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计篇(2)

奥皇早就有吞并塞尔维亚的野心,他决心借此机会掀起一场大战,“吃掉”塞尔维亚。但是,奥皇担心法国和俄国出兵干涉,于是小心地向自己的盟国德国寻求帮助。

德皇威廉二世得知斐迪南夫妇遇刺身亡的消息后,认为是挑起大战、夺取英国和俄国殖民地的良机,连声大呼:“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当奥皇向他询问“德国是否同意并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动进攻,是否准备进行一场欧洲大战”时,威廉二世当即给予肯定答复,并说:“(我们)一切都已准备好了!”

7月28日,奥匈帝国悍然向塞尔维亚宣战,沙皇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立即向全国进行战斗动员。7月31日,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全国“处于战争威胁状态”,但过了一天,就正式向俄国宣战,然后又向法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英国为了本国利益,也卷入了战争。就这样,短短的几天,欧洲各帝国主义大国都卷入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实际上,德国并没有“一切都已准备好”恰恰相反,当大战的帷幕拉开时,德军统帅部内一片混乱,将军们甚至找不到一张令人满意的作战地图;至于对作战部队的使用和作战物质的调集、运输,更是乱作一团。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德皇威廉二世竟异想天开地企图以“闪电战”攻占法国。德军和法军麇集马恩河,双方兵力总和达一百五十万人,结果,德军败北。参谋长毛奇对威廉二世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毛奇劝威廉二世及早罢手,结束战争,威廉二世不但不听劝告,反而将毛奇撤职。

德、法两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二年,在后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的“凡尔登战役”中,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威廉二世企图“使法国把血流尽”,结果,德国反而“把血流尽”了。到了1918年,德国再也无力把这场不义之战打下去了,于是只好请求“停战”。

法国元帅福煦将一张事先拟好的停战条件单交给德方,限德方在三天内签字。停战条件令德方不寒而栗:“……一个月内将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以及莱茵河以东三十公里的德国领土交给联军。”“交出巡洋舰、战舰、潜水艇二百三十四艘”,“交出空军全部飞机”,“交出五千门大炮”……

但是,德国代表还是签了字。

二十年后,德皇威廉二世在没落的侨居中偶然读到了译成德文的《孙子兵法》。当他读到“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这一段话时,潸然泪下,哀叹道:“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会遭亡国的痛苦了。”

伊拉克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玩火自焚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武装力量总司令萨达姆下达了进攻科威特的命令。于是,部署在伊科边境的十万伊拉克大军,在三百五十辆重型坦克和大批飞机、大炮的掩护下,直捣科威特。伊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了科威特有限的国防力量:停放在科威特机场、从美国进口的世界最先进的战斗机尚未升空即葬身火海,仅有十几架侥幸逃脱;停泊在港口的舰船也只有一艘小炮艇躲开了伊军的打击。

至中午11时,科威特国家元首埃米尔所在地达斯曼宫在伊军坦克和装甲车的轮番冲击下,最终陷落。科元首贾比尔·埃米尔只得乘飞机离开科威特,取道巴林前往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国防部尚未发布总动员令,组织有效的抵抗,伊拉克军队已占领了整个科威特。为了保卫自己神圣的祖国,六百余科威特人在战斗中牺牲,王室成员有六人捐躯,其中包括科元首的弟弟、担任亚奥理事会主席和国际足协副主席职务、四十五岁的法赫德亲王及其两个儿子。

伊拉克为什么入侵科威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对外宣称,“科威特在历史上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这个理由似乎太牵强了些。伊科在公元7世纪同属于阿拉伯帝国,16世纪初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在奥斯曼帝国统治后期,科成为一个半自治的君主国。1894年,科的统治者接受了英国的保护,1961年,科威特摆脱英国而独立。但伊拉克不予承认,并陈兵伊科边界,后在英国干预下才作罢。伊拉克1963年与科威特建交,承认了科的独立和主权,但两国之间有一百六十公里的沙漠始终没有划定边界,并因此产生了一些纷争,但这不足以作为伊拉克吞并整个科威特的理由。正像权威人士分析的那样,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还有更深层的动机。

首先是觊觎科威特诱人的石油资源。科威特面积仅一万七千八百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九十万,但却拥有九百四十五亿桶的石油储量。其石油输出赚取了大量外汇,年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一万四千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如果伊拉克占有了科威特,那么它就会拥有占世界总储量百分之二十二的石油资源,成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海湾第二石油大国,操纵世界石油市场。并且,以此为基础窥视沙特,控制海湾,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霸主。

其次是摆脱巨额债务。八年的两伊战争把伊拉克的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石油出口锐减,军费猛增,国家财政巨额赤字,另外还背上八百亿美元巨额外债,其中欠西方国家三百亿美元,欠苏联和东欧国家一百亿,欠科威特一百五十亿。

实际上海湾国家在两伊战争中已给了伊拉克以巨大的支持。科威特向伊提供了六十亿美元的无息贷款,科和沙特还从其共有的油田每天拿出二十万桶原油出售,所卖款项无偿赠送伊,仅这项收入就高达一百三十亿美元。但伊拉克仍抱怨他们对自己支持不够。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便要求取消所欠海湾国家的债务,特别是欠科威特的债务,并要求科威特将其所属的布比延岛和沃尔拜岛归伊拉克所有,使其获得石油出海口,因为它的石油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依赖土耳其和沙特境内的输油管道,每年为此支付的过境费和手续费仅土耳其一家就高达二十亿美元,且受制于人。

科威特拒绝了伊拉克的要求。于是无法用要挟达到目的伊拉克便诉诸武力了。

伊拉克军队仅仅用九个小时就完成了对小小的科威特的占领,然而它这种中世纪的野蛮方式立即遭到了全世界的一片谴责,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伊拉克鲸吞科威特,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的高度关注。

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应科威特政府之请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问题,与会十四国一致同意通过安理会第660号决议,确认伊拉克的入侵已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破坏,依据联合国宪章第39及40条对伊拉克予以谴责,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将其所有部队撤至其于1990年8月1日前所在的据点。决议还决定成立一个由安理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制裁委员会,负责向安理会报告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同一天,中国政府呼吁“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英国、法国和美国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这三国的资产。

次日,美国和苏联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立即全面地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就此通过的决议,英国和法国还决定向海湾增派军舰,向伊拉克施加压力。

但对于这些呼吁,伊拉克置若罔闻。8月4日,伊拉克宣布以阿里上校为首的九名军人组成“自由科威特临时政府内阁”,“临时政府”决定组建“科威特人民军”,十四万伊拉克人自愿加入这支部队。

8月7日,萨达姆宣布废除科王朝制度,成立“科威特共和国”,科、伊两国统一货币。次日,伊拉克与科临时政府宣布“两国永久性的合并”。同时,伊拉克要求驻科外交使团在8月24日前将其业务转到巴格达,并采取取消特权、断电断水、暴力绑架等手段对外交使团加以恐吓,迫使国际社会承认既成之事实。

针对伊拉克加紧吞并科威特的举动,联合国继续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8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1号决议,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要求所有国家包括非联合国会员国,不论在本决议通过之日以前与伊拉克签订任何合同或发给任何许可证,皆须严格按照本决议的规定行事,立即停止从伊拉克或被其占领的科威科进口或向它们出口一切商品和产品,包括武器和其它军用设备。8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662号决议,宣布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纯属非法。

面对联合国的制裁,伊拉克不仅没有丝毫退步的表现,反而依旧我行我素,甚至采取措施对抗。8月12日萨达姆提出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条件是以色列撤出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巴嫩,美国军队撤出沙特阿拉伯,企图把水搅浑,从中渔利,但均遭到拒绝。8月17日伊拉克又以扣留有关国家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所有公民做为人质相要挟;8月2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签署法令,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第十九个省;9月10日,萨达姆又宣布,伊拉克向第三世界免费提供石油,以瓦解国际联合阵线;9月27日,伊拉克内政部发布命令,要求科威特人在一个月内改变国籍,成为伊拉克公民,等等。

在此情况下,联合国也采取了诸多措施,通过一系列决议,向伊拉克施加压力:

——8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政府允许外国公民立即撤离伊拉克和科威特;

——8月25日,通过第665号决议,呼吁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正在该地区部署海军部队的会员国,必要时在安理会授权下采取符合具体情况的措施,拦截一切进出海运船只,以便检查与核实其货物和目的地,以确保第661号决议的执行;

——9月13日,通过第666号决议,规定了向伊拉克和科威特提供食品的原则;

——9月14日,通过第667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军队侵犯外国驻科使馆的行为,并呼吁它立即释放被扣留的外交人员和外国侨民;

——9月16日,通过第669号决议授权联合国制裁伊拉克委员会,制定向因制裁伊拉克而遭受损失的国家提供援助的计划;

——9月25日,通过第670号决议,决定对伊拉克和被其占领的科威特实施空中封锁,以确保安理会有关决议得到执行;

——10月29日,通过第674号决议,要求伊拉克停止扣留第三国国民为人质,不得虐待和迫害科威特及第三国公民;

——11月28日,通过第677号决议,强烈谴责伊拉克改变科威特人口构成和销毁科威特合法政府的档案材料的行径。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联合国安理会就同一问题通过如此多的决议,在联合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与此同时,为支持联合国决议,各国逐渐增加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力量,以向伊拉克施加压力,但伊拉克依然不为所动。无奈之下,联合国向伊拉克发出了最后通牒。

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加拿大、美国、英国和苏联提出的一项决议,决议称:安全理事会回顾并重申其第660(1990)、661(1990)、662(1990)、664(1990)、665(1990)、666(1990)、667(1990)、669(1990)、670(1990)、674(1990)、677(1990)号决议,注意到伊拉克悍然蔑视安理会,虽经联合国作出种种努力。仍拒不遵守其应当执行之第660(1990)号决议及上述随后各有关决议的义务,铭记其根据《联合国宪章》负有维持和保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职务与责任,决心确保其各项决定获得完全遵守,因此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

1.要求伊拉克全部遵守第660(1990)号决议及随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并决定,在维持其所有各决定的同时,为表示善意,暂停一下,给予伊拉克最后一次遵守决议的机会;

2.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按以上第一段的规定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并执行安全理事会第660(1990)号决议及随后的所有有关决议,并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3.请所有国家对根据决议第二段采取的行动,提供适当支援;

4.请有关国家将根据本决议第二段和第三段所采行动的进展情况,随时通报安理会。

由于中国政府反对以武力解决海湾危机,但同时又考虑到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因而投了弃权票。

安理会第678号决议的通过,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不仅违背了国际法准则,同时还触及了西方在这一地区的重要利益,特别是一旦萨达姆控制了海湾的石油生产,就可以随意操纵世界石油市场,进而对本已不太景气的西方经济施加巨大影响,左右西方经济,这对西方来说实在太可怕了。因此,在联合国采取措施的同时,西方各国先后派兵赶赴波斯湾,支持联合国行动,而冲在最前面的自然又是美国。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上午8点,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在白宫内阁会议室召开会议,讨论了海湾局势,并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要求其立刻无条件撤军,并决定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的全部财产。

同时,美国军方采取了积极措施,六艘停泊在海湾的美国军舰奉命起航,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独立”号航空母舰也立即全速驰向海湾。

8月4日,布什总统又在戴维营召开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等人参加的会议,决定向海湾出兵,并同意了由美军中部军区总司令、陆军上将施瓦茨科普夫拟定的90~1002作战计划,该计划代号为“沙漠盾牌”。

次日,布什又派切尼怀揣“沙漠盾牌”计划,率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盖茨、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第五十名军方高级官员飞赴沙特阿拉伯,与正面临着伊拉克威胁的沙特国王商讨美军进驻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