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医疗保健(3)
- 中老年饮食营养与健康·长寿篇
- 康尔夫编著
- 12961字
- 2021-05-31 09:41:34
中风的预防
目前,中风、心脏病与肿瘤已成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发生中风后果不堪设想,患者自我主动预防就尤为重要。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者尤须注意。
晨起“三诀”
懒床 酣睡一夜,醒来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起床、穿衣,而是懒床3分钟——做深呼吸、打呵欠、伸懒腰。据临床观察,脑中风多发生于夜间,而最危险的时刻是睡醒的一刹那。在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中,有20%的人因起床过急而猝死。显而易见,懒床片刻,有助于各项生理机能由睡眠状态到清醒状态的过渡,对预防猝发脑中风有益。
喝白开水 清晨起床后第二件事,是喝一杯凉开水,因为人体经过一夜睡眠,排尿和不显性失水会因丢失水分而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循环阻力增大,心脑供血不足而生意外。
吃早餐 专家的试验证明,不吃早餐的人比吃早餐的人凝血球蛋白增高7倍,血液粘稠度明显上升,无疑会增加脑中风的危险,吃好早餐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清晨猝发有益。
生活“四忌”
忌暴怒“怒则气上”,“大怒则形气绝”。人在发脾气和处于紧急状态时,血中分泌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等,使血管产生痉挛,血压升高;也使细胞间隙增大,脂质沉着加剧,因而血液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而加速脑血栓形成。临床研究也表明:中风病人中急躁型为一般中老年人的5倍。
忌饮食不洁 恣食肥腻厚味,必致血脂过高;长期饮酒能使胆固醇增多,促使动脉硬化。大脑血管对酒精相当敏感,体内酒精浓度不断增高,大脑血管严重收缩,可致血管破裂出血而发生中风病。多食咸也能使血脉凝涩,进而淤阻,发生中风病。高血压病人应把食盐量控制在每日3~4克以下。
忌便秘 长期便秘不仅使人体代谢后的产物通过肠重新吸收,更重要的是便秘者久蹲厕而致血压升高,因便秘蹲厕过久而促中风者临床屡有发生。
忌过度疲劳 高血压患者若过度疲劳易诱发中风,中老年患者切忌过度疲劳。
冬日防寒
从我国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寒冬是中风发病的最高峰,死亡率亦随之明显上升,故在冷空气南下,寒潮袭来之时,尤需加倍警惕。
为何寒冬易发生脑中风呢?这是由于冬天的低温高压可引起体内平衡失调、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当气候骤冷时,人体由于受寒冷空气的刺激,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外周动脉血管收缩,血压骤增易使硬化变脆的血管发生破裂而出血,形成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冬季气候干燥,饮水较少,可使体内血液浓缩,粘稠度增高,易形成血栓而发生缺血性中风,如脑血栓形成等。因此,在寒冷季节,为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奉劝中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保暖,避免受寒。寒冬早晚少出门,衣服穿着要宽松、柔软、舒适、暖和,白天多在户外接触阳光。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可根据自身体质,适当进行健身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但运动不宜过度疲劳,更不应带有竞争心理。
3.保持精神乐观。避免情绪激动,不生气,不发脾气,遇事不怒,知足常乐。
4.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平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高蛋白及高钾类食物。
5.保持大便通畅,每日定时排便,若有便秘,不可硬排,以防发生出血性中风。
6.积极治疗高血压。要求将血压降低至正常安全范围以内,并保持稳定,消除症状。
7.及时治疗。若遇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说话不清、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活动不灵等中风先兆症状时,应及早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
动脉硬化的饮食调养
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年人,大多数在40岁以上发病,但青年也可能患此病。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是血脂增高。血脂主要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和蛋白脂。体内过多的血脂沉积于动脉壁,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径缩小直至闭塞,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供障碍,导致这些器官发生缺血性病理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心肌硬化、猝死等现象;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脑血栓、脑溢血、脑萎缩等表现;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顽固性的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肾萎缩等症状;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
发病信号
身体的某些异常表现,常成为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信号。动脉粥样硬化也不例外。它可以在人的眼、耳等器官上出现异常变化,成为一种特殊的信号,提示人们注意,同时还可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出现角膜老年环与眼睑黄色疣 有一部分老年人的眼角膜周围会出现一圈灰白色的环,称为角膜老年环。据研究,血液循环中的异常物质很容易沉积在角膜组织内。老年环的形成,就是血液中胆固醇、磷脂、甘油三脂等脂质过多地沉积在角膜边缘的结果。有资料表明,绝大多数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可出现角膜老年环。可见,角膜老年环的出现意味着动脉硬化的存在。老年环通常先从角膜的下缘或上缘开始,呈新月形,然后逐渐向两侧缘延伸,最后连成一个完整的圆圈。此圆的宽度一般不超过1.5毫米,与角膜之间有一透明圈,界限清晰,但愈近角膜中央则愈模糊。典型老年环均可被肉眼看见,自己照镜子也不难发现。老年环虽不影响视力,但它是脑动脉硬化症的标志之一。所以,出现老年环的人有必要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有的人在上眼睑内侧的皮肤上出现对称性的黄色斑块,医学上叫做眼睑黄色疣。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血脂增高有关,尤以家族性血胆固醇过高症患者为多见。其中又以中年肥胖者最为多见。眼睑黄色疣患者无痛痒感觉。初起,这种黄色疣如米粒大,发展缓慢,稍高出皮面,与正常皮肤截然分开,但边界不规则,犹如小片黄油贴在表面。这种黄色疣发展到最大时,可占据全部上眼睑,非常醒目,多为他人指出或自己照镜子时无意发现。一旦发现这种黄色疣,应及早去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身体内部的隐患。
出现内耳反应耳垂皱纹 从解剖生理上看,供给内耳感受器的动脉是终末动脉。当动脉硬化所致缺血时,会很快引起内耳反应,出现相应症状,如耳鸣、耳聋或眩晕。医学研究现已证实,这种表现可出现在动脉硬化的早期。这是因为内耳和脑组织一样不能耐受缺氧,而且对缺氧比心肌更为敏感。当动脉硬化首先引起内耳终末动脉狭窄时,内耳的症状先于循环系统表现出来。所以除其他因素(如药物引起的耳聋等)外,这一现象可被看成是动脉硬化或将要发生冠心病的预兆。
据国外研究证实,耳垂上出现小小的皱纹是同动脉异常有关联的。其依据为耳垂是耳朵上惟一多肉的部位,当动脉出现硬化时,耳朵同其他组织一样得到的血液运行也较少,且耳垂是耳朵上对这种缺血现象较为敏感的部位。因而在耳垂上出现皱纹,是另一个提醒人们注意的信号。
饮食调养
动脉硬化不需住院治疗,主要靠食疗,特介绍如下食疗方供君选用。
吃大蒜 每顿饭吃3瓣以上生大蒜,坚持吃3个月以上。南方人若畏生大蒜辣,可将生蒜沾醋吃。
葛根粉 将葛根磨粉晒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与粳米50克煮成粥(先煮葛根,取滤液与粳米同煮)代早餐。坚持食用3个月即可见效。葛根含黄酮类物质,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确保脑供血良好。
吃松针 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泡开水代茶饮,坚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吃鲜辣椒 鲜辣椒又称青椒,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辣椒素,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常吃鲜辣椒的人很少患脑血栓病和冠心病。
补充叶酸 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叶类蔬菜、大豆和橙汁。新近研究发现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与患者血浆内高半脱氨酸有密切关系。动物实践也证实,用添加了高半胱氨酸的食品喂养动物,数月后均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症。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就能使血浆中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对人体有利的蛋氨酸,从而起到防止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每天吃500克绿叶蔬菜或喝一杯(400m)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就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吃香蕉 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香蕉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的脑血管意外。每天吃4支香蕉,既能抗脑动脉硬化,又能降血压,还能预防脑中风的发生。
脑血管硬化与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密切相关,因而平时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理保持平衡等调养法宜相互参考。
脱肛的治疗
下面介绍治疗脱肛的三种方法:
1.早晨饮淡盐开水1杯。
2.早晚各服1粒补中益气丸。
3.用拇指按足三里,该穴位在外膝眼下三横指处。
痔疮的治疗
痔疮是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膨胀、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有时在一些曲张的静脉血管内还有小血栓。当发现自己经常有大便出血,色鲜红,并感觉有东西脱出肛外,或肛门外肿痛,分泌物增加,经常污染内裤,则可能是患了痔疮。
自我调治
根据其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上把痔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三种。患了痔疮,除了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外,大多数病人只要平时做好自我调治就可,稳定病情,防止“复发”。
1.生活要规律,情绪要稳定,要保持肛门清洁卫生。肛门周围是多种病菌生长繁殖的场所,如果不注意卫生,病菌便会乘虚而入,致使痔疮局部充血、水肿,引起疼痛或出血。因此,每晚要用温水洗一次。用柔软的干净布物或卫生纸擦干,然后再涂一些油脂或痔疮软膏,使病灶滑润,防止干燥。
2.尽可能不要久坐、久蹲或久站,应当每1~2小时变换一次姿势,或者适当活动活动身体。这样,有利于肛门周围的血液循环,以避免血流不畅形成淤积而加重痔疮的负担。
3.预防便秘,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患者每天早上喝一杯冷开水或0.5%食盐水或蜂蜜水。平时应注意食物的构成,合理地调节饮食,要多吃蔬菜、水果及部分杂粮等含纤维素多的食物。纤维素可在汤中吸收水分,使自身体积膨胀,大便量增加而松软,同时还能刺激肠壁蠕动,加速大便的排泄。如果大便干燥,几天不大便,粪便在肠里积存多了,就会直接压迫肛门附近的血管,使血流受阻,加重痔疮的程度,甚至引起大出血,往往危及生命。若采用以上方法大便仍干硬时,可取用通利大便的中成药,如麻仁润肠丸,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喝,既可润燥下火通便,又有滋补作用。大便经常通畅,有利于痔疮的好转。
4.肛门附近充满感觉神经末梢,任何刺激均易引起局部不适及疼痛,而促使痔疮发作。因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干姜以及烈性酒等均不宜食用。
5.痔疮发炎或出血时应及时治疗。此时可多吃些白木耳或黑木耳,以滋补身体。另外,在饮食方面宜采用少食多餐容易消化、富于营养、少纤维素的食物。吃时应细嚼慢咽,尽量避免粗纤维素刺激痔疮的疮口,防止大出血。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 这种治疗方法对痔核状况、手术方法、手术医生经验和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掌握不好,有可能损伤局部神经和肌肉的功能,造成肛门闭合不全等后遗症。
中医手术 经过历代医学的不断摸索改进,中医治疗痔疮的结扎切除术、环形切除术、外剥内扎切除术等手术方法已日臻成熟,手术过程痛苦小,费用也低,手术创面愈合较快,并且对肛门的损伤小,基本不留后遗症。可以说,传统中医治疗痔疮的方法要较外科手术切除方法更具优势。
中医疗法
内治法 以益气固脱、收敛止血为治则,主要用于I期内痔、体弱者或者Ⅱ期、Ⅲ期内痔兼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肝肾功能障碍而不能耐受手术者。此外,对痔疮初起时的炎症有较好的疗较。一般选用祛风凉血、清热利湿、清热解毒、通下、生津润燥、养血补血、补中益气等功效的中药。
外治法 熏洗法: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后,先以其蒸气熏肛门部位,待其药液温度降至37℃~40℃时,以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坐浴,使肛门浸于药液中即可,每次15~20分钟。一般选用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中药,以起到活血止痛、消炎消肿、收敛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Ⅱ、Ⅲ期内痔、嵌顿痔以及各种外痔及并发炎症者。
敷药法:把消炎、止痛、生肌、收敛止血的中药粉碎后,以水或其他基质调敷于肛门患处。可在每次排便后,先坐浴,再外敷药物。
药膏:使用中成药制剂,如马应龙痔疮膏、九华膏等局部敷贴,既能较好地发挥中药的作用,又便于携带和用药。
其他常用药物疗法
枯痔散 涂于痔核表面,适用于晚期内痔及嵌顿痔。
痔根断 常用的口服治疗痔疮药物,其主要用于改善痔内静脉曲张。对肝病患者及血液循环差者疗效欠佳。该药还含有番泻叶的提取物,具有缓泻作用,可避免粪便干燥。偶见心悸、眩晕、排粪窘迫及肠道紊乱,停药后该副作用即可消失。
脐疗及穴位治疗 运用皮肤易吸收之中药或中西药合剂,做成药膏、药布,贴于脐部或骰尾部之长强穴,也有一定的疗效。
脂肪肝患者的自我保健
脂肪肝是指由诸多病因引起有脂类在肝内的沉积。一般而言,当肝内脂类含量占到肝重的5%~10%以上时,即称为脂肪肝。近年来,在进行健康普查中,由于普遍采用B超检查,查出了不少脂肪肝患者。
医学研究认为,脂肪肝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在多数情况下仅为体内各种代谢紊乱的表现之一,其病因可因年龄、疾病、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种类
肥胖性脂肪肝 见于饮食过度而活动少,体重超标者。其中一半以上发生于腹壁脂肪堆积较多的中老年人。这种脂肪肝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减少进食,限制热量,体重减轻后,脂肪肝的程度可得到逐步改善。
高血脂性脂肪肝 高血脂症病人也可能引起脂肪肝。这类病人的血脂代谢明显异常,尤其是甘油三酯显著增高。因此,患者也常同时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
肝炎后脂肪肝 不少人患了肝炎后盲目地进行护肝治疗,片面强调营养,过多食用甜食或长期静脉滴注葡萄糖,并过分强调休息。因此,营养过剩,体重增加,大量脂肪在肝内积聚而引起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肝脏氧化脂肪酸和合成稀释脂蛋白下降,也促进了脂肪在肝内堆积。这种脂肪肝多发生于肝炎恢复期。近年来,医学家们普遍认为应否定过去肝炎治疗上过分强调“三多一少”,即多糖、多蛋白质,多维生素、少脂肪的观点,提倡适度的营养、适当的休息。
糖尿病性脂肪肝 患有糖尿病时,由于体内胰岛素缺乏,糖代谢不能顺利进行,于是机体就动员脂肪大量分解,释放出的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结果形成脂肪肝。据报道,约有50%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 多见于长期酗酒者。酒精进入肝细胞后,在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转化为乙醇的过程中,酶与还原酶之间比例失调,使脂肪酸氧化减弱,肝内脂肪酸合成增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而形成脂肪肝。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如果长期厌食,过分单纯素食或胃肠功能障碍使营养消化吸收不良,体内缺乏趋脂物质和蛋白质、维生素,即导致此类脂肪肝,这类病人多见瘦弱。
隐匿性脂肪肝 约有2%~3%的脂肪肝病例找不到确切的病因,本人平时又无任何自觉症状,只是在健康体检作B超时才发现,故称之为隐匿性脂肪肝。
自我保健方法
得了脂肪肝以后,由于肝脏肿大,有些病人可有右上腹饱胀不适,肝区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原来患有肝脏疾病者。极少数病人还可出现黄疸或转变的肝硬化,部分病人还有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对于脂肪肝的治疗首先应排除病因,如患有肝炎、糖尿病者应进行积极合理的治疗;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则要及时加强营养;酒精性脂肪肝首先应戒酒。然而,要使脂肪肝康复,关键在于患者坚持实施自我保健措施。那么,脂肪肝患者如何进行自我保健呢?
注意饮食调理 由于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不同,各类脂肪肝的饮食也不尽相同。如对于肥胖性、血脂过高性脂肪肝,主要是降低饮食的总热量,每天的主食如米、面应限制在400克以下,特别是晚餐不宜吃得过饱、过迟、过于丰盛。还要减少脂肪的摄入,但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脂。此外,还应选用体积大、热量低的蔬菜、粗粮,以缓解饥饿感,增加饱腹感。对于肝炎后脂肪肝,则必须严格控制膳食总热量,以促进体内多余脂肪氧化,减少肝脏脂肪堆。蛋白质有帮助肝内脂肪运转的作用。摄入量不能降低,应按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脱脂牛奶、豆类及其制品、高蛋白、瘦肉、鱼虾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糖尿病性脂肪肝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热量为原则。
对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要常饮绿茶,兼用食疗。饮绿茶:每天上下午各用绿茶6克泡开水,坚持长期饮用。绿茶多糖可化解中性脂肪。海带绞股蓝汤:海带50克、绞股蓝30克、黄精30克、姜黄15克(后三味中药药店有售)水煎成汤,每日1剂,饮用3个月以上,临床疗效极佳。
适当活动 脂肪肝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症状轻者可步行、健身跑、球类活动、爬山等;症状重者可散步、做体操、打太极拳等。即便是肝炎后期脂肪肝病人,也不要过分强调休息,而要适当地活动,以增加脂肪的消耗。当然,运动要循序渐进,从小运动量开始,逐渐达到适当的运动量。
慎重选用药物 脂肪肝患者一般不必使用药物,但严重者且有右上腹不适、肝区隐痛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硫氨基酸或复方胆碱以及肌醇、亚油酸等药物。中草药中的茵陈、山楂、泽泻、郁金、草决明、首乌、大黄、枸杞、灵芝、月见草等均有降血脂和肝内脂肪含量的作用,可临症选用。
肝硬化病人的自我保健
肝硬化是一种影响全身的慢性病,主要病理变化是肝细胞的广泛破坏、变性、坏死与再生,纤维组织增生以致正常结构紊乱。肝硬化病人常因腹胀、腹水、黄疸、呕血等入院,在医院里经过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恢复健康。但是肝脏的病理变化是不能完全消除的。出院后若不继续服药和注意自我保健,很可能出现并发症而再次发病。因此,肝硬化病人出院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继续服用护肝药物,如肝泰乐、阿卡明、肌苷等。一般选用1~2种即可,不要太多。
2.腹水未完全消退者,仍要服利尿药物,如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塞等。
3.在代偿期可适当减少活动,失代偿期应以休息为主。
4.应摄入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切忌粗糙食物,因粗糙食物可损伤食道胃底静脉,有招致其破裂出血的危险。失代偿期病人不宜进高蛋白食物,因高蛋白饮食可使血氨增高,有诱发肝昏迷的可能。有腹水者,应取低盐或无盐饮食。动物脂肪也不宜摄入过多。
5.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红霉素、螺旋霉素、利福平、雷米封、氯丙嗪、砷剂等等。
6.切忌饮酒。酗酒本身就是肝硬化的一种病因。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另外,饮酒还可致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7.要防寒,其既可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又可防止腹水感染。
8.要保持大便通畅。便秘可增加代谢产物的吸收,增加肝脏负担。另外,用力排便可致腹压增加,有诱发食道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危险。
9.精神要愉快。祖国医学认为,肝主疏泄,性喜通畅条达,最怕抑郁,精神愉快就有利于肝病的好转。出院后还可服一些中药调理。
脚的保健
医学家研究证明,脚是身体的“第二心脏”。人的双脚有大量的神经末梢,双脚离心脏和大脑虽远,但人体多种疾病的前兆往往最先表现在这个部位上。如患心脏病的人首先双脚肿胀;患中风的人,多有头重脚轻,一侧手足麻木的先兆;脚和面部浮肿又是肾病的症侯。
中医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脚上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如膀胱经的至阴穴、胃经的内庭穴、肝经的太冲穴、肾经的涌泉穴、脾经的隐白、公孙穴等。根据中医的“上病取下”等原则,经常刺激这些穴位能治疗全身的疾病。因此搞好脚的保健,是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重要方面。
疗疾
足部有疾病一定要进行治疗。足部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病有胼胝、鸡眼、跖疣、嵌甲、足癣、甲癣、骨质增生等。这些疾病都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善加治疗。例如甲癣(俗称灰指甲),外搽药物疗效慢,时间长,需坚持一年半载。口服斯皮仁诺则疗效显著。
适履
选择舒适的鞋子,减少足病的发生。许多足病是由于穿鞋不合适造成的,如鸡眼、胼胝、足癣等。常穿高跟鞋和坚硬、尖头的皮鞋,会使足因受到挤压而产生胼胝、鸡眼,常穿胶鞋、球鞋,则会使足部因潮湿不透气而患足癣。
要想买一双合适的鞋子,首先要了解足的大小变化规律。双足往往左右不一,所以买鞋时要双足同时穿上,实地走走。遇到夹足,要果断放弃。在一天之内,双足大小亦有波动,下午和晚上是双足肥大的时段,因此最好选择下午去买鞋。另外还要经常修剪趾甲,免得把合适的鞋子变得不合适。
洗脚
古今中外许多长寿老人和学者都认为经常洗脚有益于健康。民间有首歌谣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睡前洗脚,睡眠香甜;远行洗脚,解除疲劳。”洗脚的确有许多好处,勤洗脚可使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还可预防各种皮肤病。冬天用热水洗脚,能促进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预防冻疮。在炎热的夏天洗脚可益气解暑,舒畅凉爽。在长途行走或劳动过后,用热水烫脚,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防止肢体麻木。睡前洗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种良好而温和刺激,促进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睡觉特别香甜。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一首名诗佳句;“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而复闻钟鼓。”写得生动形象。睡前洗脚对于患有失眠症的人确是一种理想的物理疗法。
暖脚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脚皮表面温度维持在28℃~33℃时,感觉最为舒服,如果降到20℃以下,就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低于5℃就有引起冻疮的危险。所以中年人要十分注意脚的保暖,注意选择保暖、防水、透气性能好、能使脚保持干燥的鞋袜,并要及时洗换。经常在室内工作的人不要久坐不动,要适当活动,或做做工间操,使脚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和一定的温度。
搓脚心
洗脚后,用右手搓左脚心,用左手搓右脚心,直搓到发红发热为止。这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显著的自我保健方法,具有益精补肾、强壮身体、防止早衰的作用,而且还能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对眩晕、咯血也有一定治疗作用。现代医学认为,脚部神经和大脑神经存在着反射联系。搓脚心对大脑皮质产生良好刺激,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有治疗神经衰弱、疲劳和失眠的作用,还可使脚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下肢麻木、发冷、浮肿和脚部冻疮的痊愈。
散步、慢跑或赤脚行
这也是保健双脚的重要方法。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腿是身体的支柱,脚是腿的根基。脚不老,腿也不会老。身体也不会衰老。脚底有着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步行或赤脚行就能使脚底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更多的接触砂土、草地和凹凸不平的卵石路面,使敏感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把信号传入相应的内脏、器官及与之相关的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又把它传到相应器官,从而调整人体全身功能,达到保健全身、防病及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和功能。
按摩脚
中医认为,脚是足三阴经之始,足三阳经之终,三条经脉的根分别在脚的6个穴位。脚踝部以下共有66个穴位,占全身穴位数的10%。人们可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脚进行按摩。这里介绍两种按摩法:一是全脚按摩法,先左脚后右脚,用食指近心端第一关节顶端与拇指指腹,按脚底-脚内侧-脚下侧-脚背的顺序按摩全脚,此法不限于某个穴位,面积广泛易于掌握。二是涌泉穴按摩法,涌泉穴位于脚掌部前1/3的凹陷处,被中医称为“肾之源”、“先天之本”。对涌泉穴可摩擦100~1000次,直至脚心微热为止。
糖尿病的先兆
糖尿病患者有30%~80%可表现出皮肤的病变,一旦出现了这些皮肤损害,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所以尤其要引起注意。
皮肤爱感染
糖尿病发病时,病人的血糖升高,皮肤组织的糖原含量也增高,这样就给霉菌、细菌创造了生长的环境。
有1/3的糖尿病病人并发有皮肤感染,例如,病人经常患有疖肿、毛囊炎、脓瘤病和痈等细菌感染。
糖尿病患者在口腔部位经常出现“鹅口疮”,鹅口疮是由一种称为“念珠菌”的霉菌感染引起的。念珠菌感染还可以发生在指甲、男性的外生殖器龟头上。
皮肤上的癣病也是由于霉菌感染造成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发生手癣、体癣、股癣、足癣等癣病。
皮肤爱瘙痒
糖尿病病人合并有皮肤瘙痒症状的,占病人的l/5。这种瘙痒是一种全身性的、且非常顽固的症状。在糖尿病的早期,这种瘙痒症状非常多见。当病人经过治疗,病情有明显缓解的时候,皮肤瘙痒也可能逐步消失。
有的糖尿病病人患有周围神经的病变。例如感觉异常,包括有皮肤麻木、针刺感、疼痛感或灼痛感等,所以有些病人在没有发现糖尿病以前,经常先到皮肤科检查。
有的病人下肢出汗减少或无汗,而当环境温度增高时,患者其他部位出汗增多。
发生“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血管和神经病变而造成的供血不足、感觉障碍、并伴有感染的脚。其特点是创面愈合缓慢,甚至迟迟无皮肤生长的现象,这是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感觉神经严重受损,从而使其痛觉、温度觉减退,甚至丧失。痛觉的减退可使患者不能感觉到鞋内异物和鞋的挤压,易导致外伤和摩擦伤。而温度觉的减退可导致烫伤和冻伤。深部感觉减退的患者不能及时调节关节负重,可导致关节畸形,加大摩擦伤的机会,从而诱发足坏疽。
糖尿病性大疱病
糖尿病性大疱病是一种发生于患者手脚处的皮肤并发症。这种水疱突然发生,反复出现却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水疱大小不等,疱壁薄,疱内是澄清的液体,疱的外面也没有红晕。一般经过数周可以自愈,或者消退后在皮上遗留有色素沉着。
这种大疱病往往发生在糖尿病病程长、全身状况差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身上,所以病人的预后差,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糖尿病性黄瘤
糖尿病性黄瘤是指膝、肘、背部或臀部的皮肤上突然出现成群从米粒到黄豆大小的黄色丘疹或小疙瘩(医学上称为“结节”)。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一般没有瘙痒等自觉症状,摸起来略比周围的皮肤硬。
糖尿病性皮疹
这种皮肤改变常发生在小腿前面,开始时是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的丘疹,直径只有0.3厘米左右。这种丘疹有的分散存在,有的则群集在一起,表面上有皮屑。皮疹消退以后,皮肤上会出现局部萎缩或色素沉着。
糖尿病性硬肿病
患有糖尿病性硬肿病的病人,背部、颈部及肩部的皮肤潮红肿胀,肥厚隆起,用手按压时,不会出“坑”,用手也捏不起这里的皮肤,皮肤表面的毛孔扩大,局部有像被火烧一样的灼热感觉。这种病情可以持续许多年,只有当糖尿病控制以后,才能逐渐好转。
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是困难的,但只要中年朋友提高警惕,不讳疾忌医,重视一些异常症状,就会大大减少误诊、漏诊的机会,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感冒的非药物防治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由于引起感冒的细菌、病毒种类繁多,且变异快,所以数千年来没有特效药,一般常用药品只能减轻症状而已。民间有许多不吃药防治感冒的好方法,效果显著,现介绍几种,仅供参考。
搓手防感冒
手拇指的根部(伸手时明显突起的肌肉),医学上叫大鱼际肌。大鱼际肌与呼吸系统的功能关系密切,经常搓手,对改善容易患感冒的体质大有益处,且对治疗咽痛、打喷嚏等感冒早期症状有效。
搓手方法简单。双手对搓,上下交替,每次1~2分钟,直到发热为止。因其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身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抵抗力,故而不易感冒。此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
按穴位防感冒
常用穴有:合谷(别名虎口,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二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最高处)。太阳(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之中点外开一寸处)、水沟(别名人中,位于鼻唇沟上1/3处)、风府(位于项后正中线,入发际一寸处)、风池(颈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大筋外侧凹陷处)。上述穴位每日按摩2次,每次每个穴位按摩40下以上。如在感冒流行季节,可增加按摩次数或每个穴位按摩60下以上;按摩完上述穴位后,再用双手拇指擦鼻翼30次。
酒炒鸡蛋治感冒
白酒50克,倒进锅里烧开,打入一个鸡蛋,迅速将鸡蛋搅碎,稍加点白糖,趁热吃鸡蛋,或兑开水冲服。
走罐法治感冒
走罐即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之后,在人力的作用下,使火罐沿一定的路线来回游走。其操作方法为:患者反坐于椅子上,裸露背部,将适量按摩乳涂于背部(也可用液体石蜡或甘油),视病人体型选取罐口圆滑的玻璃拔罐一个,用闪火法迅速吸拔于背部皮肤(注意吸力不宜过大,过大则走罐困难且疼痛),然后将火罐在脊柱两侧沿膀胱经径路上下来回推动,至两侧膀胱经处潮红为止,然后将火罐停于大椎穴(在背部中线上,俯首时,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处),5分钟后起罐。在推罐过程中,如遇推罐困难或火罐掉下,应重新吸拔。推罐时宜在火罐的后半部用力,使前部微翘,以利推动。一次治疗感冒不愈者,间隔一二日后再走罐一次。
热脚法治感冒
感冒后微觉发热时,立刻将双脚浸泡在热水中,待水稍凉立刻加热水,一直泡到出汗为止;或用红外线灯、周林频谱仪等烤脚。
外用药法治感冒
荆芥30~50克(周岁内患儿用量为5~10克,周岁以上者量酌增),放入长方形棉布小包内,置于患者前胸固定(小儿固定6小时,成人固定8小时以上)。夏季感冒者可加香薷20克(小儿用量3~5克),和荆芥混匀后装入小包内使用。
上述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亦可联合使用,感冒患者定会受益。
中年男性秃顶的原因及预防
进入中年后,谁都希望和年轻时一样,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然而,许多人却过早秃顶,这不仅仅使人感到未老先衰而十分苦恼,而且头发早谢使大脑减少了外部保护,无疑有损健美。
原因
斑秃 俗称“鬼剃头”。不论男女老少,都有可能发生,往往在一夜之间头发成片脱落,呈一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秃发斑。有的过一段会重新长出头发,有的逐步加重,甚至扩展为全秃。引起斑秃的原因有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异常、营养代谢障碍、遗传因素和免疫功能低下等。
脂溢性秃发 大都在男性中发生,故又称“男性秃头”。先是两额角毛发脱落,头发变细变软,头发油腻,头屑多而痒。由于不断搔抓,使头发脱落加剧,甚至头顶光秃。近年来认为是与血液中雄激素增多及遗传、年龄等因素有关。
早秃 一般在20岁左右的男青年中发生,先从前额两侧开始,后向上扩展,延至头顶,只在枕部及两侧颈部仍保留剩余头发。这种秃发可父子同患,兄弟同患,甚至有的在婴幼儿期就发生。多与遗传有关。
弥漫性秃发 常因患伤寒、脑膜炎、高热或急性传染性疾病后引起,或者是手术后造成。大多发生在头顶部、头前部,一般35~60天秃光。
其他原因 营养代谢障碍引起的秃发,毛发变得细而干燥,毛根萎缩,脆而易落;精神因素引起的秃发,70%有精神创伤、失眠、情绪不安等心理因素;慢性肝脏疾病引起的秃发,70%的患者有头发脱落伴腋毛、阴毛也脱落;内分泌失常引起的秃发,如脑下垂体粘性水肿,也可伴有眉毛脱落。
调查显示,肥胖人比正常体重的人易脱发秃顶。二者比例为15:1。肥胖人易脱发秃顶,是因为肥胖会引起内分泌改变,降低头皮的代谢功能,造成脱发秃顶。同时,头发生长需要的碘、铜、钴、铁等大量矿物质和胱氨酸,如果体内含量较少,制造毛发的原料缺乏,也易脱发秃顶。
预防措施
1.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不足、酗酒、嗜烟、过饱或过饥等都会对头发的生长有不良影响。欲使头发健美,要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低脂肪食品,如水果、绿叶蔬菜和蛋白质食物;不要偏食,戒除不良嗜好等。
2.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是消除精神紧张的最佳良方,同时又是防止身体过度肥胖的重要措施。精神紧张常常是引起脱发的一个重要原因;肥胖引起内分泌的改变而影响毛囊的血液供应,阻碍毛发正常生长。
3.掌握正确的洗头方法。洗发用水不可过热或过冷,选用较为温和的洗发剂,如市售洗发膏等。禁用普通的碱性肥皂洗头,以免损伤头皮,影响头发生长。如果头发干枯并有头皮屑,可于洗头之前在头上涂发蜡,用毛巾把头包扎半小时,以便油膏很好地渗入头发,然后淋浴洗头。油脂多的头发应该每周用温水洗一次。洗得太勤,会刺激皮脂腺的活动,对头发反而没有好处。干燥的头发洗的次数应该更少。
4.梳头时要按摩头皮。梳头最好选用齿稀的梳子,在头发尚未完全干透时不要梳,以免引起头发断裂,梳头时不要用力过大,应沿着头皮的发根轻轻梳理,在梳头前最好用手指按摩一会儿头皮,这对增进头皮的血液供应、改善毛囊的营养状态大有益处。
5.染发、烫发、吹风的方法要正确。对头发有害的染料及化学烫发中的错误方法应停止使用。至多三个月烫一次发,烫发过勤会使头发变脆易断。
6.当心气候对头发的影响。新鲜空气对头发有好处,而寒冷和炎热的天气却有害于头发。在严寒冬季,头皮血管收缩,发梢的营养供应受到破坏,头发就会变得脆干或脱落。因此,冬天出门最好戴顶棉布帽或围上围巾,以保护头发。但帽子对头发也有影响,帽子过暖过紧会使头皮多汗,皮屑增多。在酷热夏季,阳光直射头发,可使头发变干、变细和变脆。因此,夏天出门时戴顶轻便布帽或草帽,对保护头发,特别是干燥型头发十分有益。
7.及时医治心身疾病,消除精神创伤;及时治疗传染病、皮肤病、内分泌腺功能失调等病。上述疾病治愈后,头发就会重新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