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XIXINJUN KAIZHAN YOUJIZHAN
1937年9月20日,由共产党参与、国民党元老续范亭领导的“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在山西太原成立。这个战动总会和名义上归属于阎锡山、实际上为我党控制的一支武装——山西新军有很大的关系。
山西新军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政治军事斗争形势的产物,是我党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在特殊条件下,以特殊的工作方式正确地执行了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产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步步进犯,直逼华北。民族危机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这不能不引起国内各阶级、各政党关系的新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党指出,当时形势的基本特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由它独占的殖民地,我党的基本策略、任务就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这时,长期统治晋绥的阎锡山正处在重重矛盾之中。本来,阎锡山同日本军阀的关系很深,可是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从维护其统治地位和保存实力的根本利害考虑,对日本侵略者又不能不有所戒备。
在和国民党中央方面,阎锡山和蒋介石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经过中原大战之后,这种矛盾表面上虽有所缓和,但仍时伏时起,有时还很激烈。蒋介石在政治经济上的攻势,受到阎锡山的全面抵制。
在和共产党方面,反对共产党是阎锡山长期坚持的反动立场。然而红军东征,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又使阎锡山感受到共产党的巨大威力。
阎锡山在中国共产党、蒋介石、日本帝国主义这三种力量中间周旋。可是,形势急剧变化,日军进犯迫在眉睫;还要对付蒋介石;山西经济濒临破产。内外交困、势单力孤的阎锡山,急于寻找办法渡过难关。
我党很注意阎锡山的这一处境。1936年,在延安工作的毛泽东致书阎锡山,倡议联合抗日。
阎锡山始终没有明确提出“联共抗日”的政治主张,也不愿意接受共产党所提出的抗日口号。他构思的“新”策略是:借助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但要打着山西的旗号;允许共产党员的抗日活动,但不准公开合法。
当年秋,阎锡山成立新的团体“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就是运用这种“新”策略的最初尝试。
10月15日,“牺盟会”发表成立宣言和工作纲领,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不分党派联合起来”的口号。
一时间,很多进步人士的抗日团体发电热烈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愤怒地向阎锡山提出抗议;蒋介石的外交部以及阎锡山周围的反共顽固势力,也一再要求取缔“牺盟会”。这引起阎的疑惧,刚刚成立的“牺盟会”工作被迫停顿下来。
1936年冬,形势继续严重恶化,战火将在华北大地燃起,武装斗争必将成为抗日的主要形式。根据党的指示,“牺盟会”十分注重宣传组织群众,培训军政干部,为建立武装做准备。
这时,在一次高干会议上要大家讨论:如果日本人打进山西来,我们怎么办?参加会议的人都发表了意见,但阎锡山一直不表态。
我党同志认为,阎锡山是想扩军,又苦于无力征兵。经过试探,阎锡山确实有扩军想法。我党同志提出趁各大中学校放寒假的机会,招收部分青年学生,接受短期训练后即派驻各县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并在这个基础上征集两万名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学员。
随后,山西先后举办的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军士训练团等13个干部训练机构,共训练了20000多名知识青年。这些训练单位实际上成了我党军政干部学校。经过培训的进步青年,后来绝大多数成为山西各级党组织、我军各部队和各县民主政权的骨干。
抗战开始后不久,日军即占领北平、天津,很快又侵入山西。晋绥军和前来增援的中央军,相当大的一部分一触即溃,或者闻风而逃。阎锡山对旧军失去信心。于是,我党再次建议组建新军。阎锡山很快同意了,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党,要我党负责先搞一个团试试看。
得到阎锡山的这个许可后,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根据北方局的指示精神,不失时机地把工作重点转到组建和扩大新军上来。
山西新军初建的那个团,原来拟称“青年抗日先锋队”。阎锡山说参加者要有誓死的决心,改称“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
“决死队”是以军政训练班、民训干部教练团和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八团、第九团各一部组成的,后来又改称为“第一总队”。
根据中央关于扩大部队的要求,我党同志向阎锡山提出再组建5至10个旅的新军。于是,“决死队”由原来的4个总队很快就扩充为4个纵队。同时,组成的工人武装自卫团,不久发展为纵队,简称“工卫旅。当时,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给决死队4个纵队和工卫旅的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旅和第二零七旅。
在雁北战事正紧的时候,周恩来来到山西。他一再开导阎锡山,促使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在雁北13县的沦陷区成立。
就这样,1937年9月,战动总会正式成立,由共产党、八路军、牺盟会和各群众团体的代表组成,日常事务由常务委员会处理,续范亭任主任委员。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衰等参加了战动总会的领导工作,对工作的开展起了重大推动作用。
山西新军一成立,就面对着日军的疯狂进攻。各部队大都是刚刚武装起来的群众,他们有同仇敌忾的决心,但是未经过严格训练,更没有战斗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我党把那些不愿意改造的反动顽固的旧军官撤下来,代之以有抗日决心的新军官,包括学会指挥作战的政治工作人员。
经过这次调整,山西新军作战能力得到提高。
从太原失守到临汾失守,即从1937年11月8日到次年2月28日,山西的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都已被日军占领,阎锡山逃到陕西宜川。
山西新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打击敌人。1938年2月下旬,决死第一纵队第一支部队在襄垣夏店附近袭击日军,毙敌五六十人。
随后,部队转至三不管岭袭击日军,致敌死伤逾百,并切断敌补给线,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主力在神头岭进行的歼灭战。
还有一次,临汾之敌1000余人携炮10门出动,决死第三纵队以一支小部队袭击其尾部,尔后迅速撤离,诱使敌先头部队与后续部队互相射击。敌一运输大队300余人、汽车100余辆,由阳城开向沁水,我七、第八总队各一部,于翼城、沁水间的东坞岭设伏,激战竟日,将敌全歼。
日军进占临汾等地后,先后对晋西北及其他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在八路军的带领下,山西新军各部积极参加了反“扫荡”战斗。
1938年春,日伪军集结10000余人分两路围攻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一二零师集中兵力,迎击敌人,经过多次战斗,毙伤敌军1500余人,粉碎了这次围攻,收复了7座县城。
决死第四纵队和战动总会、牺盟会领导的各游击支队和工卫队,参加了这次战斗,破袭同蒲路北段和太汾公路、汾离公路,配合主力部队围困奇岚和追击残敌,胜利地完成了阻击和袭扰任务。
7月,敌向我第三纵队第八总队防地秦岗进攻。敌我力量悬殊,第八总队第二大队阵地被突破,第三大队被包围。干部战士奋战终日,毙伤敌四五百人。在这次战斗中,我军伤亡400余人,第三大队队长李荫汉和第二大队副大队长王鸿献英勇栖牲。
同年10月,日军对晋西地区发动大召“扫荡”。我第二纵队第五总队在灵石县罗汉村,夜袭敌清水旅团混合大队,歼敌300多人,受到纵队的通报嘉奖,被誉为“首创反‘扫荡’杀敌之壮举”。
同时,在晋西地区活动的战动总会游击队,1938年进行战斗100余次,毙伤日伪军近2000人,改编为保安第二区队后,又进行了多次战斗。1938年前后,包括战动总会游击队在内的山西新军,在晋西北广大地区,不断对日军、伪军展开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