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柿”者谐音“事”也。我国的柿文化源远流长,其谐音表达“万事如意”、“事事如意”之意。《礼记》记载,我国在周代就开始在重大祭祀仪式上将柿果作为供品。我国柿栽培历史悠久,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夏朝、商朝,人民常采集野生状态下的柿果充饥。人工驯化栽培则兴起于战国时代,流行于汉代。柿也被誉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农政全书》中记载,在明代柿作为人民常用或备荒的粮食,“今三晋泽沁间多柿,细民乾之以当粮也,中州齐鲁亦然”。《抚郡农产考略》中记载,“晋省大饥,黎城县民赖柿糠全活,无一饿毙者”。

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柿生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15年,我国柿产量为379.14万吨,其中,黄河流域的中部及东部地区为我国传统的柿产区,如华北地区的河北、河南、山东以及西北地区的陕西、山西等省的柿产量占到全国柿产量的46.68%;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柿产量则快速增长,如广西、福建、广东、安徽、江苏等省(自治区),2015年,广西柿产量为97.53万吨,占全国柿总产量的 25.72%。近期,我国柿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部分柿产区依托当地传统的柿品种资源,大力发展生产,柿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山区、半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当家产业。

我国柿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种业产业水平低,苗木市场混乱;商品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少,标准化程度低;区域规划不明晰,产业集中度低;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加工产业链条短。为使广大柿农在生产种植中,全面了解柿栽培新品种及新技术,“适地+适栽”、“良种+良法”、科学种植,我们编写了此书,供科技工作者、生产管理人员和柿农参考。

本书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组织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河南省林业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共同编写,武汉市新洲区林业局刘金平参加了部分编写工作,最后由吴美华统稿编审。由于编著者水平所限,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柿栽培新品种新技术》编写委员会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