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宋追苏李,王勃赋高阁

初唐时,上层诗坛受齐梁诗风的熏染,宫体诗盛行,净是些奉和、应诏、侍宴之作。虞世南、上官仪以及号称“文章四友”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等,都擅长这种诗体。

“四友”的诗歌,以杜审言(约645—约708)的成就最高。他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以五言律诗见长,他的那首《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文摘五),是五律代表作。

与杜审言同时的,还有两位宫廷诗人宋之问(约656—约712)和沈佺期(约656—约715)。他俩的律诗声调谐和,对仗工稳;律诗在他们手中更加成熟。当时流传着“苏李居前,沈宋比肩”的口碑,把他俩与号称“五言之祖”的苏武、李陵相提并论。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和沈佺期的《杂诗·闻道黄龙戍》(文摘五),也都是五律佳作。

与“四友”同时的还有“四杰”,那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的别集,分别是《王子安集》《盈川集》《卢昇之集》《骆丞集》。

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才华早露,从小有“神童”之誉。还没成年,就被推荐当了官。不过他仕途坎坷,连遭贬谪。他爹爹也受到了牵连,被贬到交趾(今天的越南)。王勃南下省亲,渡海时不慎落水,惊吓而亡,那时他只有二十七岁。

王勃的诗留下的不多,却有着自己的风格。最有名的是那首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少府:县尉。之任:赴任。蜀州:一作“蜀川”,泛指蜀地。◎“城阙”二句:是说长安到蜀地虽远,但五津风物,还可在城头想望。城阙,此指长安。辅,指京城附近的地方。三秦,泛指陕西一带。五津,四川岷江有五个渡口。◎“海内”二句:是说知己朋友千里同心。天涯,指极远的地方。比邻,近邻。◎无为:不要。歧路:分手的路口。儿女:青年男女。沾巾:流泪。

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以友谊的誓言代替儿女情长的诉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王勃还有一篇骈文《滕王阁序》,十分有名。相传阎伯玙做洪州牧时,重修滕王阁,并打算在落成仪式上让自己的女婿孟学士露一手。到了这天,阎公拿着纸笔向大家虚让一番,正要叫女婿一展才华,不想奉陪末座的王勃竟不客气地接过纸笔——他是探亲路过此地的。

滕王高阁临江渚

阎公十分不快,拂袖而去,却暗中派人刺探。一会儿报告说:起笔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说:不过老生常谈罢了。接下去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星分”句:古人把地域和星宿一一对应。此处说南昌在翼、轸(zhěn)二星的分野。衡庐:衡山和庐山。]阎公听了,沉吟着没说话。等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鹜(wù):野鸭]”,阎公一下子站起来,说:真乃天下奇才,这是不朽之作啊!忙请王勃上坐,痛饮美酒,尽欢而散。——有人说这年他才十四岁,也有说二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