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水上明珠——九江烟水亭
- 亭台精品(文化之美·巧夺天工)
- 王金锋 林风编著
- 3792字
- 2021-05-24 17:17:16
烟水亭位于江西省九江长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烟水亭是一座独特的我国建筑复式亭台。烟水亭建在甘棠湖中,湖面像一面明镜,烟水亭就像镜子上镶嵌的一颗明珠,光华夺目。
烟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游之地。亭内有风格各异的楹联匾额,或叙事绘景,或写意抒情,联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观联,雅趣盎然,使烟水亭具有了身后的文化内涵!
周瑜出征的点将台
相传,三国时期东吴水军都督周瑜曾在甘棠湖中的小岛上进行点将仪式。
在208年,曹操率领83万人马,离开许昌,浩荡南下,追赶刘备,准备一举拿下荆州,觊觎东吴。孙权封周瑜为大都督,命令他率领水军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练,迎击曹军。
古时,甘棠湖与长江、鄱阳湖相通,水域宽阔,为东吴的一处水上要塞。当年,甘棠湖上战舰云集,雄师队列。
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因此这里又称为“周瑜点将台”。
至唐代,江州司马白居易曾荡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兴赋诗。北宋时期,理学家周敦颐见此岛状如月,遂名“浸月”。
后人在岛上建“浸月亭”,寓景于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意,也寄托了后人对白居易、周敦颐两位贤人的怀念。
后来,周敦颐的儿子周寿从湖南来到江州为父守墓,见甘棠湖一带“山头不沟薄茏烟”,遂在湖堤建一亭,名为“烟水亭”。
至明代,两亭俱废。1593年,九江关督黄腾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一亭,取名“烟水亭”,这就是存留下来的烟水亭了。
关于黄腾春建造烟水亭还有一个传说呢!
传说咋1593年的一天,九江关督黄腾春,在游览甘棠湖后,回到家里。在晚上做了梦,梦见了吕洞宾教他为瞎眼的母亲治疗眼病,并将他母亲的病眼治好了。从此后,黄腾春的母亲真的重见了光明。
黄腾春感慨万千,在浸月亭原址上重建亭台,用来祭祀吕洞宾,并将新亭叫做“烟水亭”。
烟水亭建成后,因其宁静淡雅的景观和历史韵味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他们在烟水亭游玩休憩之余,还写下了诸多的楹联、诗词名篇等。
清代德化县令罗广煦所写的楹联是:
才识庐山真面目;
且将湖水洗心头。
还有清代九江关督唐英撰写的楹联。《九江府志》评价说:“远慕高风,长课士烟水亭上。”
楹联写道:
道是当年旧烟月;
好将胜地记湖山。
清代九江府官吏杨曾尉也撰写过楹联:
公幻邯郸梦,我游烟水亭,谁真谁假;
剑拍东林云,鹤飞西江月,亦佛亦仙。
在旧题烟水亭上有一副楹联,脍炙人口已久,其中词语多有出入。撰联者为清代江西巡抚衙门僚属黄少白。
楹联写道:
那堪吟白赋诗,琵琶人老,枫获秋深,叹几个迁谪飘零,相逢处且休说故里繁华,他乡沦落;
此便是邯郸道,午梦初醒,黄梁久熟,觉毕生功名富贵,霎时间都付与微茫烟水,缥缈江波。
烟水亭经过历代增建,至1811年的清代,烟水亭已初具规模,成为九江的名胜了。后来,烟水亭又遭兵火,毁于战乱。至1862年至1874年的清代,有一个叫古怀的和尚四处募捐钱物,再次重建,1874年以后,烟水亭才形成存留下来的规模。
重建后的烟水亭更加有名,不仅诗人前往游历,书画家等社会名流也前来烟水亭游玩,也留下了诸多作品,为烟水亭增色不少。清末书画家何云龙在来烟水亭游玩后写有楹联:
笑傲烟霞,神仙福分原非小;
交融水乳,文字因缘不厌多。
此联原有跋:
南浔铁路同仁,结新莲诗社,并于乙卯年七月七日假烟水亭成立,余谨题联志盛。
清代末期都昌廪贡生李乘时也曾游历过烟水亭,留下了墨宝:
晚上孤亭,影倒一湖烟水;
夜横高枕,声来九派风涛。
此联有跋:
光绪戊戌八月,偕易实甫,唐华斋,雷道人游此,次子庭毓由都门来,亦即兴焉。
李乘时曾读书白鹿洞中。跋文中所记易实甫、唐华斋均为当时社会名流。文中的雷道人,法号缁磷,为当时住亭长老。
1898年的清代九江人蔡公时也撰写了一楹联:
请看世局如棋,天演竞争,万国人情同剧里;
好向湖亭举烟,烟波浩渺,双峰剑影落樽前。
清代末期九江人京师大学堂监督刘廷琛,也曾在烟水亭留下楹联:
万态幻云烟,只有溯游鸥自在;
孤怀笑山水,几回清浅鹤归来。
此联署款为:“岁在癸亥仲冬月邑人刘廷琛撰并书。”清代末期江西婺源人江湘岚对烟水亭也大加赞赏,写道:
凭栏看真面庐山,顾盼自雄,苍莽乾坤双剑颖;
把盏吊小乔夫婿,溯游宛在,迷茫烟水一亭秋。
江湘岚是清代晚期著名学者,他的著作有《江峰青四种》传世。
此联原有跋文:
余宰嘉善时耳闻烟水亭仍周郎点将台故址,今过九江,憩于亭上,遥想公瑾当年号令三军,千古之风流是为可觞,恰念好事者索题故为附引。
清代九江府官吏曾森溎撰写的楹:
谁真仙吏飞凫,丹篆犹存,想见逍遥对烟水;
我亦江州司马,青衫虽旧,未因沦落感琵琶。
清代末期住亭僧寒叶极擅长诗文,他对烟水亭写过如下楹联:
细念金经常听雨;
澹吟佳句且焚香。
此联署款为:“乙未孟秋月释寒叶撰郭友麟补书。”同样的清代住亭道人雷寄云撰写楹:
轩窗远渡云峰影;
几席平分月漾光。
烟水亭是历代文人骚客宴游之地。这些楹联,都为烟水亭添加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阅读连接]
烟水亭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楹联,联曰:“到此听万籁笙竽,问谁识天外宫商,空中韶薓;有客会重阳风雨,同领略湖山画稿,今古揪枰。”
此联有跋写道:“乙未九月偕甘澍、星丞、惺予、竹琴、干卿、寿安、晴川诸君子宴集亭中,酒酣,湖南易笏山先生皤然而至,相与分韵赋诗,因以斯联以概游览之胜。”撰联者吕璜为清末九江举人。跋中所记7人均为清代末期九江名流。
世外桃源的浸月岛
烟水亭位于甘棠湖上的浸月岛上。甘棠湖古名称为“景阳湖”,面积约80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4米,由庐山泉水汇聚而成。
甘棠湖在三国时期曾是东吴的水军基地,湖区内景色优美,杨柳依依,碧波荡漾,烟水亭在湖中好似一颗明珠。
烟水亭是我国罕有的风格最独特的复式亭台,占地1789平方米。浸月岛上的建筑群分为左、中、右三部分。人们习惯上称岛上整个建筑为烟水亭,其实每座建筑各有名称。
烟水亭左为翠照轩、听雨轩、亦亭。右为浸月亭和船厅,中间依次是烟水亭、纯阳殿、五贤阁、观音阁,后有水阁幽房,前是新拜台。
这三组建筑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形式变化多样,风格协调统一。庭院、天井内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让人赏心悦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
烟水亭整体建筑布局不拘一格,呈不对称分布。在不对称的建筑风格中去追求合协统一,是一座十分雅致的水上亭台。在船厅前悬挂的“烟水亭”3个大字,是清代德化县令张光裕书写的。
甘棠湖中,烟水亭楼台远距世俗红尘。走过九曲小桥,进入洞门,即到四周环水的烟水亭。在粉墙环抱、楼台高耸、绿树浓郁、湖平如镜的环境中,犹如到达世外桃源。
烟水亭为水榭式建筑,有船厅、翠照轩、境波楼和纯阳殿等。纯阳殿左壁嵌石碑一方,上刻有大草书“寿”字,传为吕洞宾手迹。
据府志记载,“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当过浔阳县令,为九江人办过不少好事。纯阳殿中的吕洞宾塑像早已毁于兵祸,殿后留下一通相传吕道人亲书的“寿”字碑。
字体龙飞凤舞,形若游龙,气势磅礴,细观金字由“九转成丹”4字合成,体现了道家“炼丹”、“修仙”的思想,观之妙趣横生。据说这通似“寿”字碑,也寄寓了吕洞宾对九江百姓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
纯阳殿内还有东林寺标记的砂钵。亭前方丈地,石雕围栏贴水而起,垂柳翠柏点缀其间。两边有石凿“藏剑匣”,相传因为庐山北双剑峰之刃直对九江市,于是人们凿石匣收藏,有纳峰藏剑之意。
据记载:“九江常遭屠城和匪寇骚扰,按阴阳家之说,皆因郡城面对庐山双剑峰所致。”
早在宋代,郡守唐立方乃辟谯楼前地筑为两城,夹楼矗其上,谓之匣楼,说道:“匣实藏剑。”后遭战火毁损。后来的石匣凿于1873年,为知县陈鼐扩建烟水亭时所凿刻而成。
从烟水亭向南眺望,在湖面波光粼粼、水岸交接的极远处,青黛色的山脉起伏迤逦,此即名闻中外的避暑胜地庐山。在烟水亭远眺,别有一番景色。
过去,烟水亭是本城民众祭祀先贤的香火之居。五贤阁内纪念的5位贤士和贤吏分别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唐代江州刺史李渤、唐代江州司马白居易、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明代理学大师王阳明。
立于亭前,遥望庐山,只见山如屏障,烟云缥缈,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在湖中有唐代江州刺史李渤筑的长堤,长堤上有宋代建筑的“思贤桥”,把甘棠湖一分为二。由此堤可登上高12米、六角三层的“映月楼”,举目眺望,绿波涟漪,彩霞映波,岸柳成荫,景色如画。
以前,到烟水亭游览是要坐船的,后来,为了方便游人欣赏烟水亭的美景,增建了九曲桥,将烟水亭与湖岸相连。
后来,又在亭前建起了周瑜点将台,“周瑜”又可在这里点将派兵了。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携书挎剑,再现了这位儒将的风采。
西面的院子除了船厅,还有一个叫做“浸月亭”的小亭子被花草、秀石簇拥着,算是对昔日浸月亭的一种追念吧!
整个烟水亭所在的岛屿,楼阁掩映的每一处建筑,都是对古人的一种追念。这里的一处处殿阁檐牙交错、雀替相连,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阅读连接]
在烟水亭,后来人们还曾在此举行过一次“周瑜点将”的仿古活动。一声铳响,狼烟四起,一队队甲盔鲜明的东吴卫士,从牙旗猎猎的烟水亭内开出。紧接着8个身着汉服的侍女,手执宫灯,也从烟水亭中款款而出,直至走到拜台,分列两旁。
在拜台方亭的一侧,一面杏黄色的“周”字大旗,迎风招展,“水军都督”4个大红灯笼高悬两旁。周瑜头着纶巾,腰挎宝剑虎步登场,高唱:“江东地广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古老的浔阳城硝烟弥漫,金戈齐鸣,再现了当年周瑜点将,赤壁大战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