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为什么传统企业转型失败率高

近年来,“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实体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转型升级潮此起彼伏,整体而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充当了更先进的生产工具。但是要明确的是,互联网行业并不完美,存在一些局限,比如,互联网行业有很强的“马太效应”,流量资源主要集中在头部公司,可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日子”并不乐观,如很多软件开发公司做出的系统或应用必须以免费形式培育市场;再如,互联网科技圈在“风口”故事层面推陈出新,但在商业变现层面却相当平常,很多产品对外的话术与其核心业务逻辑不一致。但是互联网公司在数字媒介与流量生态上呈现出普惠性和先进性,使其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倘若仅从纳税额、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和毛利上看,很多实体企业可以超过一些互联网公司,但是当传统企业希望绕开互联网平台的媒介和流量生态“另起炉灶”时,就会发现转型和“跨界”的坑一个比一个大。比如,开发一个产品就需要养一个技术团队,要花不少钱,程序员的工资相对于其他工种是较高的,一线城市的程序员平均月薪是15000元,而2020年同等薪资只能在新一线城市招募开发经验在3年以下的人员,一个企业自建技术团队和产品,经过测算大概需要25人,仅一年的平均工资就需要400万元至500万元。随着项目的不断增多,人员扩充,成本还会不断攀升,而产品经过开发、测试、运维之后能否被应用在业务中,需要运营团队持续投入。当产品开发出来后,如何让产品活跃起来、数据运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生命力的流量生态?这需要持久的投入。

虽然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特别高,但“数字化升级”依然是刚需,一方面,企业需要提升智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再加上只有数字化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零边际成本”的规模效应和平台轻运营优势,这使得数字化转型升级依然是摆在当前所有企业面前的时代命题。除了投入,企业还必须针对数字化升级进行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比如由哪些部门牵头落实、如何实现部门之间业务数据的协同,以及在相应的企业文化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找准突破口尤为重要。在笔者看来,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从技术创新、产品应用角度突破难度较大,只有以“媒体化”为切入点,逐渐实现传播和营销的在线化,在(移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再造。

众所周知,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科技的基础创新,在“新基建”[3]40万亿元投资计划的刺激下,人工智能、5G、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心,以及新能源汽车、车联网、物联网等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产业。而对大多数没有资源和技术积累的公司而言,在构建数智时代的平台和生态方面,仍然是头部科技巨头的机会,这些巨头愿意每年投入大量的费用来做研发和基础应用,等生态场景搭建完之后,能够为创业公司提供新的产业机会。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转型或者升级的代价很大,方向也很难确定,这就意味着越是低成本的操作路径越容易成功。转型或者升级不是组织的基因变异或嫁接,而应该是组织内部的新陈代谢,是经营体业务发展的“第二曲线”。绝大多数创业者和企业生存的当务之急是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经济成熟的条件下做务实的业务调整,比如,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市场推广、怎么聚集流量增长粉丝、怎么做直播带货、如何做私域流量等,而非研究怎么开发一个新的改造行业的产品。这些都是“媒体化战略”在执行层面的主要内容,在本书的“执行篇”和“落地篇”中会展开解读。