的地方,似乎有谁故意让猪跑到那里去的。我的哥哥晴湖询问在井里的情况,盲人说:“当时万念俱灰,心已经如同死了。只是想到老母还生着病躺在床上,等待瞎眼的儿子来奉养。现在连瞎眼的儿子也不在了,估计这时候老母亲已经饿死了,心酸极了,无法忍受。”我哥哥说:“如果没有这个念头,王以胜所赶的猪必定不会挣断绳子。”
【评点】
这个卫盲人不慎掉入枯井,他能坚持到获救,除了井底可以稍稍躲避寒风、有食物可以充饥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老母亲的牵挂。这份牵挂就是一种信念,是这份牵挂让他坚持了下来,坚持下来才能有获救的希望。纪昀的兄长一定要归结为因果报应,这是古代道德教化的一种惯用方法,省去了许多烦琐的解释,容易被民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