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生理健康(3)
- 中老年饮食营养与健康·长寿篇
- 康尔夫编著
- 5652字
- 2021-05-31 09:41:34
牙齿的结构与功能
人在出生后7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6岁左右开始换成恒牙。其名称,从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1乳磨牙、第2乳磨牙,左右各5颗,上下合起来共20颗。
恒牙按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1双尖牙、第2双尖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的顺序排列,上下左右共32颗。
牙齿分牙冠(露在外面的部分)和牙根(深入颌骨中的部分)两部分。
牙冠表面由身体中最硬的组织牙釉质覆盖,牙根的表面由同骨的构造一样的牙骨质覆盖。
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面为牙本质,其中有柔软的牙髓。牙髓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掌管牙齿的营养和感觉。
牙齿除有咀嚼食物,即咬碎、磨碎并与唾液混合的功能以外,还可帮助发音。另外,牙齿也是创造嘴部完美形态的重要因素。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由上颌骨、下颌骨、腭骨支撑,是由唇、颊、腭、口底所围成的器官,是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有舌、牙齿、牙龈、牙槽等。口腔最重要的作用是咀嚼。咀嚼是以下颌骨位于耳孔下的颌关节为轴进行活动,是下颌牙向上颌牙咬合的运动。其中有许多咀嚼肌和神经发挥作用,从而使咀嚼运动顺利进行。
唇
具有闭合口腔的作用,外侧为皮肤、内侧覆盖粘膜。
颊
在咀嚼时,将食物集中送到牙的咬合面上,以便彻底咀嚼。另外,还具有使口张大的功能。
腭
位于口腔和鼻腔之间,腭的前2/3的粘膜下有骨质,称为硬腭;后1/3的粘膜下无骨质,称为软腭。软腭在咽下食物时,闭合后腔鼻,不使食物进入鼻中。
口底
是指舌和唾液腺的所在部位,为很薄的粘膜所覆。
舌
由许多横纹肌组成,运动非常灵活。除了咀嚼和吞咽以外,也能帮助发音。另外,在舌上有味觉细胞等组成的味蕾小体,主管味觉。
牙槽骨
在上颌骨和下颌骨有包裹牙齿的牙槽骨,以支撑牙齿。牙根所进入的窟窿为牙槽窝,在牙根和牙槽骨之间,有叫牙周膜的结缔组织,将牙根牢牢固定在牙槽窝内。
牙龈
牙槽骨上面覆盖着牙龈。健康的牙龈一般呈鲜艳的粉红色,但有的有黑色素沉着而呈褐色(这不是病)。牙龈是被很厚的上皮层覆盖的粘膜,对饮食物及其他的外来刺激有很强的抵抗力,即使受伤了也会很快再生。
唾液腺
除三对大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有导管开口于口腔外,在口腔粘膜上还有无数小唾液腺。这些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成人每天约为l升。
唾液的作用,一是使口腔粘膜表面始终保持湿润,以保护粘膜;二是与食物混合,使之保持适宜的柔软度,以便咀嚼和下咽;三是溶解食物,使味蕾能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四是唾液中的酶可分解淀粉;五是清洗牙齿和口腔,以保持清洁等;六是具有酶和抗体,对抗进入口腔的细菌和病毒;七是还具有血液的成分。
口腔粘膜
覆盖整个口腔(除牙齿以外),表层是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其下是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走行的固有层。口腔粘膜的这种构造与其表面总为唾液所湿润的状态,对保护口腔不受来自外界毒物和毒气的损害、酒和烟的刺激、食物的冷热刺激、进入口腔的细菌所释放出来的毒素和酶的作用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口腔粘膜因部位不同,其构造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与该部位的作用有关。比如,在硬腭和舌上,粘膜既厚又结实,表层一般角化,这是咀嚼食物时,挤压食物和移动食物所必需的构造;牙龈的粘膜很厚并显示出角化倾向,是为了能牢固地附着在齿根上及咀嚼食物时流动通畅。
唇的粘膜之所以很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触觉和温度觉作用;最薄的舌下粘膜和唇粘膜,具有吸收各种物质的作用。口含片和舌下片就是利用这一吸收作用而制造出来的药剂。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由头顶至脚底包在人体表面,将机体与空气隔开,可预防外界对人体的机械刺激与化学刺激,炎热时可通过皮肤出汗来调节体温。皮肤的作用很多,如果没有皮肤,人的生命就难以维持。
结构
皮肤上有无数个纤细的沟,每个沟都成菱形交叉,即使用肉眼也能够看出来。皮肤上有毛,汗腺向表皮开口,汗腺用肉眼看不见。皮脂腺与毛根相连,皮脂经导管排入毛囊或皮肤表面。皮肤可分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织三层。
表皮 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组成。基底细胞不断分裂增殖,逐渐分化为其余各层细胞,成为角质层细胞后脱落,形成皮屑。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时间,约为3周左右。
角质层细胞含角蛋白,细胞膜厚,有预防外界刺激及水、化学物质渗透和细菌侵入的作用。
真皮 位于表皮下面。向表皮底部伸出许多乳头状突起,为乳头层,与表皮突起相连接。乳头层内有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乳头层下有较厚的网状层。真皮下为皮下组织,其下方与肌膜等组织相连。
功能
皮肤的作用,用一句话说,就是保护身体免受外界刺激,使体内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机械刺激具有某种程度的抵抗力和弹性,不太大的力量不会使皮肤剥落。
2.皮肤的黑素细胞能形成黑素,黑素可以减轻日光对细胞的损伤。黑种人的皮肤强健,对日光照射的耐受性比白种人的皮肤要强,原因就在于此。
3.皮肤表层能防止水分侵入。目前在空气污染中出现的各种化学物质,可溶解在皮肤表层的汗液内,由于角质层的保护作用,使之不容易侵入。溶解于油类的化学物质也不可能轻易侵入。但有些物质可通过毛根侵入体内。当皮肤受伤以后,即使是很小的外伤,水分也容易侵入。
4.预防空气中化学物质的侵入。气体状态的化学物质,能在皮肤外层的薄脂肪层溶解,然后通过毛孔侵入体内。不过,其侵入量甚微。
5.预防细菌侵入。细菌不会侵入正常皮肤。
6.调节体温。外界温度高时,通过出汗以降低皮肤温度。另外,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向外界放散热量,从而保持体温恒定。对于寒冷,则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使皮肤温度下降,减少散热,减少出汗。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由植物神经支配,由大脑中枢统一指挥。
此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各种感觉,如触、压及温觉感觉,还有干、湿、光滑、粗糙等感觉,因而能感受外界多种变化。
7.预防皮肤粗糙。青年人的皮肤有光泽而且显得湿润,老年人的皮肤则没有光泽,这是由于皮脂腺排出的脂质在发挥主要作用,脂质还能溶解汗水而使皮肤湿润。
汗腺的结构与功能
毛发与指甲、汗腺和皮脂腺,称为皮肤的附属器,从发生学的角度上看,同皮肤表皮一样,与其他皮肤成分一道创造皮肤独立的器官。
小汗腺
小汗腺遍布全身,位于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的腺体排泄管,上升直达表皮突起,然后在表皮中呈螺旋状弯曲上升,与皮肤表面的汗孔相接。
小汗腺分泌的汗液无色透明,同尿的成分基本一样,呈弱酸性,稍有点臭味。
大汗腺
青春期才开始发育。腺体大都在皮下组织里,主要分布于腋下、脐部、外阴等处,排泄管开口于毛囊。
大汗腺的分泌液很浓,粘性大,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分泌物本身无特别气味,经细菌分解后,有一种特殊的臭味。
汗的作用
主要是调节体温。另一方面,能排泄大量水分和代谢产物,以辅助肾脏的作用。分泌于皮肤表面的汗液与皮脂腺的分泌物(皮脂)混合后,变成一种弱酸性的乳剂,使皮肤表面为脂肪膜所覆盖,因而可预防细菌繁殖,并保护皮肤免遭化学刺激。手掌和脚心没有皮脂腺,所以容易发生皲裂和裂伤。
毛发的结构与功能
毛发从毛囊中向皮肤表面大约呈24°~50°的角度倾斜生长,附近的毛也是按同一方向排列,这种状态称为“毛行”。因此,既可以用梳子梳,也可梳成发髻。
伸出皮肤表面的部分叫毛干,位于毛囊中的部分叫毛根。毛根根部的膨大部分为毛球。在毛球的底面内凹,含毛细血管和神经的结缔组织突入其中,称毛球。与毛乳头相连的上皮细胞,称毛母基。
毛发的新生和脱毛
毛母基为了制造新毛,可从毛乳头的毛细管中吸取营养。毛乳头的作用良好才能使新毛顺利成长,并且不易脱落。头发每天大约能长0.2~0.5毫米,如果毛乳头的功能受损,毛发就脱落。
毛发在毛球下面的部分是活着的,其他长出皮肤以外的部分是死的。因此,即使把头发剪下来也不致腐烂,并能长时间保持其形状。
毛发的颜色
毛发的颜色由黑素决定。黑素多,变成黑色;少则会逐渐由褐色变成金黄色;当黑素消失后,会变成白色。
毛的黑素由位于毛母基内的黑素细胞制造,毛细胞带着这种黑素长出来。当黑素细胞被破坏后,就变成白毛。老年以后出现白发,原因就在于此。另外,毛的光泽与毛中的空气有关。空气越多,越光泽耀眼。
毛发的生长周期
毛有很硬且黑的硬毛(头发、眉毛、睫毛)和细软且黑素又少的汗毛(软毛)两种。这些毛并不是“长生不老”,经过一定的时间会自行脱落,叫“自然脱毛”。每天能自然脱落60~90根。
毛发成长的时期叫做成长期,成长停止而脱落的时期称为停滞期。这两个时期周而复始地交替出现,称为毛的生长周期。这个周期男性为2~4年,女性为3~6年。这个周期越长,毛也长得越长。眉毛、睫毛、前发之所以短,是因为生长周期短所致。到了老年以后,眉毛之所以变长,是因为这个年龄以后,毛的生长周期变长所致。
指(趾)甲的结构与功能
甲是手指和脚趾背面长出的角质薄板,是皮肤的附属器之一。外露部分为甲板,埋于皮内部分为甲根;甲根下的组织为甲基质,是甲的生长区;甲板下面的皮肤叫甲床;包裹甲板周围的皮肤叫甲廓。
甲每天生长0.15~0.2毫米。在甲基质附近有一个半透明的半月状部分,叫做甲上皮(甲襞)。刚长出的甲板还未充分角质化。一般发育最旺盛的是拇指的甲上皮。即使甲上皮没有,也不能说健康状态恶化。
人类的甲已逐渐退化,很少能像动物那样直接使用。但是,在用指(趾)尖做细致工作时,指(趾)甲则会发挥支撑指(趾)尖的重大作用。
甲的颜色与甲体的透明度、甲床表皮的透明度、甲床真皮的血液循环有关。正常呈鲜艳的粉红色,贫血时变成很淡的粉红色,若有发绀时则发青,在红细胞增多症时则变红,特别是甲上皮,由于透明度高,与下面组织的结合比较疏松,所以容易反映甲床的状态。一般来说,若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甲上皮呈暗红色;若有全身性铜、铁等沉着的疾病,甲上皮会变成青灰色。
出现横沟、纵向线状突起,有小的凹陷、肥厚、呈勺状凹陷等,就是甲的形状异常。大都由于甲基质和甲床的血液供给不足,即甲的营养异常引起的。当甲发生营养异常后,如患急性传染病(伤寒、猩红热等)后,有时甲会脱落。
如果给予甲基质的刺激是一时性的,则出现横沟。由于横向出现的沟随同甲一道向前方发育,所以从甲的成长率大致可推测出是什么时候由何种原因引起。
甲板因水分和角蛋白的组成不同而有软有硬,称为甲板软化症或硬化症。甲板前端呈纵向割裂或横向薄薄地剥下一层时,大都是外界因素所致。
骨的结构与功能
骨骼在人体中起支撑身体的作用。全身骨骼分硬骨和软骨两类。软骨主要覆盖在关节表面,椎骨之间。此外,部分肋骨也为软骨(肋软骨)。
骨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像四肢那样的长骨,像肋骨那样既薄又细长的骨,像椎骨那样的块状短骨,像颅骨和骨盆那样的扁平形薄骨等。
硬骨
硬骨由骨皮质、骨膜和骨髓组成。骨皮质是骨的表层,致密而坚硬。一般所说的骨,是指骨皮质,其中充满了骨髓。骨膜是覆盖在骨表面的薄膜,有造骨作用。年轻时骨髓呈红色,为红骨髓。到了老年,由于脂肪增多而变成黄骨髓。骨髓有丰富的血液,在这里制造血细胞。造血特别旺盛的是椎骨和骨盆。
四肢的长骨叫管状骨,在其两端的关节附近,内部由网状细骨所组成,这就是骨松质。在骨端部有一软骨层,软骨层在婴幼儿期很厚,随着小儿的成长,会逐渐变薄而消失。软骨层是骨的成长带,骨的长度是从这个部位发育的。
软骨
许多骨骼首先是形成软骨,然后再转变成骨。不过,也有以软骨状态持续终生的。软骨有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三种。透明软骨是最普通的软骨,软骨基质非常多,其间散在着软骨细胞。颜色像珍珠一样白,像玻璃一样的透。软骨的大部分是由透明软骨形成。此外,覆盖在关节表面以及骨的软骨性成长带上,也有这种软骨。
弹性软骨位于耳轮和喉头盖(会厌)。在软骨基质中有丰富的弹性纤维。纤维软骨在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关节等处可见到,这种软骨富于胶原纤维。
骨的发育
从胚胎第五周左右开始形成软骨,这种软骨逐渐转变成骨骼。从胚胎第七周开始向骨骼发育。
骨的长度是由于骨两端的成长带(骨端软骨层,骨后软骨板)发育的;骨的粗细是由骨膜内侧制造出新骨而不断变粗的。不过,由于骨不像管道那样笔直,而是与人体的形态相适应,所以在发育过程中,骨骼会不断地吸收和增殖而逐渐形成完整的形态。
像骨盆和颅骨那样的扁平形骨骼,主要是由骨膜发生骨化以后逐渐变大的,即不经软骨雏形,直接形成了骨骼。一般女性在15~16岁,男性在17~18岁,骨骼的发育就完成了。其后在骨骼内部,也旺盛地进行着新陈代谢。
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关节位于骨与骨的结合部,通过肌肉的活动来进行运动。
严格来讲,关节可分五类,但是主要的有纤维软骨性关节和滑膜性关节两种。纤维软骨性关节位于骨盆前面的耻骨联合等部位,一般不活动。
滑膜性关节是能够灵活活动的关节,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附于关节周围,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与肌键或韧带相连,内层为滑膜层。
滑膜内是关节腔,滑膜分泌透明的有粘性的关节液(滑液)。健康的关节液只是少量地润滑关节软骨和滑膜表面,当有某种疾病时,关节液就会增多而使关节腔内积存大量的液体。
在滑膜表面有许多小突起,叫滑膜绒毛,当该部位有病时,也会大量增多。
为了控制运动的方向,在关节外侧有韧带,但由于关节不同,在内侧也有制动韧带。另外,在关节之间还有软骨板,可以使运动灵活地进行。
关节的形状有合叶关节和球窝关节。另外,也有称为滑动关节的膝关节。
球窝关节的运动范围很大,如肩关节和髋关节,不仅能屈伸,而且能回旋。而合叶关节和滑动关节,像手指和膝关节,只能够进行伸屈。为了不使关节发生异常运动,各种韧带起着控制作用。不过,巨大的外力会使韧带伸长或断裂。当韧带断裂后,关节大都会脱位。
脊椎的结构与功能
脊柱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以及形成一个骨骼的骶椎和尾椎组成。每个脊椎都由圆板状的椎体和椎弓等组成,其间有椎孔。
在椎体和椎体之间,有一个叫做椎间盘的纤维性软骨板,将椎体互相连接起来。另外,椎弓除通过关节与上下的关节突起相连以外,还通过韧带与上下的脊椎相连。
从前面看,脊柱基本上是直的;从侧面看,颈椎和腰椎部分向前凸出(前弯),胸椎和骶、尾椎部分向后凸出(后弯)。这些弯曲与人类的直立姿势和行走等密切相关,具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