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联网安全:理论、实践与创新
- 林美玉 韩海庭 龙承念编著
- 3580字
- 2021-05-19 18:05:29
第3章 物联网安全问题初探
3.1 频发的物联网安全事件
3.1.1 典型物联网安全事件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变革发展与创新突破,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NB-IoT、eMTC、LoRa等物联网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规模急速壮大,物联网应用层出不穷、百花齐放,渗入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电网、智慧农业等各行各业,走进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任何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其固有的安全问题都时刻威胁着产业方方面面的利益,物联网领域亦如此。伴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物联网在驱动各个行业数字化的同时,其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物联网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安全形势严峻。通过对这些物联网安全事件进行梳理,可以将其归纳为四大类典型的安全事件:物理攻击类、漏洞攻击类、拒绝服务攻击类和隐私数据泄露类。
3.1.1.1 物理攻击类安全事件
很多物联网终端长期无人值守且所处环境恶劣,攻击者能够轻而易举地通过暴力方式对终端设备进行偷盗、非法移动位置等物理破坏,造成感知终端或节点的丢失、位置移动或无法工作,最终导致服务失效。
典型案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不断更新换代,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然而由于共享单车数量多、分布位置广,较难进行实时的统一管理,破坏、偷盗共享单车的行为屡屡发生。据美团旗下摩拜单车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共有近18.92万名用户通过App等渠道举报私占、破坏共享单车超过27.89万次,涉及车辆超过20.56万辆。
典型案例二:海口港西区某住户反映,该小区近段时间以来,安装在户外的40多个智能水表接连被盗,令用户苦不堪言,无法正常用水,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3.1.1.2 漏洞攻击类安全事件
漏洞攻击类安全事件是指攻击者利用设备配置缺陷、协议缺陷、程序缺陷等漏洞,对设备实施攻击的安全事件。攻击者可利用终端的软件漏洞,或者通过植入木马、病毒、恶意代码等方式入侵或控制物联网设备,并最终导致服务失效。
典型案例一:从2019年3月7日傍晚开始,包括首都加拉加斯在内的委内瑞拉国内大部分地区持续停电超过24小时。停电导致加拉加斯地铁无法运行,并造成大规模交通拥堵,学校、医院、工厂、机场等都受到严重影响,手机和网络也无法正常使用。据国内外媒体报道,委内瑞拉电网陆续遭受了五轮攻击,攻击者利用位于玻利瓦尔州(南部)古里水电站的计算机系统漏洞发起攻击,最终给整个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典型案例二:2019 年3 月,武汉光谷微锋科技公司(化名)的多台物联网终端设备出现故障,自助洗衣机、自助充电桩、自助吹风机、按摩椅、摇摇车、抓娃娃机等均脱网无法正常运行。经查,此系竞争对手利用漏洞将终端设备恶意升级,同时模拟终端设备,以每秒3 000~4 000条的速度给服务器发送伪造的离线报文,导致100余台设备系统损坏、10万台设备离线。
典型案例三:2019年,研究人员在智能门锁Smart Deadbolts中发现了一种流行的智能锁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远程打开房门并闯入房屋[1]。
3.1.1.3 拒绝服务攻击类安全事件
拒绝服务攻击类安全事件是指利用设备、平台缺陷,或者通过暴力攻击的手段,以大量消耗网络带宽等资源,从而影响服务正常运行为目的的安全事件。物联网终端数量庞大且自身安全能力不足,攻击者可以将物联网终端俘获为傀儡机,向网络发起拒绝服务攻击。
典型案例一:2016年10月,攻击者利用摄像头安全漏洞,通过恶意软件对美国西海岸大批量摄像头进行控制,进而对DNS服务器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攻击,导致大面积通信服务处于瘫痪状态,包括通信网络、公共服务、社交平台等。在此次攻击事件中,黑客充分利用了DNS服务公开性、DNS访问匿名性、DNS查询复杂性的特点发起攻击,更重要的原因是物联网设备安全机制的缺失。
典型案例二:2016年6月,美国一家普通的珠宝在线销售网站遭到了黑客的攻击,美国安全公司Sucuri在对这一事件进行调查时发现,该珠宝店的销售网站当时遭到了泛洪攻击,在每秒35 000次的HTTP请求(垃圾请求)下,该网站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安全研究人员对此次攻击中的数据包来源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垃圾请求全部来源于联网的监控摄像头,攻击者将25 000个摄像头组成“僵尸网络”发起了DDoS攻击。
典型案例三:2017年2月,美国某大学5 000多台物联网终端遭到恶意软件感染,并被远程操控形成“僵尸网络”,导致校园网络服务出现异常。其中,绝大多数物联网终端为校园自动售货机。
3.1.1.4 隐私数据泄露类安全事件
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高速发展,涉及用户隐私的海量数据被各类物联网设备采集、记录,数据的安全隐患越发严重,攻击者在攻破物联网终端、网络、平台之后,能够窃取用户的隐私数据。
典型案例一:2015年11月,香港玩具制造商VTech遭遇网络入侵,近500万名成年用户的姓名、电子邮箱地址、密码、住址及超过20万名儿童的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外泄[2]。一个月后,一位研究人员又发现美泰公司生产的联网型芭比娃娃中存在漏洞,该漏洞允许黑客拦截用户的实时对话。
典型案例二:2017年3月,Spiral Toys旗下的CloudPets系列动物填充玩具遭遇数据泄露,敏感客户数据库受到恶意入侵。此次事故泄露的信息包括玩具录音、MongoDB(一种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中的数据、220万个账户的语音信息等。这些数据被保存在一套未经密码保护的公开数据库中。
典型案例三:2017 年8 月,深圳某公司制造的17.5 万个物联网安防摄像头被发现存在遭受黑客攻击的隐患。这些安防摄像头提供监控和多项安全服务,产品包括网络摄像头、传感器和警报器等。然而,这些安防摄像头被曝存在漏洞,攻击者只要使用默认凭证即可访问摄像头的实时画面。
3.1.2 未来物联网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
相比于互联网和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物联网覆盖范围更广,接入设备更加海量,应用和设备制造商更加分散,其安全风险和复杂性也呈正比增长。笔者认为,未来物联网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主要如下。
1.物联网终端的被攻击威胁呈显著上升趋势
物联网终端数量巨大,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roup Special Mobile Association,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将达到250亿个。物联网终端的种类众多,各个厂商的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实现方式和安全水平不一,而且相对来说终端的安全性一般会弱于网络和平台。因此,巨量的物联网终端已成为物联网整体安全的薄弱环节,容易成为攻击者首选的入侵入口。而且物联网终端一旦被控制,并被利用向网络和平台发起攻击,将可能影响医疗、交通、电力、农业等重要行业,攻击影响极大。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对物联网终端的攻击会更加常见、范围更广且破坏力更强。
2.消费型物联网终端成为隐私泄露的重要渠道
由于大多数物联网设备7×24小时实时不断地采集、获取数据,在物联网架构中,设备之间的通信可以不需要人的参与,一些带有用户隐私信息的数据很容易被攻击者非法获取。攻击者可以通过入侵联网摄像头等消费型终端,获取用户是否在家或生活规律等敏感信息,严重情况下可能给用户带来财产和人身安全威胁[3]。
3.物联网DDoS攻击将较为常见
当下物联网威胁最主要的呈现形式仍然是通过“僵尸网络”发动大规模的流量攻击,这种威胁之所以在互联网中长期存在,有其背后的逻辑:从实施的难度、运营的成本、风险与收益来看,这是一种有效的攻击形式,其直接目标是使目标站点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而背后的动机可能来自恶性竞争、勒索、政治等多种诉求。基于物联网设备发动的DDoS攻击,受利于网络带宽成本的降低,一台简单的设备就可以进行相当大的流量吞吐,加上其海量终端规模的优势,整个“僵尸网络”可以输出非常稳定的攻击流量,所以今后如Mirai这样的基于物联网设备的大流量拒绝服务攻击将可能成为常态。
4.基于物联网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国家安全的新战场
物联网应用渗透各垂直行业,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环保、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能建筑等均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方面,快速的发展意味着更多的利益,安全风险也会如影随形。由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支撑的关键基础设施已成为国家之间对抗的重要战场,未来,关系国计民生的水、电、交通、能源等均会因为经济或政治原因成为攻击者的重要目标,未来的攻击方式将更加复杂,威胁将扩展到多类型的大量设备。VPNFilter对乌克兰氯蒸馏厂的攻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恶意软件针对大量路由器机型发动攻击,基于适用于不同架构的模块化机制,在设备重启之后仍能继续生存,并具备监控和拦截通过设备的流量的能力。
伴随着新基建的加快实施,万物互联时代正加速到来。与此同时,物联网安全隐患日益凸显。一方面,物联网终端和平台中存储了大量重要行业数据及用户隐私数据,这些数据存在被披露、泄露或不正当使用的风险,成为一些个人或组织非法牟利的手段,这些风险可能给个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另一方面,物联网网络是开放的,不法分子利用设备漏洞控制物联网设备发起流量攻击,不仅会造成网络瘫痪、应用和服务中断,还会威胁工业、能源、电力、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甚至会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